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这全是国师的主意

朱棣的想法和做法,对苏尘的系统任务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没有太严重的影响。

毕竟苏尘有一万种方法,能够保证朱标坐上那个位置。

苏尘心里想着,如果燕王能做到,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朱标大兄弟,你可要好好谢谢我!这可是我抽空穿越后送给你的惊喜。】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是顺着朱棣的话头来了句:

“那当然,你大哥的儿子如今也是我的儿子!!”

“啊?!不会是那个吧?”

“不会!是老三!”

感觉自己说的有点儿过分,朱棣赶紧找补一句:

“或许苏先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那也要看笛子如何!”

说到底子,苏尘想起了自己前世那些整容女孩儿,

那些明星,总是被人诟病整容脸,说人家不是自然美。

他当时就想着,如果真有那么简单,每人人都知道花上一百万,

两百万整容成功就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那明星岂不是烂大街了?!

还得有基础啊!老铁们!

然而事实往往就是这样,人们会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到千奇百怪的理由,

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先天不足!

朱允炆或许是聪明的,这一点从朱元璋敢把帝国交给他就足以说明,

然而见识和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的格局。

他只学来了皮毛,却没有充实好自己。

给他一个张良,都不可能教的好他。

苏尘只相信,实践出真知!

朱标多幸运,成为了苏尘最心疼的太子,一心一意的帮助他。

就是想要弥补历史上他的遗憾。

而朱标也值得他这么做。

这个太子这两天正在斡旋开海的各种事宜。

规矩是老朱定的,现在老朱又是春秋鼎盛,只要他同意要开,谁也不敢反对!

只是一旦放开海禁,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妨势必要加强,这样就要分走一部分军力。

当初实施这项政策,主要就是因为,经过蒙元一百多年的挥霍和压榨,

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国家新立,百废待兴,四处都有小股势力捣乱,

大明要平定四境,被赶回草原吃沙子的蒙元一直不死心,

北伐的战事几乎占据了明军的大部分精力,

而东南沿海的海盗,趁火打劫,明军疲于奔命,双线作战,

即使军力足够,粮草却跟不上,这才不得已,下令实施海禁,

以守为主,减少军队的开支。

说白了就是一没存粮,二没钱!

那个时候,有钱都没没地儿买粮食去。

如今,建国已经有十六年之久,国内基本没有叛乱了,人民也早已安定下来。

只是西南方向时而有少数民族不知皇帝是谁,

蓝玉和傅友德还在征战,沐英也在云南会同作战。

捷报频传的同时,朝廷的军屯政策也在落地为安。

如果燕王忠心,那倒是最好不过,最起码,北方防务安定了不少,

更加有助于朱标实施开海的操作。

朝会最后,魏国公徐达思谋再三,决定还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今天的太平来之不易。

不能因为一个开海而前功尽弃!

“陛下,太子殿下,臣以为,此时开海还欠点火候,等到南征大部队班师,再开不迟。”

朱元璋也不赞同现在就开始,不过他在苏尘面前答应了太子。

就不得不拿出一个态度。

还是徐达这个家伙懂自己。

于是便顺手做了人情:

“朕只是告诉你们,海禁为的是更好的保大明太平,而不是束缚。

是缓兵之计,而不是不可更改的律法。

这个开放的时间和实施的地点,你们自行与太子研究讨论吧,

朕全力支持太子。”

说完,就散朝了。

无关紧要的人员全部缓慢的下朝,往外走。

一些相关的重核心人物走在最后,他们还要围着太子做进一步的探讨。

“孤觉得,先开放一两个港口,作为试点,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效果显著,对经济发展有助益。

再慢慢开放更多的港口。”

“对,徐徐图之,殿下行事果然稳妥!”

信国公汤和非常赞同太子的做法。

徐达也认为此举可行,毕竟,朝廷常年要打仗,哪一仗不需要银子。

光是等着地里长出来的那点儿赋税,实在是不能满足庞大的军费开支。

更别说装备部队了。

要是开海能够提高赋税,也能减轻点朝廷的压力。

这是双赢的好事。

他们没理由反对。

“信国公说的对,太子殿下一直都是思虑周全,这是我大明的福气。”

韩国公李善长非常反对朱标此举,但是陛下都公开支持了,自己也只好明哲保身。

跟着徐达捧一捧太子。

朱标却摇摇头:

“这不是我的主意,是国师的主意。”

“哦,说起国师来,就连我们老哥俩也还没机会见到呢。”

苏尘整天忙的脚不沾地,那天的宴会,他和汤和征战还没班师回朝,

都没机会参加,更别说见面了。

今天听到太子殿提起,不由顺口说了出来。

“老夫也听说,是一个年轻人,比太子殿下还年轻!?”

李善长也还没见过苏尘,那天的宴会,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推了。

皇帝的身边总是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无非就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

一时间得到了陛下信任不足为奇。

但是陛下多疑,时间久了,如果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自然就会被赶出皇宫。

不过,他倒是听下人说他有一些什么神仙才有的玩意儿,很是新奇。

为此,他倒也很有几分兴趣。

三个重量级的国公都还没见过苏尘,更别说别人了。

朱标敦厚的一笑,平静的说道:

“嗯,他算是一个少年吧。”

提起苏尘朱标的嘴角就止不住上扬,那岂止是个年轻人!

人家明明是个小神仙!

那个小神仙,实在是有趣的很。

明明看上去是个孩子,思想却成熟的吓人,脑瓜子里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

“看殿下的表情,这人很得殿下信任啊。”

徐达不由酸味十足的开玩笑。

他们这些国公,能够跟太子殿下并肩于朝堂之上,那全是靠着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可是人家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却拥有高深莫测的神秘能力。

听说是神通广大。

反正自己的小儿子跟皇子皇孙们手里拿到的那个东西,

就是他想破脑袋都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

这个人,真想当面跟他探讨探讨。

“大哥,魏国公,信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