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折银一千八百两

这些东林党人,还有熊廷弼,赵羽飞一直想把他们收拢到自己的阵营里来,改造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成为自己改造这个社会、改造这个世界的重要工具。

毕竟这帮人至少第一有脑子,第二骨头是真特么的够硬啊……

“肉绽骨裂、齿颊尽脱,钢针作刷,铜锤击胸,胁骨寸断”的异刑酷拷之下,能“公骂不绝口”,这种狠人,赵羽飞是佩服的。

这些人,绝不是后来水太凉之辈可以比!

是以赵羽飞其实一直想救出这些人,为自己所用。

可是,一直也没什么好机会救出这八人,另外这些人是花岗岩脑袋,能不能听赵羽飞的,还很难说。

不过,对他们的改造洗脑,成功不成功再说,先让他们的脑袋长在脖子上,才有洗的机会。

要不然再过一个月,全都嘁里咔嚓,脑袋都砍下来了。

尤其是熊廷弼,脑袋砍下来,还拿石灰腌了,装在盒子里,全国免费旅游一遍,让各地的军兵看了个遍,号称“传首九边”。

赵羽飞一直想先救出这几个人再说。但魏忠贤对他们是恨之入骨,一定要弄死,赵羽飞呢,人微言轻,也没什么好办法。

现在客氏病重,机会,似乎来了……

得想个合理的借口,把这帮人从锦衣卫诏狱里提出来,就说是治病所必需的。

虽然这两件事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扯得太远了,但好在现在是大明,什么样的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有人相信。

比如说什么地震啦,是皇帝不修德,要下罪己诏,还好几天不能吃肉,只能苦哈哈地吃青菜,晚上还不能幸妃子,偷偷幸也不行,有太监记录起居注的。

这类天人感应什么的迷信思想那都是深入骨髓的。

自己想一个好的借口,救出这七个人也不是不可能。

事实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

在原本的时空中,崇祯皇帝登基后,国库空虚,想逼迫皇亲国戚捐资。

孝定太后的侄子武清侯李国瑞被逼交了十万两白银,忧惧而死。

此事使京城贵戚们人人自危,他们买通宦官和宫女,散布孝定太后作为“九莲菩萨”在宫里显灵,斥责崇祯皇帝对亲戚刻薄寡恩,她要让崇祯皇帝的儿子们一个个患病夭亡!

这一招还真灵,崇祯皇帝果然害怕,很快改变了让皇亲国戚捐资助国的政策,并退回了已上交的款项,还在南郊草桥附近建寺院赐额“九莲慈阴寺”,供奉“九莲菩萨”。

魏忠贤一样迷信的很。

东林党人,翰林院修撰文震孟是个猛人,直斥天启皇帝诸事不理,犹如“傀儡登场”,朝政军国大事,全由魏忠贤决断。

这是犯了魏忠贤的大忌讳,本来无论如何也要享受诏狱VIP待遇,然后再砍头的,但只因文震孟长相和世间所传的文天祥画像酷似,又都姓文,有人说是文天祥转世,“文丞相节义千秋,祠庙遍布各地,公公此举,恐遭天谴”,魏忠贤吓得毛骨悚然,立即收手。

对于他恨之入骨的文震孟,都能因迷信放过,恨意稍轻些的七君子和熊廷弼,又是为了救客氏,想来保住他们的性命,问题应当不大。

赵羽飞想了一想,到时就说是东林党中有冤枉的人,这些人的怨气直冲九霄才导致了奉圣夫人病重。

那为什么不去直接在魏忠贤身上做法呢?那自然是因为魏忠贤执掌厂卫,浑身血腥逼人,呃,鬼也怕恶人,这个说法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计议已定,赵羽飞尽量让自己的神情显得严肃,道:“陛下,九千岁,末将粉身碎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救助奉圣夫人,末将愿献出一切!”

“好好好!”天启皇帝跟魏忠贤同时一叠声地叫着好,两人的眼圈都红了。

“可要帮手?太医院的所有御医,还有外面的京城四大名医,任赵百户调遣!”魏忠贤着急地建议道。

朱由校更沉声道:“赵卿家,朕赐你尚方宝剑,他们谁不听,当即斩杀,先斩后奏!”

赵羽飞心想,就外面那些老帮菜?加起来都一千多岁了,他们能帮什么忙?

这要的是现代医学,制造青霉素都是瓶瓶罐罐的细致操作,这帮老家伙们,一个个手抖得跟帕金森似的,哪里帮得上忙!

眼角撇见一旁吃惊不已的高若芷,心想,这还得是年轻人,比如这位美貌少女,她来帮忙,手脚灵巧。

嗯,而且看这姑娘似乎有一点点现代医学的常识,总比那些食古不化的老家伙们好多了。

于是道:“臣不需那些名医做帮手。高姑娘精通医理,悲天悯人,又加手脚灵便。臣愿请高姑娘相助,只是不知道高姑娘是否愿意?”

朱由校跟魏忠贤一听这话都愣了。什么叫高姑娘是否愿意?

这种事你能不愿意吗?当然,这是因为他们并非像赵羽飞一样是现代人,这么想也不奇怪。

高若芷大概也没想到赵羽飞居然如此诚恳地询问自己,而不是借助皇权直接下命令,也愣了一瞬,道:“民女愿意。”

~.~

两个时辰后,军户坊。

赵羽飞看着面前原本是他和哥嫂的家,现在已经是一片狼藉的废墟,满脸的落寞和惆怅。

身边康西公公拿着笔,边写边记录:“马前千户所百户赵羽飞,为救助奉圣夫人之疾,毁家纾难,甘愿拆毁自家良宅,院子三进……折银——”

写到这里时,他乖巧地看了一眼赵羽飞:“大人,这座三进的大宅子最少也得值个——”

赵羽飞沉吟一瞬,道:“八百两吧,咱们都是替陛下分忧解难,吃点亏没啥。”

康西公公脸上浮现出敬佩的严肃神情,点头道:“赵大人对陛下的忠心,真是日月可鉴!这么好的宅子,说拆就拆,而且,只要八百两!”

接着,他在纸上写道:“折银一千八百两。”

赵大人忠心为国甘愿吃大亏,他康西可不能不懂事!

赵羽飞斜着眼,看到了康西在纸上记下的,是“一千八百两”,满意的在康西公公肩膀拍了拍,“小康,你对陛下,也很忠心!”

康西公公被赵大人这么一鼓励,只觉得骨头都轻得没四两重,眼角都泛出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