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发现的。”宋文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意思,仿佛辜负了姒安的期待。
“难怪。”姒安理解了,也失望了。
一个没有灯下黑的天才,猛然变成有局限性的人才,落差太大,谁都难以接受。
“既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为何还在不断重复训练?”
“我想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而且,这段时间输得太多了,我担心侍卫们失去信心,所以打算作弊,多赢几场,嘿嘿。”宋文笑道。
姒安莞尔,难怪公冶大夫要去喊暂停,原来是看出,宋文不怀好意了。
“能够照顾到士气,你距离成为合格的主将,越来越近了。”
“公子可有解决新战术的办法?”宋文问道。
“你不想自己解决?”
“要是能解决,我就不这么问了。”宋文如实说。
姒安平时对待其他人,向来直言不讳说实话,说错了,坦白认错,没有半点架子。
久而久之,他身边的人,都习惯对他说实话,有错误也会坦白承认。
姒安笑道:“你们一个个,都把我当神仙了。”
“测量标准尺的时候,大家都见识过。”
宋文的话,让姒安回忆起,自己被动当神棍的日子,尴尬癌都要犯了。
“说说解决办法吧,”姒安不想回忆起那段不爽快的日子,“既然人数过多,会阻碍指挥,我们只要控制人数在可以指挥的范围,就不会出现问题。”
“人数太少,再厉害,也打不过几倍的敌人。”
姒安没有在意宋文的话:而是问道:“你觉得,按照你的战术,你能指挥多少人?”
“几百人,最多不过一千人。”
“足够了,”姒安说,“一场战役,不一定需要所有人,都按照这个战术要求执行,可以区分指挥,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小股部队,使用新战术,作为破阵的刀锋,将敌方阵线撕开一个缺口,后面的大部队,按照常规指挥,跟在小股部队后方,冲进缺口,撕裂敌方阵线,一样能达到击溃敌方的效果。”
“公子,这个办法可行,”宋文激动地喊道,“这支小股部队,可以从全军挑选最强壮的猛士,进一步提高全队素质,破阵效果会更加显著。”
“你已经有想法了,我不再多说,自己和正、石头一起讨论。现在,你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
“还有什么问题?”宋文被姒安的话,问迷糊了。
“你想成为一名冲锋猛将,指挥几百人的小部队,发挥你的战术,还是想成为一位统帅,指挥大部队,取得最终胜利?”
宋文的喜悦,立马被冲散了。
思考许久,长长叹了一口气,他才说:“我热爱自己创造的战术,但我更清楚,我想成为一名,取得最后胜利的主将,先锋是石头的梦想,我会教会他如何使用我的战术,完成他的梦想。”
“既然想成为主将,那你一定想知道,怎样才能有序地指挥几万人而不乱。”
论指挥艺术,多多益善的韩信,是几千年历史中,当之为愧的翘楚。
姒安虽然不知道韩信具体是怎么指挥的,但电视剧里说,韩信是通过指挥将,来完成十几万大军的指挥。
这个说法,显然比韩信独立指挥十几万人更加靠谱,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请公子教我?”宋文单膝跪下说。
“如果我把十万人交给你,你会怎么指挥?”
宋文霎时间满头大汗。
他相信姒安会教他非常厉害的办法,但没想到,姒安上来就是十万人起步。
宋文低头说:“不知。”
一万人,他还敢尝试,十万人,他只剩下一头乱麻。
“我作为杞国公子,直接指挥几个人做事?”姒安问道。
“公子的两位师兄,粟、罴、石头、正还有我,一共七人。”
姒安点头说:“七个人,我指挥起来很轻松,再增加十人,我也能管理好,但再增加,我就做不到这么好了,这就是我的指挥能力,但你觉得,我实际能指挥多少?”
“公子能指挥十几个人,也能指挥十万大军。”
“你太小看我了,杞国有多少人,我就能指挥多少人。”姒安笑道。
“但事实上,我的确只能指挥十几个人,这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实则都是正确的,如果你能想明白,我是怎么做到的,你也就能做到了;
去和正一起讨论吧,我不会告诉你正确答案,想要学会,必须自己去领悟,教是教不会的。”
“是,公子。”
公冶大夫看见姒安和宋文的私下交流结束,这才回到姒安身边。
见宋文若有所思地离开,公冶大夫忍不住问道:“公子帮助宋文解决问题了?”
“公冶大夫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姒安戏谑地看着他。
公冶大夫绷不住了,老脸一红。
如果知道姒安解决精细化指挥的办法,他立刻可以复制出宋文的战术,等于是老将抄袭两位年轻人的成果,丢人丢到家的表现。
公冶大夫挣扎了一会儿,最终克制不住好奇心,单膝跪地说:“请公子教我,若是公子觉得不该教,也可以拒绝,公冶绝无二话。”
姒安没有立刻回话,而是在认真考虑,该不该告诉公冶大夫。
按理说,兵家秘术,属于不传之秘,不交给公冶大夫,完全说得过去。
己季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打算给自己《六韬》兵法,姒安觉得也该给己季留点东西,一位实权军官就不错。
公冶大夫的人品,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姒安是相信的。
关键是,他能为己季做点什么,有没有上桌的权利。
“公冶大夫在齐国,能指挥多少军队?”
“我是一名旅帅,下大夫爵位,麾下有五百人,其余四百五十人,由副将暂时率领,驻扎在临淄城,北门大营,和我关系密切的旅帅还有四位。”
公冶大夫的态度非常明朗,如果姒安需要他的帮助,他有五百人可供差遣。
若是不够,只要条件到位,他能拉拢其他四位旅帅一起,凑出两千五百人。
公冶大夫的政治嗅觉,比姒安预料的,还要敏锐。
姒安还在掂量他的分量,看看他是否值得投资,他就主动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抖出来,显然已经猜到姒安的意图,愿意搭上姒安这条线。
“公冶大夫知道我要做什么?”姒安问道。
姒安都明着问了,公冶大夫也不再打哑谜,“知道。”
姒安让粟清空附近的人,保证不会泄密,然后说:“说吧。”
“公子是在为高家,或者说是在为公子小白,拉拢盟友。”
姒安看向公冶大夫的眼神,充满无法理解和不可思议。
这么睿智的脑袋,是一个四肢发达的武夫,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