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的概念来源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最早可见于世纪末的阿姆史特丹交易所。最先开始,只是人们为了下海掘金,但造船,雇佣水手,以及海难风险等初创时期一般人不可承受的风险和成本才建立起来的理念。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眼见诸多皇家船队从海外拉回一船船的金银财宝,这不仅仅支撑起了皇室日渐奢靡的生活,更助长了有心人的贪欲。
这时候有人就发现了,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承受风险和初创资本的能力,那么十个人,百人,千人,万人呢?于是乎,有些人振臂一呼,集合了千万人之家财,终于打造出来远洋船队。
与此同时也和那些集资打造船队的人设立了契约,约定按照出资份额商定船队回返后所获取收益的部分分配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如果发生海难,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船队无法返回,集资人必须承受本金损失无法返还的风险。
说真的,必须得承受法律是具有滞后性和先进性的两个面的存在。当时如果有“非法集资”这条法律罪名,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假设和如果。随着远洋贸易盛行,全球殖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东印度,帝国东印度,密西西比等公司的成立。人们发现他们用来集资支持船队航行贸易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公司的成立。
于是乎,人们手中的契约摇身一变成了“有价证券”,人们拿着有价证券,享受着公司股东的身份,行使着股东权利。这股东手里的股份掌控公司权利,按出资比例来分配。于是乎,投资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港岛,作为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有数的几个最大交易所的所在之地。金融这个从一开始就有着亲近普通人属性的东西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普通人也多有涉猎。港岛并不像大陆,大陆的大部分人思维还没转变过来,参与金融市场的渠道极其有限,迄今为止,大陆民众恐怕接触得最多的金融系统应该只有银行了。
在港岛,大部分民众不一定能说出最后一任英联邦港督的名字。可要是有人回答不出今天的恒生指数是几个点,说不出几句金融界的术语,恐怕都能被人笑话他是不是港岛人。
尤其是在近几个月来,港股指数的一路走高,彻底摆脱了从94年股灾的最低谷八千点以来的阴影,一路突破至一万点大关后仍然趋势不减,直到今天突破一万五千点大关。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系统的欣欣向荣,也在反映着港岛经济的强劲实力。
此刻的交易所里,各大交易员,各个金融公司的经纪人都忙疯了。自开市以来,交易所的电话线几乎一直处于占线忙音的状态。各个散户,各大投资机构,乃至主营业务是实业的公司电话不断打进来。仅仅一个上午,巨大的交易量几乎在短短时间内淹没了交易大厅,交易所的电脑系统几乎都要宕机了。
此刻,交易所的金融协会会长办公室里,李耀福看着手下报上来的交易报单上巨大的交易量陷入了沉思。
其实按理来说,李耀福身为港岛金融协会的会长,巨大的交易量也就意味着交易所的巨大收益。在他的任上,给协会创造了巨大的收益对于他下一届连任会长这个局面有巨大的好处。可是此刻在他的脸上,并无太多的喜色和激动的情绪。相反,此刻他的内心沉甸甸的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忧虑。
可就在此时,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在得到李耀福的同意后,李耀福的漂亮女秘书手中拿着最新的交易报告,一脸喜色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会长,这是最新的交易报告。”说着,女秘书就把手里的报告放在李耀福面前的办公桌上。然后露出一个甜美的微笑,对着李耀福继续说道。
“根据今天一个上午的数据进行对比,相较于以往交易日提升了近两倍,相比起几年前的牛市,交易量也是平均上涨了三成。”
“哦?”
