第104章 流通,强盛
- 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 闪电灭世
- 2301字
- 2025-02-06 18:44:22
面对杨修的提问,魏正不慌不忙,拿起一根自制的粉笔,在一块自制的黑板上,稳稳地写下了两个苍劲有力但不太好看的大字:“经济。”
“好了,今天的论题,经济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随着魏正的声音落下,那些不太喜欢内政的人顿时苦起了脸。
尤其胡超,心中更是一阵哀嚎,满心委屈地想着:我的梦想是当班超啊!
纵横沙场,建功立业,为大汉开疆拓土!
为何要我思考这些晦涩难懂的经济问题。
他耷拉着脑袋,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抗拒,仿佛一只斗败的公鸡。
不过,杨仪、胡排等人却瞬间来了兴致,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魏正自然看出了胡超心中所想,于是走到胡超身边,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要是只想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大头兵,或者偏裨之将,自然不需要懂这些。
可若你的梦想,是做关将军那样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帅,做班超那样纵横捭阖之能臣,那就必须得懂内务。”
胡超闻言,原本沮丧的心情,顿时有了一丝触动。
其实,就像后世一样。
做工程经理,可以不懂成本和营销,但做项目经理,岂能不懂?
能独自带领一军,单独出动的,必然要懂军事,懂粮草,懂内务,懂调度......
这个其实就是典韦和赵云的区别。
典韦只是个保安队长。
而赵云,只是在人生低谷期当过保安队长。
他刚出山的时候,就是带着队伍做项目。
率领常山国的义从吏兵去投奔公孙瓒的。
乱世之中,要想成就事业,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经济才是支撑一切的根基。
曹操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屯田的作用,至关重要。
对于钱粮的问题,魏正自然没有丝毫的担心。
他之所以有底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缺后台。
魏延都督管辖的汉中四郡,对他全力支持,毫不犹豫地调配资源。
而掌管大汉政事的胡济,同样对魏正寄予厚望。
在暗中,给予了他极大的便利。
各地的钱粮绢布还有生铁铜金等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魏正所在之处,而且往往是要多少给两倍。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汉流行的货币是直百五铢钱。
一枚仅仅四铢重的铜钱,就因为上面刻了“直百五铢”四个字,便价值一百枚五铢钱。
这本质上,就如同后世的大额面钞,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强制掠夺财富的意味。
若没有权力的强硬推行,豪绅和百姓又怎会轻易接受......
所谓三百万钱,实际上换算下来,也就三万铜钱都不到而已。
在南乡县这个近似封闭的生态环境中,魏正又怎么可能不自己铸造货币......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魏正也并不担心。
因为略懂经济学的他,自然明白经济的第一要义是流通!
对于如何把钱流通起来,他自信满满,有一万种手段。
这个困扰后世专家的难题,在魏正看来,其实非常好解决。
首先就是稳定和增加百姓收入,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他现在的征发劳役去搞水利和道路,和后世的大基建,有一定相似之处。
与此同时,再推行一系列鼓励农工、发展商业的政策,让百姓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和消费的地方。
其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在遭遇天灾人祸时,也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三是优化消费环境,让百姓放心消费,这个更好操作,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科技与狠活,不过是各种商品和建筑加强质量管控罢了。
最后才是刺激消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引导消费。
之所以自信,是因为魏正站的位置更高,也没有多少世俗关系的牵绊。
南乡县的官吏、豪强,在他眼中,不过是强壮一点的蚂蚁。
谁敢翻脸?
“南乡县的强盛,必须要建立在百姓的富足之上。
若是以剥削百姓而达成的强盛,不要也罢!”
魏正神飞物外的时候,杨修正在和胡排等人讨论。
杨修手持一卷竹简,神情笃定地说道:“经济之本,在于生产。
若无生产,何来商品?何来财富?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唯有生产充足,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家方能富强。”
他进一步举例佐证:“昔日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正是因其重视农耕,推行‘重农抑商’之策,使得粮食丰足,国力强盛。
反之,若生产不足,即便流通再顺畅,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杨修的支持者们纷纷点头称是,有人补充道:“杨先生所言极是。
生产乃经济之根基,若无根基,何谈发展?
昔日逆魏,为何能笑到最后,正是持续屯田!”
胡排则摇了摇头,反驳道:“杨兄此言差矣。
生产固然重要,但若无合理分配,生产再多也是徒劳。
经济之要义,在于分配之公平。
若财富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百姓依然饥寒交迫,何谈经济繁荣?
昔日前汉初,文景之治之所以被称为盛世,正是因其轻徭薄赋,注重分配之公平,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反之,若分配不公,即便生产再盛,也只会导致贫富悬殊,土地集中,社会动荡。”
胡排的支持者们也纷纷附和:“胡先生高见!分配不公,则民心不稳;民心不稳,则国将不国。”
两人的争论愈发激烈,杨修强调“无生产则无经济”,胡排则坚持“无分配则无公平”。
双方的支持者们也各执一词。
“请魏师!”
“有请魏师!”
众人争执不下,自然纷纷出声,请出师父魏正。
魏正微微一笑,说道:“二位所言皆有一定的道理。
但经济的第一要义,既非生产,也非分配,而是流通。”
杨修与胡排闻言,皆露出疑惑之色:“师父,求解!”
“同求!”
迎着,众少年稚嫩的面孔和求知的双眸。
魏正不慌不忙,继续说道:“经济如同天地间的雨水循环。
生产如同云中之水,分配如同降雨。
而流通则是河流与地下水,将雨水输送到每一片土地,滋养万物。
生产固然重要,但若无流通,生产的商品只能堆积于仓库,无法到达需要的人手中。
分配固然关键,但若无流通,分配的财富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惠及百姓。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分配的桥梁,是经济活动的血脉。
唯有流通顺畅,经济方能生机勃勃。
譬如南乡县,我们为何要整修官道、拓宽河道?
正是因为流通不畅,商品难以运出,百姓难以致富。
如今官道修通,商贾往来,百姓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一番讲解,听的众人如痴如醉。
陡然,胡超拍起了大腿,激动的问道:“魏师,商品要卖到吴魏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