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鲁国灭邾

鲁哀公即位(公元前494年)后的中原,在齐景公去世后,已经没有了公认的霸主。诸侯混战,以大欺小,是普遍现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鲁国灭邾与宋国灭曹。

鲁国在定公十五年就在莒国方向修筑了莒父、霄城,定公去世之后还在邾国方向修筑了漆城,鲁国向东南方向扩张的策略已经非常明显了。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二月,季桓子、叔孙州仇、孟懿子率领鲁国大军开始攻打邾国,大军直逼邾国绞城。邾隐公十分心痛,他这几年多次访问鲁国,还参加了鲁定公的葬礼,向鲁国示好,然而鲁国还是出兵进攻邾国。对于邾国来说,此时晋国、齐国都在闹内乱,已无暇顾及小小的邾国。邾隐公无奈,只好将漷(kuò)水以东、沂水以西的大片土田割让给鲁国以换取和平。二月二十三日,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孟懿子)与邾隐公在邾国的句绎城签订盟约后,率鲁军回撤。

鲁哀公三年,鲁国又在莒国方向修筑了启阳城,以防范莒国偷袭鲁国。同年十月,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再次围攻邾国,灭邾意图昭然若揭。虽然这次伐邾没有达到灭掉邾国的目的,但夺取了不少邾国的土地和城邑。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春,鲁国又增修了从邾国夺取的城池邾瑕,步步为营,不断蚕食邾国的土地。同年冬天,仲孙何忌率军再伐邾国,邾隐公率领国人奋战抵抗,还派出使者向晋国、齐国、吴国求助,齐景公刚去世不到半年,齐国政局不稳,还顾不上邾国;晋国还在用兵讨伐卫国和中山国;吴王夫差在这一年率兵讨伐陈国,哪里还管的了邾国那点事儿,不过夫差心有图霸中原之志,还是派出特使,约请鲁国派人到吴国北部靠近鲁国、邾国的柤城会晤。

鲁哀公六年夏天,三桓派出大夫子叔成子到访了吴国的柤(zhā)城,鲁国君臣明白,在打败了越国之后,吴王夫差已有争霸中原的企图,近几年吴国的边界不断向北推进,已经与鲁国接壤。鲁国着力推进灭邾战略,再往南去就打到吴国了。如果邾国向吴国求救,有可能招来吴国大军的进犯,因此鲁国开始与吴国接触。此时鲁昭公夫人吴孟子还在世,而出身于吴国公室的吴孟子对于哀公父君定公即位鲁国国君之位给予了支持,鲁哀公因此对长辈鲁昭公夫人吴孟子特别尊重。要论起来,鲁哀公姬蒋与吴王夫差还沾点亲呢。鲁国大夫子叔成子在吴国的柤城与吴国代表商定,吴王夫差将于第二年(鲁哀公七年)夏天回访鲁国。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夏天,吴王夫差在太宰伯嚭的陪同下来到了鲁国南部的鄫城,鲁哀公亲自出面,率领鲁国众臣设享礼款待吴王。吴人非常傲慢,一见面就提出,要鲁国在享礼之上用百牢招待吴国君臣。牢,就是诸侯飨宴之时,牛、羊、猪全都上齐了,称作一牢。所谓百牢,就是牛、羊、猪各一百头。诸侯之间飨宴用百牢,这个要求确实很过分。

鲁大夫子服景伯(名子服何,他的老师是孔子得意门生子贡)对吴国特使说:“鲁国没有这样的先例。”

吴太宰伯嚭说:“宋国招待我们的享礼就用的是百牢,鲁国不可以比宋国差。而且鲁国飨宴晋国大夫时超过了十牢,飨宴我们吴国大王用百牢,难道不应该吗?”这位伯嚭为了讨得吴王夫差的欢心,谋取更多财货,现在已经变成了马屁精,夫差去哪里都爱带着他。

子服景伯答道:“晋国的范鞅贪婪而抛弃礼仪,用大国的势力来迫使敝邑恐惧,故此敝邑以享礼招待他时用了牛羊猪各十一头。贵君如果用礼仪来命令诸侯,那么牢礼是有规定的数目的。如果贵国也抛弃礼仪而要求敝邑以牛羊猪各百头招待贵君,那就更为过分了。周朝统一天下,制定了礼仪,上等物品最多不过十二,因为这是上天的极数。”

吴国方面根本听不进去鲁国的解释,坚持要求鲁国贡献百牢。子服景伯无奈,请示鲁哀公说:“吴国快要灭亡了。抛弃上天而背弃根本。如果不给,他们定会加害于鲁国。”鲁哀公听后只得命向吴国君臣进献百牢。

吴国太宰伯嚭要召季康子在鄫城见面,季康子在曲阜准备灭邾事宜,没有来,他让子贡前去向伯嚭辞谢。伯嚭说:“两位国君跋涉了那么远的路来到鄫城(吴王从姑苏城到鄫城有上千里,鲁哀公从曲阜到鄫城有四百里),而大夫却不出门,这是何礼仪?”

