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两女人的意见

余青雪让吴月琴给收拾了个半死。

她身材娇小,又太敏感,最怕挠痒痒,吴月琴好歹也是曾经参加过集体劳动接受过劳动人民锻炼的人,一负一正断崖似的差距,余青雪不得不以小卖小连连告饶,好姐姐叫了无数遍,才得以脱身,躺那里喘了半天才缓过来。

“姐呀,你也太狠了。”余青雪幽怨地抱怨道:“好歹,我也算是媒人哩。”

“你还说。”吴月琴作势。

“姐姐饶命!”余青雪条件反射般投降,“好,好,我不说,我不说了。”

她哪知道,问题在那句“小姨”上。

这几天,沈知言折腾人时总爱喊她小姨,吴月琴羞死了都,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摊上了呀?打不过求不应骂不忍捱不住,全线溃退,没办法,认命吧。

余青雪的一句“小姨”,宛如打开一道闸门,几天来积蓄的羞愤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吴月琴瞬间就小宇宙爆发了。

“别说,小屋这样一整治,确实不错。”余青雪摁摁床垫,“床挺大哈。”

吴月琴又瞪眼,嫌她内涵人。

“够了啊,我会反击的。”

“是吗?”

“吃饭了。”沈知言喊。

“沈四狗,你个混蛋,见死不救。”

余青雪愤愤骂道。

沈知言很想说妾身做不到呀,余青雪不知吴月琴发飙原因,作为始作俑者的他还是知道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吧。

自己惹的祸自己扛咯。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健脾开胃,饭都能多吃两碗,青雪你是太瘦了……”

嘴里胡咧咧着,手上动作却不慢。

俩女人收拾好下来,饭桌上已经就绪了,鸡蛋肉臊子面,外加荤素双拼小咸菜,作为家里迎风,也算是丰盛了。

“就几天功夫,怎就弄出这么大阵仗。”余青雪实在是有些好奇。

沈知言来京,是她策划的不错,可她也没想到,沈四狗动作如此麻利,上来就摆平了吴月琴,还这么能折腾,居然两三天就改造了一处宿舍,太能了。

“这里是工科大学嘛,有个实验车间。”吴月琴点破关键,“如今住房又这么紧张,他把图纸一拿出来,车间里众人就疯了,举一反三,众人拾柴,结果就这样了,学校其他人家都在改呢,听说施工队都出来了,一条龙。”

“劳动人民力量真强大。”余青雪咋舌,又挑剔道:“某人真应该把这种行动力用在事业上,天天围着女人转,没出息,好像地球离了他就不转似的。”

吴月琴余光去暼沈知言。

这厮无动于衷,仿佛说的不是他。

于是帮腔道:“是有点自以为是哦。”余青雪忙与吴月琴击掌,“耶!”

沈知言终于破防,“你们行了啊,人各有志,还有,我咋自以为是了?”

谁知,吴月琴还真说出来了。

“第一,真为她们好,那年,易青娥出来学戏,你就应该跟着进入剧团。

放着绝好天赋不用,任俩女孩在剧团里面折腾,若不是有青雪,若不是还有点好运气,不知要经历多少波折。”

“太对了!”余青雪鼓掌支持。

吴月琴继续。

“第二,既然考学,放着中戏、北影、中音不考,却考西京学经济,简直不知所谓,既然不放心,就进剧团;既然外出求道,那就来西京;既然读书,那就读好,偏又学人家做倒爷开砖厂,离不开学不好,左不左右不右上不上下不下,啥都想要啥都要不了,算啥?”

沈知言沉默了。

吴月琴兀自滔滔:

“第三,易青娥她们那边,舍不得就娶了人家,不想娶那就明言放手,如今不舍又不放,还在外面招这个惹那个,惹了偏还不表态,实在是有些……”

“不知所谓。”余青雪下结论。

“第四,做事还有点想当然。我听说春和盛的股份都放在米兰的名下,这其实是不妥当的,对米兰也不好。”

吴月琴最后总结道:

“所以,若非还有点运气,似乎还有点冥冥之中的气数似的,或许……”

“早不知所谓了。”余青雪拍桌道。

沈知言心说,哥们儿有那么差吗?

但又不能不说人家有几分道理,用后世的话说,他似乎有点开主角光环。

想法做事都有些想当然。

到处开团到处挂线到处下种,其实哪个都没深入去做,成功全靠运气了。

饭碗一推,说:

“我吃饱了,你们继续。”

余青雪忙问:“你不会生气了吧?”

吴月琴也看过来,似在询问。

“我没那么小气。”沈知言没好气。

“那你……”

“抽烟,不行啊?”

“行~”

沈知言披上衣服出屋,听闻余青雪悄声问吴月琴,“是不是说得狠了些?”

“响鼓用重捶。”吴月琴道。

楼是单面筒子楼,一个大走廊贯通东西,走廊上东家煤炉西家囤菜,挨挨挤挤的,此时不少已经开火做饭,见沈知言出来,纷纷热情地打着招呼。

吴月琴是学校名人。

如今有了男人,自然也备受关注,加上改造宿舍的事已经传遍学校,至少这栋楼里的家庭,基本都认识他了。

沈知言本想抽支烟,看看风景。

如今见这般模样,才想起如今已不是他前世社会,索性应和着下楼去了。

学校已经开学了。

一走出家属区,校园就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大多都在去食堂的路上,篮球场上几人在打球。

沈知言在思索吴月琴的话。

确实,当年他能摆平黄正大,确实有余青雪的巨大作用,因为凭几个竹扣瓷,根本拿不下黄正大;而没有了黄正大,他就治不了郝大锤,就凭张光荣和他打一架,郝大锤就改了性子?有些想当然了,不太符合人性现实。

他一个十二三岁的娃,一边读书还一边遥控县剧团保护俩女娃,呵呵……

凭啥嘛。

如此说来,当年随易青娥一起考县剧团,才是最务实,最有效的做法。

再后来,他做事就有路径依赖了。

“路径依赖……”

“主角光环……”

她们都这样说,看来挺严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