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肯定会事先跟你联系的。”留下陈子豪的手机号后,王祖成依依不舍的走出了解忧事务所温馨舒适的客厅。
晚上等张芷晴回家后,黄粱拜托她去搜集下陈子豪的信息。这对张芷晴而言不值一提,利用吃饭前的空闲就把网络上有关陈子豪的信息收集汇总成一个文档,发到黄粱的手机里。
一边吃着热乎的炸酱面,黄粱边读着这个名叫陈子豪的31岁男人的丰富履历。他大学之前的经历在网络上几乎没有,毕竟陈子豪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只不过从那所二本大学毕业后,陈子豪的人生履历就变得极为丰富。
毕业后的一两年时间他从事过什么行业、具体在哪家公司,网络上没有明确信息。但是从他26岁以后,之后的人生履历就变得极为清晰,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的跃迁,从来不会在同一间公司中待太久。
和他同年龄的人还在从事基层岗业,可他却是如坐火箭一般的从最开始的业务员,直到现如今顶着副总的头衔,可以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他现在任职的公司规模虽然不算大,但从网络中能查询到的信息来看,距离上市也不是遥不可及。
“这人有点手段。”黄粱放下手机,若有所思的说。
“有啥手段呢?就是人帅嘴甜会来事呗。”张芷晴不屑一顾的说,“就他这种升职速度,根本不可能是靠脚踏实地换来的,肯定靠什么邪门歪道。我翻了翻他的社交账号,精心营造的精英人设假的很,我想再过几年,他就会去外国找个什么野鸡学校镀层金,摇身一变就成高端人士了。”
“这人肯定十分注重虚名。”
“那肯定的呀,你都没看到他社交平台上打的那些标签,什么投资人、什么企业家,也真好意思往脸上贴金。我翻遍了有关他的几篇报道,都没有写清楚他究竟干成过啥大事。”
黄粱微微一笑:“可以,报道。”
“......你又琢磨什么坏主意呢?”
“既然这位仁兄春风得意,那咱们就再加把劲,给他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好了,我吃完了,我去给陈子豪发条信息。碗你先放着,我一会洗。”
张芷晴耸耸肩,吃着自己那份面。
不出所料,面对突然找上门来的自称是记者的黄粱,陈子豪不疑有他,轻易接受了黄粱口中的说辞:京阳周刊要评选全市范围内的杰出青年,想要对有望入围的陈子豪进行个人专访。
一听有这好事,陈子豪立刻答应见面的请求。约定好见面时间地点,忙完这一切,黄粱没忘了去厨房把碗筷洗干净。
转头来的第二天,在吃完午饭后,黄粱驱车离开家,前往昨晚和陈子豪约定见面的那处地址,那是一间位于高级写字楼旁的繁华街道中的咖啡馆。黄粱提前半个小时就把车停在咖啡馆的路旁,他没有进入店内,而是坐在车内悠闲的等待着约定时间的到来。
黄粱不确定自己究竟能从陈子豪的口中问出什么来,唯一确定的是像乡陈子豪这样散发着光芒的青年才俊,要么是有大才、要么就是说谎的高手,通常这两者并不矛盾。
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五分钟时,黄粱看到一名男子穿过街道,径直走向那间咖啡店,正是陈子豪本人。黄粱等到那人进入店内后才推开车门,向着那间店走去。他今天还特意带了个摄影包,毕竟他伪装的是一名周刊记者。
进入店内后,黄粱装模作样的四下张望一番,当和坐在角落中的陈子豪对上视线后,立刻向他走去。来到桌旁,黄粱微笑着打招呼:“陈先生是吧?您好,我叫王凯,这是我的名片。”他把事先准备好的假名片递了过去。
陈子豪接过去看了一眼,随手揣到口袋里,并没有给黄粱递上自己的名片。简单寒暄几句,两个人各自点了杯咖啡,黄粱装模作样的拿出录音笔,求得陈子豪的同意后,开始录两人的对话。
黄粱按着事先准备好的那些在访谈中最常被提及的烂俗问题——例如个人经历,对未来的规划展望,以及个人生活。这些问题只不过是前菜,为了让面前这个油光水滑的男人打开话匣子。
从陈子豪的口中,黄粱得知了一些网上没有公开的消息。陈子豪已经订婚了,马上就要举办婚宴。黄粱没在他细长的手指上发现订婚戒指,不知是还没有交换,还是没养成佩戴的习惯。
“恭喜恭喜!”黄粱讨好的说,“陈先生现在是家庭事业双丰收啊。”
“谈不上,只不过是订婚。结婚的话最早也得今年下半年。看情况吧,我倒是不怎么着急,我未婚妻很急。”陈子豪略显傲慢的说,“女人啊,头发长见识短。”
“这是件天大的好事,可以一扫阴霾啊。”
“阴霾?你这话什么意思?”
黄粱装出一副说错了话、十分懊恼的表情,尴尬的笑了笑,解释道:“抱歉,之前在收集陈先生您的信息时,我们编辑部偶然发现您似乎在半年前曾经卷入过一起凶杀案件。死者是您上一间任职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一听这话,陈子豪脸上始终保持的虚伪微笑荡然无存,他的目光开始频繁看向手腕上那块闪烁着耀眼光泽的名表。
“那件事啊,运气不好碰上了,没什么说的。”
“我觉得这可能会成为您这篇专访的一个爆点。”
“爆点?”陈子豪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黄粱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是这样的,陈先生,我打算借由这起意外,把您塑造成一位无意中卷入无妄之灾,备受打击却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越战越勇的形象。
“您在短短半年内就把原本一团乱麻的生活理清,甚至获得了事业爱情的双丰收,我觉得这会让您在我们周刊读者的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为高大、立体,能和读者们产生更多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