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升官了,但却是个苦差事

李万胜带着五百弟兄,在自家的地头上晃荡了十天后,从京城而来的圣旨终于到了镇江城。

道光皇帝对镇江保卫战的胜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传给海岭的圣旨中,不乏感慨之词,大意是:“我大清的八旗兵,终于有一支可堪一用的啦!”

因此整个镇江驻防的八旗兵,从上到下全都升了官,就连之前被英军打的屁滚尿流狼狈逃窜的几支客军都给了厚赏。唯独有一个倒霉蛋,那就是李万胜同志。

在道光皇帝的圣旨中,对李万胜能够以地雷取胜给予了赞扬,而且还给他连升三级,从一个从五品的四等侍卫衔,直接给到了正四品的防守尉。

防守尉是个官职,一般来讲只授予八旗驻防将领,就比如海岭,他最开始就是一个防守尉,只是后来立功受奖,这才一步步的升到了现如今的提督衔。

不过官职虽然提上去了,但给的差事就不那么美好了。

在给李万胜的圣旨中,先是将他大夸特夸了一番,随后就是给了个正四品的武官职位,再然后,又是一顿称赞,最后授予了他一个以往只有满人才能承担的差事,以此表达皇帝对他们老李家的亲近之意。

什么差事呢?

驻防奉天府牛庄城。

奉天府在什么地方?那是在关外啊,大致范围就是后世的辽宁地区。要说这个地方呢,也确实是个好地方,毕竟是“我大清”的龙兴之地嘛,李万胜能以一个汉人的身份,获得给“我大清”龙兴之地看家护院的机会,不得不说道光皇帝是真的很照顾他的。

好的说完了,下面就该说但是了。

但是,这种地方谁特么愿意去啊!

说是什么龙兴之地,听起来好像多么的高大上一般,可自从当年的女真全族入关之后,整个关外全都被“我大清”圈禁起来了,等闲人不能去那边生活。

要说当初为啥要这么干,那是满清当年入关以后非常的不自信啊,大明是他们打下来的吗?

不是,大明是李自成打下来的,只不过被满清趁机窃取了他的“劳动果实”,这才能完成一次蛇吞象的壮举,成功的以小族临大朝,由此便引发了整个满清贵族的极度不自信。

他们害怕啊,怕这天下的老百姓反了,到时候只有百十万人的满清怎么办?

因此,从当年的多尔衮到康熙帝,其实都有一个从未公开的计划,那就是一旦满清坐不稳这个江山,那就退到关外去,继续像他们祖先一样生活。

因此,他们对关外实现了非常严格的封闭计划,驱离那里的汉人,宁可让那里荒着,也不让老百姓去那边种地生活。

只不过后来满清侥幸坐稳了江山,而连续好几代皇帝都执行了封禁关外的政策,那么这个就成了祖制,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因此,这个时期的关外是什么样子的就可想而知了,荒凉,落后,穷困,人烟稀少……。

别看在表面上所有的八旗贵族都对那块儿龙兴之地充满了敬畏感和誉美之词,但你要是让他去那边生活试试看?他骂不死你的!

别说去生活了,就是去那边当官儿,基本上也都是那些犯了错误的家伙们才会被打发到那个地方去。

圣旨下来之后,所有人嘴上都在说着恭喜的话,可心里全都在同情这个倒霉蛋儿。

毕竟以李万胜的功劳,即便是被众人瓜分了大部分,可也不该被这么对待啊?虽然他能以一个汉人的身份,去牛庄城做防卫尉的确是极为“荣耀”的一件事,可荣耀又不能当饭吃,正经人谁会想去守着一片荒原过日子啊。

李万胜没有怀疑,自己能够得到这么个差事,九成九就是他那个便宜老爹的手笔,那家伙想融入旗人的队伍都特么快想疯了。

原本想着拿自己的命当祭品的,只是可惜自己没死成,反而还立了功。

事情还真的如同李万胜想的那样。在知道李万胜不但没死成还立了功之后,李善宝可就琢磨开了,怎么才能将他那个傻儿子的功劳收益最大化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善宝做出了一个枉为人子的决定:请道光皇帝赐姓抬旗!

一来他的女儿如今成了皇帝的女人,那么按照大清朝不成文的规矩,作为皇帝的老丈人,是有被抬旗的先例的。

不过那种先例都是女儿生了儿子,又或者是升到了比较高的地位才有可能。但现如今他家的女儿才刚刚进宫,现在就抬旗那显然是想多了。

原本李家是没有这个机会的,但谁让他的那个傻儿子运气好,跟着海岭海大人立下了如此大功呢?这机会他不就来了么?

于是乎,李善宝又开始给给宫里的太监送礼了,花了不少的银子,总算是得到了道光接见的机会。

老李一番吹捧卖惨加奉承下来,终于“打动”了道光皇帝,给了他这个莫大的恩典。

其实道光皇帝也不是傻子,这次能够大胜英国人,而且海岭的奏章里还特意提到了地雷的作用,道光皇帝猜也能猜到这次的首功应该就是他见过的那个傻小子。

只不过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军队有军队的法则,这不是皇帝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尽管他猜到了是那个李万胜的功劳,但下面的人已经将功劳分好了,那他这个当皇帝就不能再多插手。

否则的话,你让那些报功的将领如何自处?以后谁还能安心为他打仗了?

既然现如今李善宝这个奴才主动提出来了,那就满足他算啦。

不过如此一来,如何安置这个立下功劳的李万胜,道光皇帝可就得仔细想想了。

原本他是想将这个李万胜提拔一下放在宫里当侍卫的,可现如今给他们家抬了旗,而他的妹妹又是自己后宫里的人,那么再放在宫里当侍卫就有点儿不合适了。

左思右想之下,道光干脆又给了他们老李家一个“恩典”,一杆子将李万胜捅到了牛庄城去。

那里原本的防守尉刚刚卸任,正好有了这么个空缺,而且这里濒临渤海,把守着关内人“偷渡”到关外的门户,属于重要的一座城池,也需要一位年富力强的人来守卫,因此就有了这么一道圣旨。

圣旨已下,事情就算这么定下来了,没人会过来问问李万胜愿不愿意去,更没人关心他手下那五百个弟兄愿不愿意去。反正皇上让你去你就得去,没有商量的余地。

消息传出,李万胜还没怎么样呢,他手下的那帮弟兄可就先不干啦。

搞什么?老子拼死拼活的挣来的这份儿家业,还特么没捂热乎呢就让我们走?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我们不走!

大家闹哄哄就找李万胜要说法,可李万胜能有什么说法?这件事又不是他干的,连他不也得去关外那蛮荒之地么?

大家伙儿关起门来骂了一阵子街,可到了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命运。

“大家伙也别难过,起码这边的地是咱们自个儿的,谁特么也抢不走。”到了最后,李万胜如此安慰大家道:

“咱们这样,咱们呢,还是先把地分了,想卖了换钱的,你就卖了换成钱,舍不得卖的,可以留给家里人种不是?

就算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的,你还可以把地租出去,回头咱们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帮咱们看着点儿,等到将来你们不在万胜营干了,还可以回来守着自家的地头过安稳日子。”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一段儿时间里,万胜营的五百弟兄开始热热闹闹的抓阄分地,李万胜作为营主,当然拿了最大的一块,足足有一千亩上下。

地分完了,大家又推举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回京城附近的庄子上接了父母兄弟过来种,然后剩下的人才带着满心的郁闷加怨念,坐上了去往奉天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