子贡是孔子的爱徒,也是子服景伯的老师,最是擅长辞令,他答道:“鲁国岂敢把这当作礼仪,只是惧怕大国而已。大国不用礼仪来命令诸侯,其后果不可估量。寡君既已奉命前来,他的正卿岂敢丢下国家?吴太伯穿着玄端之衣、戴着委貌之冠在吴国推行周礼,仲雍继承他,断发纹身、裸露身体,以作为装饰,难道合乎礼仪吗?那是因为有原因所以才这样做的。”玄端之衣、委貌之冠,都是古时礼服。吴太伯是吴国创始国君,仲雍是吴太伯的弟弟,吴国的第二任国君。伯嚭接连被子贡和子服景伯师生二人辩驳得好没面子,这个小人很是记仇,此事埋下了后来吴国要戕害子服景伯的伏笔。

鲁哀公在子服景伯等大夫的陪同护送之下,结束了与吴王夫差的会见,回到了曲阜。鲁国君臣都认为,吴王不遵礼仪、骄奢跋扈,难以让诸侯信服,不会有什么作为。为了做好灭邾的谋划,季康子举行了飨礼招待诸位大夫。子服景伯在飨礼上反对灭掉邾国,他说:“小国用来事奉大国的,是信用;大国用来保护小国的,是仁义。背叛与大国的盟约(鲁、吴鄫城之盟有不得侵犯邾国的规定,但是鲁国君臣不打算遵守),是不守信用;讨伐小国,是不讲仁义。百姓由城邑来保护,城邑由德行来保护。丢掉了信用和仁义这两种德行,如果鲁国遇到了危难,用什么保护自己?”

孟懿子问众位大夫:“诸位有何高见?谁的主张明智,是我应该接受的?”孟懿子(仲孙何忌,孟氏宗主、鲁国司空)是主张伐灭邾国的核心人物,在鲁哀公元年、二年、三年、六年曾四次率军攻打邾国,他对子服景伯的不同意见很反感,故而询问大夫们的意见。

众位鲁大夫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了起来,大概意思是说:“大禹在涂山会合诸侯,持有玉帛的有上万个国家(形容数量多,不是真有一万个国家)。至今还存在的,已经没有几十个了,就是因为大国不仁爱小国,小国不事奉大国。明知必有危险,为什么不说?鲁国的德行和邾国一样,而用重兵压上去,这样可以吗?”大夫们的意思是说,诸侯讨伐的本旨,在于以有德讨无德。鲁为周公之后、守礼之邦,怎么能公然对相邻小国发动灭国的侵略战争呢?

飨礼不欢而散。

八月份,季康子、孟懿子簇拥着鲁哀公再一次进兵邾国。鲁国军队打到邾国都城门外时,还听到城内宫中奏乐的钟声。邾国大夫力谏邾隐公,请求停止奏乐、整军抵抗鲁国的入侵,邾隐公根本不听;大夫茅成子(名茅夷鸿)请求向吴国告急,邾隐公也不答应,他说:“鲁国国内敲到梆子的声音,在邾国都能听到;而吴国远在两千里之外,没有三个月来不了,哪里能管的了我们?难道我邾国的力量不足以抵御鲁军吗?”气得茅成子回到自己的封地茅邑就造反了。八月十一日,鲁国大军攻破了邾国都城,占领了王宫,鲁军大白天的就到处劫掠财物。邾国守军护卫着邾隐公退到了城外的绎山;鲁军夜间继续大肆抢掠财货,并连夜围剿绎山,俘虏了邾隐公。鲁哀公命按惯例,将邾隐公奉献于亳社后,囚禁于鲁国的负瑕城,负瑕城从此有了绎山人生活于此。亳社,是鲁国殷商后裔祭祀祖先的神社,鲁国有在亳社进献东夷俘虏的礼制,莒国和邾国都属于东夷之国,因此在亳社献俘。

据守在茅邑的茅夷鸿带着束帛(五匹帛)和四张熟牛皮跑到吴国向吴王夫差求救,他对夫差说:“鲁国以为晋国衰弱、吴国遥远,

凭借着兵马众多,背弃了与君王的盟约,看不起君王的文臣武将,欺凌我小国。邾国不敢爱惜自己,怕的是君王的威信不能建立,这才是小国所忧虑的。如果鲁国夏天在鄫城与吴国会盟,秋天就背弃盟约,鲁国达到目的,而吴国不加阻止,四方诸侯还用什么来事奉君王?而且鲁国按照八百辆兵车的规模向吴国缴纳贡赋,在地位上是君王的陪贰(副手);邾国按照六百辆兵车的规模向吴国缴纳贡赋,是吴国的忠心属国。把属国送给副手,这怎么能行呢?”吴王夫差听进去了茅成子的话,下令吴军做好讨伐鲁国的准备。

此时叔孙州仇的弟弟叔孙辄(字子张)和季氏前费邑宰公山不狃(字子泄)正在吴国。二人为国君鲁定公采纳司寇孔子的建议、下令拆毁费邑城墙而反叛,兵败后逃奔齐国,后又来到吴国。叔孙州仇不喜欢这个弟弟,故而叔孙辄对鲁国和叔孙氏记恨已久。夫差派人询问叔孙辄,对吴国出兵讨伐鲁国怎么看?叔孙辄抓住机会怂恿道:“鲁国有名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当叔孙辄兴冲冲地来到公山不狃的住处,告知他吴国将要出兵伐鲁的消息时,公山不狃却说道:“你这么做不合于礼。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去敌国。在祖国没有尽到臣子的本分,却又去攻打它,为敌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去死了。如果有这样的任命就应该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由于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现在你因为一己之私怨而要颠覆祖国,没那么容易的!如果吴王命你率军伐鲁,你一定要推辞;吴王将会命我领军前往。”

叔孙辄听公山不狃这么一说,很是后悔自己对吴王说了那么一番话。夫差又派人问公山不狃的看法,公山不狃答道:“鲁国平时虽然没有特别亲近的国家,但危急之时必然会有愿意与其共死的盟友。诸侯将会救援鲁国的,讨伐鲁国难以如愿以偿。晋、齐、楚都有可能帮助鲁国,这样吴国就会有四个敌国了。鲁国就像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则齿寒,这您是知道的。他们肯定会救援鲁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