李耀福听到女秘书的话,赶忙打开报告看了起来。可紧接着,看到交易报告上的交易量数字时,忍不住紧蹙起了眉头。
可惜,女秘书并没有注意到李耀福脸上的表情变化,反而还在那兴奋的复述着其他的没有在报告里陈列的事情,以及今天财经频道特邀的专家进行的最新评论。
然而李耀福越听越觉得心中不安,中途有好几次站了起来,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不断的踱步和徘徊,潜意识里希望这样的动作可以缓解内心的焦躁和不安。
“小静啊……”好一会,缓解过来的李耀福终于是强行压下心里的悸动,开口打断了女秘书的话语。
“啊?”女秘书王静有些懵,这种前景一片大好的市场可是不多见,怎么现在看李会长好像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去,帮我联系一下凌司长和利家的人,我要和他们谈谈。”
李耀福说完这句话,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外面交易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越觉得焦躁和不安。这样的画面他并不觉得陌生,相反,在几年之前,同样在这个交易大厅里发生过。可很快这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急转直下,瞬间变成了如同山崩海啸般的踩踏现象。
那一次,整个港岛产生了巨大的金融危机。近千亿的财富被蒸发掉,近半的公司出现经营危机,近三成的产业瞬间崩塌。紧接着,就是股票价值大范围跳水,汇丰也趁势掌控了恒生的绝对控股权。
恒生被汇丰掌控,这还只是一个片面现象。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的企业不得不便宜贱卖掉手中的产业,以换取资金进行周转。
除非是有些极其深厚底蕴的企业或者豪门世家,否则都逃不过破产倒闭的下场。可即便是他们四大家族,有着深厚底蕴和大量的现金留存,最后也不得不收缩战线,吐出了很大一部分产业出来。因为摊子铺得大了,成本支出必然也是极其高昂的,天知道这危机什么时候能过去?
要知道产业越大,现金流也就越大。这现金流不仅仅是流入量,还是流出量。为了长久的收益,也为了存活下去,舍弃一部分短期无法获得收益的产业以换取足够健康良好的现金流这本就无可厚非。
但真正让李耀福感到恶心的是,外国资本对港岛市场的虎视眈眈。隔几年引爆一次危机,以一种极低的价格购买在危机中动荡企业的资产。待危机过去后,又信誓旦旦跑出来说这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并非什么金融危机,更不是什么阴谋论。最重要的是,还有很多本地资本搭台唱这个戏。调节个大头鬼哦,这分明就是在资敌。
画面一转,李耀福已经来到了港岛跑马地赛马场的贵宾室里。他约的人也在这边,干脆他也就直接过来了。
作为港岛四大豪门之首的李家,在这赛马场里有专属席位,这也是很正常的事。赛马博彩业也是港岛最为出众和发达的产业,四大家族皆有涉猎,因此这里常常也是四大家族会面商谈之地。
此刻,利家家主利国华,港岛新任财政司司长凌峰以及利家三公子中的大公子利兆麟,利兆龙都赫然在此。但是论身份,此次对话的主角是李家和利家两大家主和凌峰,利兆麟和利兆龙虽有实权,可没有名分和资格和那三位大佬平等对话。况且三位大佬中有一个,还是他们的父亲。
港岛四大家族都保留了有些许旧社会的习惯,比如辈分阶级,以及婚丧嫁娶都由长辈决定之类的。
一般来说,能和李家一代平等谈话的,也只有其他三大家族的一代。李耀福是李家的第二代掌舵人,之前他说联系利家,其实就是联系利家二代。利国华身为利家二代,即便他早已把所有权利下放给了利家三公子,可涉及到四大家族的谈话,他还是得出面。
和李耀福一个中年大叔的相貌比起来,利国华的年龄可就比李耀福要大多了。
身为利家二代,利国华看上去就是个慈眉善目的六旬老人。一身唐装穿在身上显得精神矍铄,总是一副人畜无害的笑眯眯的脸上,一双偶尔闪过精芒的看上去有些浑浊的眼睛可以偶尔体现出这个老人的不凡。
此时,利国华正一只手握着一根龙头拐杖,另一只手正拿着一串佛珠在肆意把玩着。两个儿子跟在他身后,对着前面慈眉善目的老人显得恭敬异常。
而另一个主角凌峰,看上去则是人如其名,给人一种凌厉而干练的感觉。清瘦欣长的体型,一张略显沧桑,但棱角分明的脸上,一双狭长而凌厉的眼睛尤为摄人。
“李会长,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话就在这说开了吧。”凌峰率先开口,当着港岛两大家族掌舵人的面,反而先开口以保证谈话主动权。说罢他又顿了顿,举起手看了看表,再度开口说道。
“一会我还有个紧急会议,并没有多少时间浪费在这。何况要是让ICAC知道了,不免又是一番调查。”
当着两大家族掌舵人的面说自己没时间,并表示自己没空听废话,恐怕整个港岛敢说这样的话的,不会超过一手之数。但偏偏是凌峰说这样的话,在场众人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毕竟凌峰的身份不简单,他非但是财政司司长,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大陆派过来的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