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伟大的发现

“毛赢师兄,鸡鸭的饲养人员可安排好了?”姒安问道。

鸡鸭饲养,作为小农经济的关键一环,不但可以作为国民日常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耕地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放养鸡鸭,解决田地里的虫子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出现。

在这个没有农药的时代,普及鸡鸭饲养,是最有效的虫灾预防手段了。

“已经安排妥当,”毛赢说,“第一批鸡鸭已经孵化出来,但规模还很小,需要进一步扩大,只是再继续扩大饲养,自然找食,不足以养活更加庞大的鸡鸭群,需要粮食投入,我们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暂缓扩大饲养的想法。”

“规模不需要太大,只需要在未来人口爆发的时候,足够作为人口出生的添头即可,能不能作为军队的肉类供给,根据具体情况看待,若是不行,也不必强求;

鸡鸭的饲养,关键还是得落实到每一户国民手上,让他们养成饲养鸡鸭的习惯;

等到耕地的时候,将鸡鸭放养在田地上,让鸡鸭吃掉田地里的虫子,减少虫害,才是饲养鸡鸭的主要目的;

当然,鸡鸭的肉和蛋,也是国民摄入营养的关键,只有营养充足,人口寿命才会得到提高;

一件事,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稳赚不亏。”

关于古代人口平均寿命不长的原因,除了医疗体系不完备,医疗服务无法普及到平民身上,蛋白质摄入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粮食只能够提供,人口日常劳动所需要的能量,和少量蛋白质。

日常生活没有蛋白质的补充,人体会长时间处于亏空状态。

亏空时间长了,身体机能缺乏相应的物质维持,生命自然达不到该有的长度。

毛赢问道:“多吃鸡鸭和蛋类,能延长寿命?”

“医术解决疾病,减少死亡,是最直接的延长寿命的方式,其次就是营养物质的补充;

平日的粮食,只能保证人有力气干活,人的身体还需要其他营养补充,才能长得高大壮实;

若是没有肉类的营养补充,人只能消耗自身的储存,变得瘦弱,等到不能继续瘦弱,人的寿命也就到头了;

肉食和蛋起到的作用,和田地的粮食一样,滋养人的身躯,让人变得更加强壮,强壮的身躯反过来,能增加人的健康,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姒安的话,毛赢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毛赢和现在第一镇邑国民的身体对比。

毛赢的饮食不缺,身体没有亏空,所以人长得高大壮实。

国民饥一顿,饱一顿,没有充足的食物,每个人都骨瘦如柴,能像罴这般强壮的国民,是异类中的异类。

现有的,贵族和国民的寿命差异,也能作为强壮能够延寿的论据。

贵族的平均寿命的确要长很多,比如高傒,他这般年纪,在国民中,是非常稀有的。

但在贵族里、国懿仲、隰朋、姜诸儿……这个年龄段的人不说遍地都是,但比例上已经高出国民太多。

在后世,六七十岁以后的老人继续延长寿命,对社会没有利益,反而是累赘。

所以在疫情期间,意呆利宣布放弃高龄人口的救治,意呆利财政部长,只能强忍笑意,不能表现得太高兴。

这样的行为,违背正常人的价值观,不值得倡导,但也足够说明,延长寿命的本质。

在平均年龄二三十岁的时代,这个逻辑就不存在了。

延长人口的平均寿命,国民的年龄可以延长到四十,甚至五十岁,这个年龄段,依然有劳动能力,对于国和家来说,都是大好事。

对于国家来说,高龄参军,没必要,也不人道,但对家庭来说,四十来岁参与农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让父亲一辈的人,作为家庭耕种劳动力,青壮就能应召入伍而不耽误农耕,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想通延长寿命的好处,毛赢整个人激动得发颤。

“若是能延长人口寿命,杞国完全可以抽调青壮参军,让父辈耕种,既可以强国,也不耽误农耕。”

“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事情。”姒安说。

“公子的远见,赢远不如矣。”

姒安笑道:“我告诉你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夸奖我,承认自己的不足,而是让你想办法把饲养鸡鸭,甚至犬豚的理念,普及到国民群体当中,通过这些家畜,提高国民的营养摄入,从而达到延寿的目的。”

“鸡鸭犬各有作用,推广普及并不困难,养豚,就没那么容易了;

豚肉有怪味,缺乏粮食还好,为了填饱肚子,国民都能忍受,一旦不缺粮食和鸡鸭蛋肉,国民们一定会抛弃豚肉。”

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豚,也就是猪,需要阉割,否则身上的肉会有异味。

这也是古代羊肉普及,猪肉没有市场的原因,猪肉自带的异味,让人难以忍受。

羊也有羊膻味,但只要宰杀的屠夫技巧足够高明,配合香料的使用,羊膻味是可以被去除掩盖的。

猪就不行了,不管怎么宰杀,味道都是存在的,除非从小就进行阉割,才能除掉猪肉的异味。

在阉割能够除掉猪肉异味,被发现以前,猪肉始终处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上。

养得起猪的人,不愿意吃,愿意吃的人,吃不起。

“这个问题简单,”姒安说,“豚肉有异味,是豚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吃掉产生的,而保护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种族能繁衍下去,如果人在豚小时候对豚进行阉割,让豚没有繁衍种族的能力,怪味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毛赢不知道姒安从哪里知道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但他的说法非常合理,至少毛赢找不到可以反驳的漏洞。

既然找不到漏洞,姑且当真,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试一试,就知道能不能行,没必要张嘴就来,随便怀疑自己的君主。

“我会让人去实验。”和姒安相处久了,毛赢自然而然也养成万事先实验,再下结论的习惯。

“如果实验成功,养豚获得的肉食,比养鸡鸭多得多。”

姒安点头,他比毛赢更了解猪肉的潜力。

猪肉能在后世成为主要食用肉,其他肉类只能作为丰富餐桌的配角,就是猪肉高效益的最佳证明。

“养豚除了增加肉食,还能产生很多粪便,对于地力也是极大的补充。”姒安说。

“如此看来,鸡鸭豚都是镇邑的宝贝。”毛赢高兴得两眼泛光。

粪便作为肥料,需要实验,这个问题,姒安已经说过,不再叮嘱。

“庄稼和山林植物吸收天地之精华,滋养人和家畜,人和家畜又能生产粪便,作为田地的肥料,这个循环,毛赢师兄要重点向国民普及,如此,才能最好利用所有土地和山林,国民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好。”

“赢,定当全力推广,让第一镇邑所有国民,明白公子的伟大发现。”

姒安没有否认毛赢“伟大”的说法。

生态循环农业对于农耕社会来说,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