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谋购红夷大炮
- 大明天启:冒牌天子,如履薄冰
- 月动黄昏
- 2027字
- 2024-10-28 00:06:42
正在巡视营地的朱由校刚好便听到了这声夹带着福建话的抱怨,“这营地里待的真无聊,也不知道大兄送我们来这里做什么,在海上待着多逍遥自在啊。”
于是朱由校直接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卢象升,开口询问道,“卢爱卿可知这营帐之中是何人?”
而卢象升在原地思索了片刻,方才开口道,“启禀陛下,这营帐之人乃是郑芝龙的弟弟郑芷虎与郑芝豹,他们是因为其海上的特殊本领被召入的,当时还是您特批的。”
“原来是两兄弟。”
朱由校对此有些恍然大悟,他依稀记得之前在见过郑芝龙之后,其便把自己的两个弟弟送入了军校,自己当时也欣然同意了,因为朱由校打算以此来增强大明的海上军事力量。
同时,当时朱由校依稀还记得郑芝龙打算送其弟郑芝虎的女儿进入宫中,同时郑家会陪送大量的彩礼给于宫廷。
当时的朱由校正处于缺钱状态,面对郑芝龙的这一请求,朱由校很是从心的选择了答应。
同时这也刚好能加深自己同郑家的联系,方便自己日后插手大明的海上贸易,只有自己拥有了大明的海上利益,才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来自大明朝内忧外患的挑战。
只是这件事朱由校还未同张皇后那边诉说,不过张皇后一向大度明事理,应该不会过多计较吧。
这么说来,这处于营帐中的郑芝虎在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自己的额“岳父”了。
此刻朱由校瞬间来了兴致,他要进去里面和这未来“有钱岳父”好好交流一番。
而此刻营帐中,郑芝虎正在同自己弟弟郑芝豹谈话,面对兄长的抱怨,郑芝豹只能开口劝解,“二兄,来这军营是大兄亲自决定的,当时大兄可是说了,能有机会接近陛下,那是我们郑家天大的机遇。要知道,我们郑家不能永远在海上漂泊,始终是要落叶归根的,而大明就是我们的根。”
“哎!”郑芝虎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这大营的伙食确实清淡了些,这才待了多少天啊,我这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不过算算日子,大兄应该快从老家回来了,他说个这次要将家眷都安置在京师呢?不过大兄之前说的将我女儿送入宫里之事也不知道可不可行。
若是万一成了,那老子日后就是大明的国舅,算得上皇亲国戚了。”
郑芝虎此刻在心中有些美滋滋的想道。今日他也算是见过陛下的英姿了,只能说不愧是大明的皇帝陛下,那排场与气势直接震撼了他们兄弟二人的内心,让他们都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可惜面对着军营中这传统的骑射、武艺考核,他们这半吊子实在是竞争不过他人,要是能有关于水师知识的考核就好了。
随后兄弟二人为了解闷,开始聊起他们曾经在海上的光辉事迹起来,这非同一般的经历吸引了不少学员前来围观,在听到开心之处时,他们还时不时的发出几句交好声。
而进入营帐的朱由校也成了这围观群众的一员,而其余的围观者一开始还没注意,可他们在眼角余光扫到卢象升之时,那原本轻松的神情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而郑芝虎兄弟二人此刻还在滔滔不绝的诉说着自己的经历,直到他们感觉到周围氛围不对之时,才猛然发现了前方的卢象升。
然而发现卢象升还不能让他们过于触动,让他们感到有些惊恐的是,那卢象升身边还站着一名气质高贵的英俊青年,那赫然是今日才刚刚见过的皇帝陛下。
二人在原地呆愣了片刻,之后急忙开始对着朱由校下跪行礼,“草民郑芝虎、郑芝豹参见陛下!”
而此刻其余的围观群众见有人打破这诡异的气氛,也急忙开始下跪行礼。
其实他们刚刚在看到卢大人与陛下之时,便已经打算下跪行礼了,可是朱由校却制止了他们,同时伸手示意让他们不要破坏现场氛围。
此刻由郑芝虎兄弟二人打破气氛,他们终于放松下来,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他们,实在是有些承受不住皇帝陛下那气场。
“哈哈,诸位不必多礼,赶快平身,朕也是对这海上经历比较感兴趣,才过来旁听的,你们不必过于拘谨。”
在众人起身之后,朱由校将目光又投向了众人中央的郑芝虎兄弟二人,饶有兴趣的开口道,“二位亲家继续,朕也想多了解了解这大明海上之事,毕竟在朕小时候便听宫中侍女讲过当年大明下西洋的故事。
如今能听到两位亲家的亲身经历,这算得上是朕的荣幸。”
“亲家”两个字一出口,郑芝虎二人对此心中大定,看来大兄之前所言不虚,他们二人日后确实要成为皇亲国戚了。
眼见二兄还在那里激动,郑芝豹不由伸出右手悄悄搓了一下二兄,提示其陛下还在那里等着,还需要我们二人继续说呢。
“哦。”反应过来的郑芝虎急忙顿了顿神色,继续开口讲解了他们在海上的经历。
只是在郑芝虎讲到荷兰人在海上凭借着红夷大炮横冲直撞,大杀四方之时,朱由校突然开口插嘴道,“两位亲家对荷兰人的红夷大炮了解可多,不知我大明能否拥有这种利器?”
“红夷大炮吗?”
见到陛下对此感兴趣,郑芝虎想也没想的开口说道,“陛下,若是您所需数量较少的话,我们船上就有一些这种大炮,若是需要数量比较多的话,就需要去荷兰人那里采购了。”
“既然亲家有渠道的话,那可否为朕多采购一些,最好是能将这大炮铸造之法一同买来。”
朱由校依稀记得前世,徐光启通过葡萄牙人采购仿制红夷大炮的事迹,如今有郑芝龙、郑芝虎这边的渠道,或许能将大明铸炮计划大大提前。
“陛下,我大兄那边一向和荷兰人那边打交道比较多,要等他从老家那边回来,我们再同他商议一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