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世家的反抗,杀无赦!!

“哒哒哒——”

刘辩的御驾还在半路上,但他的诏令却已经先一步传达京师。

“陛下有令,袁隗意图不轨、大逆不道,将京师袁氏满门逮捕归案,等候陛下审问!”

“臣步兵校尉张辽接诏!”

张辽一直率北军五校拱卫京师,同时包围太傅府邸,监视软禁袁隗,闻讯后接诏。

这一幕,令周围众人为之哗然震动!

北军五校包围太傅府邸,在京师的达官权贵、士子名流,一直有派人关注。

闻讯后,这些眼线、探子感觉暴风雨将至,惊骇莫名之余,立刻回传消息!

“动手!”

“诺!!!”

张辽望着如临大敌的太傅府护卫,直接下令北军五校将士们动手逮捕袁氏满门。

“锵锵锵——”

袁府的家丁护卫还想要反抗,但面对北军五校兵马全副武装,步步紧逼,他们只能步步后退。

张辽一马当先,一步一步进入了太傅府邸。

“全部住手!”

闻讯后,袁隗、袁基等袁氏核心人员走了出来。袁隗一声高喝,令家丁护卫立刻放弃抵挡,来到袁隗身后拱卫,唯他马首是瞻。

双方对峙,泾渭分明!

袁隗还可以保持镇定自若。

但袁氏其余子弟,包括嫡长子袁基,神色都有些愠怒、有些惊疑。

陛下竟敢对袁氏出手?!

就不怕袁氏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抗议吗?!就不怕袁氏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抗议吗?!

如此直接下令逮捕袁氏满门,这是不留余地,不怕引起世家大族同仇敌忾,对抗皇权,最后令陛下下不来台吗?!

“哗啦——”

袁氏满门惊疑不定时,张辽独自上前,甲胄发出了铿锵之音,他来到袁隗十步远,举起了刘辩的诏令,沉声道:

“陛下有令,袁隗意图不轨、大逆不道,将京师袁氏满门逮捕归案,等候陛下审问!胆敢阻扰者,杀无赦!!!”

背后的北军五校将士,整齐划一的举刀欲砍,铿锵之音令袁氏上下面色骇然!

“污蔑!!!”

袁隗神色愤慨,沉声说道:“我袁氏四世三公,忠君爱国,日月可鉴、天地为证,定是有小人恶语中伤。但我相信陛下会给我袁氏一个清白的!”

“全部带走!”

张辽没有与袁隗墨迹,直接下令,北军五校将士上前,将袁隗在内的所有人,全部一对一押走。

这些袁氏子弟,养尊处优,人上人的存在,哪里受过这种待遇,不少人还没有明白处境,试图对着北军五校将士颐指气使。

可这些北军五校将士,根本没有因为袁氏的权势,而有丝毫留手,雷霆出击,或五花大绑、或擒拿镇压,终于令这些公子小姐们噤若寒蝉了。

一行人出了袁府,外面有北军五校将士警戒,更外面有达官权贵的眼线围观,零散的人员并不密集。

因为太傅府地处公卿高官区域,一般百姓难以靠近,不然围观群众怕是成千上万。

袁氏代表什么,京师中三岁小儿都知道!

袁氏是世家代表、文官魁首,是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存在。而今陛下对袁氏出手,那是在挑战世家、挑战文官集团,必将引发动荡!

山雨欲来风满楼!

众人已经感受到暴风雨将至!

“抗议!太傅忠君爱国,不应该遭受如此待遇!”

“抗议!刑不上士大夫,陛下不应该滥用权利。这是蔑视汉律,将形成司法腐败!”

“抗议!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更应该遵纪守法,不然上行下效,司法不公,国将不国!”

“抗议!!!”

这时,一群数量庞大、成百上千的儒衫士子,扛着抗议横幅、喊着抗议发言,从太学方向走来,从他们衣着服饰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太学学生。

太学身为东汉第一学府,国家大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地位崇高,人才储备。能入学者,都是达官权贵、世家大族子弟。

可以说,这些人代表了东汉的未来!

太学生之中,为首一人单眉细眼,貌白神清,正是出身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他一马当先,振臂高呼,身后太学生高声抗议。

一行人来到太傅府门前,与北军五校将士们对峙,对那些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将士们,怡然不惧。望着北军五校将士对袁氏的无礼,义愤填膺!

杨修上前,冷声质问道:“太傅何罪之有,你们如此对待?!”

太学生会跳出来,张辽并不意外。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些太学子弟中,不少都是袁氏门生故吏出身、袁氏党羽出身。

杨修会跳出来当出头鸟,张辽更加不意外,弘农杨氏,四世三公,与袁氏一般的天下顶级世家,更是姻亲关系,杨彪之妻,杨修之母,出身汝南袁氏。

大汉唯二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盘根错节、姻亲关系,如今袁氏被如此对待,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们自然同仇敌忾了!

