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袅元之国度
袅阔之土
燎原的恳亲之火
因为远嫁的公主而行动起来
可能是自己女儿要去和亲,心理还是有些觉得不爽,但想到,那不是和西夏和亲的公主,儿子还是比较孝顺母亲的,所以这汉人发明的和亲,也不失为一种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一种方式,所以,耶律王,并没有难为松使风羽他们这次其实有些例行公事的一行,而是打出无比热烈欢迎的横幅,盛情款待了这些来自两国优秀人才(主要是青年),并正常的安排了从诗歌、纺织、书籍、舞蹈、角力、杂耍、服饰、音乐、狩猎、马术、美食等多方面的认真交流与切磋。
已经是多次随同松使的一位老人告诉松子,这次人家袅国,可是拿出了真货,包括马术这样的硬通货,给咱们展示与交流的
松子是应邀参加了,这大袅的骑兵检阅的,确实很震撼:
但松子想:西楚霸王的骑兵军团,才是我华夏冲击骑兵的鼻祖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兵往往都是以骑射为主的轻骑兵,由于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的固定,这些早期的骑兵,难以担负起真正冲锋陷阵的职责,只是辅助部队,依仗其高机动性来做奇兵使用。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即便韩信破赵之役也是如此:“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从项羽这里得到了改变,正是他把骑兵优越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结合起来,一度把骑兵当作左右战场的主攻力量。而彭城之战“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项羽所率领的三万骑兵,从齐地,跃进数百公里,无论是一日之中,还是在中午时分,即攻入彭城,都充分说明了骑兵的攻击力之强和行军之快。
其“溃围、斩将、刹旗”的战术,基本还是符合冲击重骑兵(中装和重装骑兵)的特点,但由于没有马镫的存在,在亥下之战是仍然最后是“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您还别笑,同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波斯的高加米拉会战,其麾下的伙伴骑兵从右翼发起冲锋,在和对方重骑兵交手后,也是双方纷纷跳下马来继续步战)
但在呼将军的眼里,这和目前当下的这些各国的骑兵相比,还是有所不及的,当然冠军候仅率领一万余骑(从八万骑兵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之师,也是因为霍去病通过计算,发现大汉沿途的补给能力,恰好就够供养一万骑的兵马)的那次征西例外:机动性极高,特种部队打法,一律就地取食取水,甚至包括放弃武刚车和连弩战车,只为战略性大纵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合围,迂回穿,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袭击的骑兵战法,不仅让其疲于奔命,更是按着对方最不痛快的方式去打…当然汉武帝时期,那军容的齐整也是了得,不仅有霍去病和卫青,还有李广这些名将,加之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及转运夫50万人。
在3000静塞军在唐河大破袅国数万骑兵,斩杀袅军万余人,的这一战成名后。袅仿照静塞军建制,组建了自己的重甲骑兵部队,并取名为“铁林军”,但由于松对其实行严酷的“武器禁运”,袅从定难军(西夏前身)购买铁鹞子盔甲,并仿制松之骑兵特有的装备骑兵弩(但其盔甲和骑兵弩的数量限制始终存在,因为冶炼技术始终不如松),但辽阔的大草原,可是让袅具备了从容挑选优质的骑兵和战马的极大优势。所以始终保持在10000人规模的铁林军,一经成军,就成为袅之精锐中的精锐,不仅多次出现在松袅战场以及袅国征讨草原和袅东的战场上,更出现了,在攻打高丽(古代朝鲜半岛的政权)的战斗中,铁林军将10万高丽具装骑兵斩落马下,迫使高丽对袅国称臣纳贡…袅骑分为重骑和轻骑两种,前者主要负责冲锋和突击,后者则主要负责侦查和疏散。
松子突然想到顾若南说的那些看法:骑兵是袅主力,所以被厚待,最初是为了与我松陆军作战,所以不得不装备了较重的铠甲和武器,如今我松几乎无险可守,除了巴蜀那块好点,燕云十六州这多年中原王朝经营的屏障也多年前就丢失,所以袅的防备对象,自然是应该转向地形更为复杂和广阔而又薄弱的那些地区,其机动性,则打了折扣,对付起北边和西边的崛起之敌,反而会成为短板而不自知也说不定,所以呼将军觉得,还是战略和战术水平并不高
第一章、拂霓裳
袅乐舞,源于唐和五代,这个后晋的文化艺术成果,对袅全面接受以松为代表的中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袅宫廷乐舞,包括雅乐、大乐和鼓乐吹,其鼓乐吹,更是效法中原。
