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军师的远虑

对比于高定议事堂中的载歌载舞,美酒、美姬、美味佳肴,诸葛寿的帅帐中,却寒掺的可怜。

不仅没有歌舞、美味、美酒、美姬,还全是粗茶淡饭与大老爷们,且充斥着汗臭味......

此刻的诸葛寿正端着饭碗,一边扒饭,一边看着案上送来的奏报。

张慕、傅肜、张嶷、蒋琬等人亦顾不得什么形象,也同样一边吃,一边商量着瘟疫之事。

因为他们发现在军中,竟然也有了几名士卒得了疟疾!

好在发现的早,已进行隔离,且玄乙正带着后勤辅兵民夫们在山中采集青蒿,希望届时有用吧。

诸葛寿将碗中吃食一气旋完,又拿起一块生硬的大饼狠狠咬了口,抱怨的嘟囔着。

“嘛还是玄甲做的东西好吃啊......对了!斥候可有对岸消息?”

负责安排斥候的张慕生生咽下口中吃食,灌了口水,这才吐出口气:“对岸并无敌军,但偶有敌军斥候出没,想来叛军最迟明后日,应该会抵达对岸。”

“那卑水城情况呢?”诸葛寿依旧埋头。

张慕放下竹制茶盏:“高定今日一早率主力入城,城外城内皆有叛军驻扎,绝不下万人,且各地仍有叛军陆续赶来。”

张嶷早已吃完,正握着茶盏,略显担忧:“卑水城乃往昔高定老巢之一,又是邛都之屏障,高定莫非是想据城死守,与我军打持久战?”

费祎放下记录的毛笔,抬头看来:“若真如此,引蛇出洞岂非难以奏效?”

“嗯...”蒋琬等人纷纷颔首,表示担忧。

傅佥却笃定而言:“我却以为不然。”

“哦?”诸葛寿好奇的笑看而来:“文业且试言之。”

傅佥立时挺起胸膛:“我闻高定其人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即便无谋,但那李承之却非无智之辈,岂能不知久守必失?而今我军居卑水之北,叛军探知我军正在休整,打造渡河舟筏浮桥,又岂能放过这半渡而击的大好时机?”

诸葛寿颔首肯定:“文业所言在理,此时叛军尚未集结完毕,我军于此故布疑阵,高定即便不会马上倾巢而出,也会前来试探虚实。”

说着,他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诸位当知,高定麾下大多夷人蛮兵,虽甲胄兵器不如我军,却骁勇善战,其虽不善守、却擅攻。故我料高定待大军云集之后,必引军来战。”

众人闻听此言,心下稍安。

诸葛寿拿起一份中路军送来的军报,仔细看了看,如今李恢、关平两路已会师一路,自朱提郡进入建宁郡境内,且占据牧麻县,雍闿则领兵坐镇同濑与味县。

两军不久前于同濑县北部的谈虏山附近大战一场,雍闿小败退回城中,李恢听取马谡建议决定分兵,一路由关兴牵制雍闿主力,自己则南下绕进攻打谷昌等城池,行釜底抽薪之计.....

看完军报,他轻吐了口气,有了关兴等人助力,李恢这一路总算比历史上顺利许多,希望自己留的最后一道‘护身符’无需用上。

“东路赵将军处可有消息?”

“牂牁郡离此较远,赵将军处消息尚需时日。”

......

牂牁郡且兰城上,大汉赤旗迎风招展于硝烟之中,无数汉军士卒,正在收拾尸体,押送俘虏。

若是遇见半死不活的,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补上一刀,免得对方痛苦,也免得浪费军中粮食......

赵云身披银甲白袍,按剑昂立于城头,面无表情的望着城外正在被行刑的叛军大小将官。

城中的巷战声不久前已经停歇,不多时赵广便兴冲冲的跑来,他也顾不得浑身血污,提起手中首级,便龇牙而笑。

“父亲,儿亲手斩了朱褒,首级在此。”

赵云瞥了眼,只嗯了声。

赵广见了蹙眉不解:“如今我军大胜,贼首朱褒已死,牂牁郡指日可平,父亲怎无半点喜色?”

赵云正欲开口,赵广又似想到什么,立时咋呼起来:“嗷~孩儿知矣,定是父亲觉得牂牁郡平之易如反掌,端的无趣。哎~军师也是,大材小用......!”

可话音未落,赵广只觉脑袋上碰的一声,随即脑袋嗡嗡,头盔飞旋而出!

“啊~父亲为何打我?”

“打汝?”赵云冷面叱喝:“若非看汝是吾子,方才老夫非将汝丢下城去!”

嘶~赵广偷眼瞅了下城头高度,吓得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赵云闷哼一声:“汝怎可曲解军师一片好意?今次南征,若无丞相与军师开口,汝以为为父身为中护军,坐镇江州,能随军出征?”

赵广总算脑瓜子还不算太笨,不过片刻,便明白了过来。

“哦~父亲之意是......军师令我军攻东路,自己却选择叛军实力最强的西路,这是为了让父亲......”

后面的话,他却没再说下去,因为二人都心知肚明。诸葛寿明显是来送战功的,因为无论攻哪一路,都是实打实的收复一郡功劳,如此自然是叛军势力最弱的牂牁郡功劳最好拿。

而且诸葛寿如此分兵,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分的合情合理。

李恢本就建宁郡人,又是南中的都督,去平定建宁自然最合适。诸葛寿是三军统帅,攻打最强的西路高定,也是理所当然。所以这分兵分的可谓滴水不漏,任谁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赵云与诸葛亮相交甚笃,诸葛亮自然也在任命到来之前与他通过信。

他赵子龙不在乎官职大小,但也不想安坐后方,只想征战沙场,挥师北伐,完成先帝未完之夙愿。

然若要北伐、必先安内,所以南中之乱必须快速平定,而这些妨碍北伐的叛军,他赵子龙誓必灭之。

赵云沉默片刻,看向远方。

“汝年少无知,又岂能看出军师深谋远虑?”

“莫非军师另有深意?”赵广属实不解,好奇看来。

赵云则捡起头盔,拍了拍灰尘,交予赵广:“军师用我为东路主将,一为平定朱贼,乃用我之速也;二为以防中路有变,可南下入建宁援之。”

赵广愕然,暗道李恢是建宁本地望族,又有关兴、马谡、廖化、丁奉辅佐,是要谋士有谋士,要猛将有猛将,还能败不成?

似乎看出赵广心中所想,赵云便分析起来。

“当初僰道分兵之时,军师定中路主将之际,望德昂而生迟疑之色,而后又命安国幼常等辅佐,几近叮咛,可见忧在中路有失也。”

“中路有失!?”赵广都惊呆了!

他当时也在场,咋就没看出军师是在担忧中路?老爹您不会是年纪大了,眼神......

可还不等他心中腹诽完,赵云那锐利的双眸已凝视而来:“哼~乃公还未老眼昏花!”

见自己心思又被自己老爹看破,赵广瞬间脖子一缩,嘿嘿赔笑!

只见赵云接着道:“至于军师为何有此担忧,为父亦不知。不过临行前军师已吩咐,我军一旦剿灭此间叛贼主力,则留马德信领部分兵马继续剿灭残余叛军,收复失地。而我则率军向西,攻入建宁,若中路军无恙则并立剿之,若果真不利则援之,此未雨绸缪也。”

赵广有些纳闷,眉头拧巴成川。

南中诸路叛乱,势力最大的不应该是高定吗?怎感觉军师似乎更在意那雍闿?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