这是来自世家的抗议!

“陛下有令,袁隗意图不轨、大逆不道,将京师袁氏满门逮捕归案,等候陛下审问!”

张辽再次举起刘辩的诏令,然而没想到的是,杨修竟然不退,反而继续质问道:

“意图不轨?大逆不道?证据何在?!天下人皆知,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忠君爱国,栋梁之材。太傅更是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师,陛下就是如此对待恩师的?”

“抗议!!!”

杨修言毕,身后的太学生立刻高呼抗议,扛着横幅群情汹涌、义愤填膺。

那横幅是华丽的锦绣,上书“陛下不公,太傅蒙冤”八个大字,力透纸背,将他们的愤慨、以及反抗皇权的不公,书写的淋漓尽致!

“你们想要抗旨吗?!”张辽沉声问道。

“若是圣旨公正严明,我等自然严格恪守。但若是圣旨不公,我等忠君爱国,自然直言正谏,岂能任由陛下受奸佞小人蒙蔽视听,以至误国误民!”

“大胆!!!”

张辽直接拔刀出鞘,严阵以待,“杨修,你是在忤逆君上吗?!你这无君无父的举动,就是大逆不道!”

身后的北军五校众将士,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从古至今,社会对待学生都是宽容的。更逞论太学如同未来的清北,甚至高于清北,这等天之骄子,令众将士有些犹豫不决。

甚至,北军五校的不少将校军官,家中子弟就在太学中就读,这是爱屋及乌。

杨修怡然不惧,引颈受戮似得,望着围观众人,慷慨陈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陛下不顾青红皂白,听信谗言,残害太傅,我等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理,自该仗义执言,岂能任由陛下乾纲独断?!”

“抗议!!!”

“陛下不公、太傅蒙冤!”

这些太学生视死如归,反倒令张辽等将士有些棘手,他们出手不行,后退不行,显得有些进退不得。

这就好像被太学生们吓住似得,顿时令他们更加群情汹涌起来。

双方对峙,僵持在哪里!

“哒哒哒——”

张辽一时有些进退不得的时候,忽然有传令兵疾驰而至:“陛下御驾回京,有狂徒拦驾抗议,着令北军五校率军前去镇压!”

“诺!”

张辽闻言立刻接令,这些太学生真是胆大包天,跑来他们面前抗议就算了,竟敢前去拦截圣驾?!这已经是恃才傲物、目无君上了!

不对!

维持京师治安是河南尹官差衙役的公务,为何需要调动北军五校?!

张辽心下惊疑不定,着令亲兵看押袁隗等满门,而他立刻翻身上马,向着御驾方向疾驰而去。他独自离去,那些太学生反倒不拦了。

“公道自在人心!!!”

看着张辽仓皇逃窜,杨修神色得意,振臂一呼:“我们继续抗议!势必逼迫陛下退步!我们占据大义,此战为真理、为公道,宁死不退!!!”

“宁死不退!!!”

太学生士子们,被杨修三言两语蛊惑,热血沸腾,群情汹涌。

对此,杨修十分满意,望向袁隗等袁氏子弟,似乎在眼神交流,微微颔首!

这是他们世家的反抗!

这也仅仅只是开始!

陛下今日可以对袁氏出手,明日就能对杨氏出手,他们已经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开始抱团取暖了。

这是世家和皇权的对抗!

……

刘辩的御驾从北邙山北军五校驻地出发,一路来到京师北侧的谷门,顺着街道深入城中,很快就遇上了抗议的士子们。

“抗议!太傅忠君爱国,不应该遭受如此待遇!”

“抗议!刑不上士大夫,陛下不应该滥用权利。这是蔑视汉律,将形成司法腐败!”

“抗议!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更应该遵纪守法,不然上行下效,司法不公,国将不国!”

“抗议!!!”

听着那些抗议声,吕布等将噤若寒蝉,这些太学生真是胆大包天!

这时候,哪怕是三岁小儿都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那种紧张、激烈的气氛,令寻常百姓们唯恐避之不及,已经自动净街了。

但是!

这些太学生、这些士子读书人们,仗着自己的家世背景、仗着自己是人才、仗着天下对学生的宽容,简直就是恃才傲物!

他们难道不知道——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御驾之上,刘辩的眉头紧皱,看着成千上万的游行队伍,看着横幅上“陛下不公,太傅蒙冤”的大字,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些太学生游行队伍,畅通无阻,拦截在御驾之前,这是对他的藐视,这也是官吏的渎职。

“河南尹何在?!官差衙役何在?!”