袅人歌舞繁盛,正在表演的宴乐舞,就并非全自中原引进,其中的“国乐”就是袅的传统乐舞,其舞动中,不仅展示着镔铁之美,更更明显有规范训练过后而压抑起来的策马奔腾和自由奔放,以体现着对这部分来自中原文化巅峰形成于松的敬仰和尊重。
松使团,还是更喜欢,袅人的散乐,活泼而欢快,娱乐性更强,非常适合酒宴上助兴,当然马戏也是大家非常乐意欣赏的,毕竟是去做客,所以客随主便,既然把松当了小弟,你如今地盘大,胳膊也粗,做大哥也不是不可以
但在歌乐舞的文化艺术这块,风羽可是有备而来,正准备压轴而隐忍不发呢…如果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舞蹈,是视觉的享受,松词是心灵的洗涤,那把三者合为一体,由一个人单舞,来表现本该是大曲而改变成的队舞《拂霓裳》,自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了…
因为对人身体的要求和训练之刻苦包括天赋,皆是万里挑一的,不仅要求是容貌娇美与神态妩媚,更得是身体韧性和爆发与耐力皆有看点的柔弱女子,当可,教展香茵、舞遍霓裳、曲入燕云中、而踏破袅之万里河山
事情确实是按照风羽的设想这么发展的,首先就是袅国那边汉族世家们,有人起来舞墨文字: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歌舞的至尊题材,当然还是我华夏唐国皇帝加工润色的《霓裳羽衣曲》,但据说安史之乱后,这谱调是逐渐失传了的,只有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还流传着,“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这两个然排比在一起,不仅不限累赘,反而更生动起来…莫非你们准备表演这个跨越朝代更替的经典巅峰
松子呵呵一笑,站了出来:我就不老王卖瓜了,请各位袅国的朋友,聆听观摩,我们松教坊从《霓裳羽衣舞》改变而来的《拂霓裳》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惜清欢。又何妨、沈醉玉尊前。
拂霓裳-晏殊的乐秋天词牌,因曼妙舞者的完美演绎而场景活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是找到了,那闭起眼就是到了盛唐时候歌舞升平的时代,虽然其实内忧外患,犹如时下这般粉饰隐患涟涟,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和她歌舞的美,而再次成为两国之间友好的最大共识,有糊涂之人已经在想着怎么去和耶律王去讨要了,但怎么可能呢?
袅皇叔:这松国歌舞妓,是女仙人一般的存在啊,那她们公主呢,岂不是更惹人怜爱,可惜两国亲戚一场皇室之间并不通婚也无和亲
权臣:什么,这歌舞乐者,就是松主座下一个王爷的女儿,看来打入松国内部的那些线人,说,他松其实内心始终就有的复仇心理,并非只是深藏在心中,绝对是子虚乌有的事,澶渊之盟后,我大袅可是按照协议,偃旗息鼓的,几无战事,两国和平之中
耶律王:今年捺钵,我是否还能身体力行,而我身边的某些人,恐怕已经在觊觎机会了’
风羽,哪里知道卧榻之上的耶律王,包括他的皇叔和权臣,这复杂的内心活动,以为这下终于是创造出了一个良机,当热烈的掌声,祝福的酒刚举起,他就有些突兀的,云淡风轻的提出“能否加大岁贡的基础上、我松国愿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达成燕云回归”
也膂王眼睛鼓得大大的拒绝了:就你们那个松散的军纪,我看还是算了吧,在我手里他们其实更幸福,风羽君,你可以私下去打听打听,要不这样,我今晚就给你开辟通道,你且去看这燕云百姓,如今还有多少愿意成为松人的,然后我们再来王道和民心所在。
耶律王手下,不乏能言善辩而颇具攻击力的大臣,开始补枪:你们从前并不得法的养马之地,不是现在正好合了我袅和奚人的马鞭,又不是我们抢过来的,是我袅国持续征战和战略威慑而带来的势在必得,即便是当年,你们防御的侧翼北方,其实早就是千疮百孔,要怪就怪盛唐的藩镇割据,小石头敬瑭,按不按约定、割不割让燕云十六州,都其实无所谓,我们一样的可以拿来,只是王旗上会沾满更多的血腥,这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如今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更是我大袅广大兵员之所在,你说怎么给你们,我们不要保家卫国了,再说,自己没能力保护好而丢了的土地,和人与物,又不是东西,哪里有要回去的道理,这恐怕是您风羽君,自己的意思吧,难不成你们的皇帝老儿,也是这样想的,那可就太不应该了…
(这穿着袅服、曾经宣誓过的华夏松臣、为了自己家族的那么丁点利益朝不保夕的、如今居然满目疮痍的对我说着如此猥琐的文章)一席话,把个风羽咽在哪里,半天说不话来,而是想着这双方的宴会赶紧给结束,自己也好走访走访,看看是否是也膂王所说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