刘辩的声音已经有些愠怒,这是雷霆之怒在酝酿之中,若是等爆发,那就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了。

陪驾的还有司徒王允,他属于文官系统,立刻前去安抚喝退太学生,但身为三公之一司徒,这些太学生竟不给面子。王允立刻下令调查,旋即神色阴沉归来。

“陛下,京师官吏罢工,这才令太学生游街示众无人管辖,近乎失控。”

“为何罢工?!”刘辩明知故问道。

王允硬着头皮说道:“他们抗议……陛下不公,太傅蒙冤!”

“朕明白了,这是站队袁隗,对抗朕是吧?!”

刘辩反倒镇定下来,原本有些微怒的神色,荡然无存。可越是如此,王允越能感受到风暴在酝酿,之后爆发的将越发惊天动地。

“陛下,是有歹人蛊惑裹挟,妄图造成一种天下反抗陛下的大势,还是有很多汉室忠臣在维护陛下威仪,在鞠躬尽瘁维持国家运转,虽然有些势单力孤,但他们一直在尽忠职守。”

“朕知道了。”

刘辩淡然道:“调集北军五校镇压叛乱,胆敢阻扰者,不管是王公贵族、达官权贵,还是士子名流、大儒名士,杀无赦!!!”

“诺!”

王允很想劝谏。

如果真的雷霆出手,那将皇权与世家公然摆在对立面,必将引发更加庞大的冲突和反抗。

先帝发起党锢之禁,建立鸿都门学培养平民子弟,以此对抗世家,但最后迎来了袁氏推动黄巾之乱。

这些可是刚刚在北军五校,利用【搜魂符】审问李儒时,他和盘托出的内幕消息,陛下如今这么做,或将出现第二次天下暴乱!

但是!

王允也知道这时候已经不是顾及什么影响的问题,哪怕天崩地裂、山呼海啸,他都必须绝对服从!

因为……这是站队啊!

“幸好啊!”吕布和牛辅等将眼观鼻鼻观心,如今反而有些庆幸。

吕布麾下的并州军,以及牛辅麾下的西凉军余部,因为前去洛阳八关招降纳叛、追击溃败奔逃的西凉叛军,为了控制洛阳八关,以及官道之上的各个要道,因此分兵出击。

这时候只剩下拱卫圣驾的少量兵马,还需要控制李傕、郭汜、樊稠、段煨、李儒等西凉军叛将,这些人是弹劾袁隗的人证物证。

因此他们不可能出兵镇压,需要拱卫御驾左右。

这么一个烫手山芋,就交给张辽等北军五校将士们,毕竟他们才是真正的京师卫戍部队,他们就不参与其中,指定背负骂名。

但怕什么,来什么!

张辽等北军五校拱卫京师城防,张辽更是前去太傅府逮捕袁氏满门,短时间难以驰援而至。

但刘辩等不了那么久!

堂堂一国之君,是别人等他,而不是他等别人!

“吕布!牛辅!”

“啊?!末将在!!!”

吕布、牛辅等将惊醒过来,立刻上前接令。

“镇压叛乱!”

刘辩淡然道,这些太学生的抗议,已经变成了叛乱。

“……诺!”

吕布和牛辅只得硬着头皮接令,又从御驾队伍中分兵,前去镇压太学生游街示众队伍。

顿时鸡飞狗跳起来!

甚至这种镇压,自然避免不了意外,有太学生子弟因此受伤,甚至死亡,引起了哗变!

王允见此一幕,心下哀叹:

“完了!这些都是大汉的人才储备,陛下今日此行,离心离德,未来大汉将无人可用!这是比桓帝、灵帝发起的党锢之禁,更加严峻的决裂啊!”

那些太学生士子见此情形,肯定会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曾经那种“学得文武艺,报效帝王家”的思想,会变成“陛下昏庸,残害忠良,令人才避之不及”的局面!

国家将无人可用,届时国家都将停摆!

汉灵帝正是明白这一点,发动党锢之禁的同时,建立鸿都门学培养平民子弟。

可刘辩什么都没有做,就先于太学生决裂了。

这令汉室忠臣感觉天崩地裂,但那些世家大族之人,躲在暗中的宵小,见此情形反而胜券在握!

说到底,天下还需要他们世家治理。

陛下与世家对抗,又令天下士子寒心,今后将无人可用,必败无疑!

最后下不来台,又该如何?!

只剩下……罪己诏了!

但罪己诏一出,刘辩将颜面扫地,帝王威仪尽失,到头来,还是世家赢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当然,不管人心各异,魑魅魍魉心怀鬼胎想什么。经过吕布和牛辅率军镇压后,这些拦阻御驾的太学生抗议队伍,终于被清扫开来。

御驾再次得以推进,浩浩荡荡开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