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吴王僚被刺身亡,公子光登上君位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九月九日,就在周王室和鲁国都在闹内乱的时候,楚平王去世了。

当时的太子是秦嬴所生的芈壬,但太子壬只有不到八岁;令尹囊瓦想立楚平王的庶长子芈申(王子申,字子西)为国君,他说:“太子年幼,其母秦嬴并非嫡夫人(楚平王嫡夫人为郹阳封人之女,此时已在吴国),本来是原太子建要迎娶之秦国公主。子西(王子申)年长善良,立长更合于情理,建立善良国家就容易治理好。国君顺理、国家太平,有何不可?”子西听到后大怒,威胁要杀了令尹囊瓦,他说:“囊瓦这是废嫡立庶、扰乱国家,提及先君夺太子建之妻,是在彰显君王的丑恶。太子之母来自秦国公室,不可轻慢,废除太子,秦国必来讨伐。先君已立嫡嗣太子壬,礼不可废。败坏亲人、招来仇敌、混乱继承人,为大不吉,而我还要蒙受恶名。即使把天下贿赂给我,我也不干!令尹如仍坚持己见,必杀之!”

令尹囊瓦听王子申这么说,当然害怕了。一位令尹拥立了国君,这位国君还要杀了拥立他的人,那谁还敢拥立他?于是囊瓦率众臣拥立太子壬继位,太子壬改名为轸,史称楚昭王。

吴王僚终于等来了攻打楚国的机会,他趁楚国国丧,命自己的两个亲弟弟王子掩余和王子烛庸率领吴军直扑楚国境内,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楚国的潜城。同时,吴王僚还请出了自己的叔父季扎出访中原各诸侯国,最后到了晋国访问,为吴国伐楚争取同情和支持。但是,吴王僚为了遏制堂兄公子光的势力,没有派他领兵出征楚国,成为了最大的失误和败笔。

春秋时期,一国国君去世,属于国丧。国丧期间,诸侯之间不互相征伐,这已是惯例。吴国趁楚国国丧起兵侵袭,反而激怒了楚国人,他们同仇敌忾、迅即响应。掌管楚王苑囿的莠尹然、掌管王宫内政的王尹麇受命率领楚军救援潜城,左司马兼沈尹戌率都邑亲卫和仅在重要关头出击的王马部队(只属于楚王)也赶来增援,与吴国军队在穷地对峙。令尹囊瓦率领楚国水师沿淮水回击,左尹郤宛、工尹寿帅也率军感到了潜城。这样,吴国进攻潜城的军队被楚国多路大军在外围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前不能进、后不能退。

公子光看到机会来了,他对伍子胥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吴军嫡系主力和国君的两个嫡亲弟弟都被围困在了楚国,国都空虚;吴国屡次与楚征战,民心已失,正是刺杀吴王僚的最佳时机!”伍子胥也赞同抓住机会行大事,他们二人把义士专诸找来,公子光对专诸说:“中原诸侯有云:‘不去追求,怎能得到?’吾乃祖父吴王寿梦嫡亲长子长孙,想作吴国的国君。如果此事能成,就是叔父季扎来了,也不会废黜我的。”

专诸早就想报答公子光的知遇之恩,他对公子光和伍子胥说:“专诸愿为公子杀了吴王僚!还请主公照顾好专诸的老母和幼子!”

公子光向专诸深深一稽,毅然说道:“我就是你!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你的儿子即是我儿,愿为此向神灵盟誓!”

然后,公子光、伍子胥和专诸三人对刺杀的具体计划和细节又从头到尾谋划了一遍。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四月,公子光邀请吴王僚到府中宴饮,说是想请国君品尝刚从太湖边上请来的名厨烹制的“全炙鱼”,并商议率兵救援被困在楚国的吴军之事。吴王僚和儿子庆忌商议,庆忌觉得其中有诈,可召公子光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吴王僚喜欢吃鱼,听到“全炙鱼”三个字,就一定要去,他对儿子庆忌说:“沿途和公子光府邸内外要检查仔细,防卫要严密。”

四月丙子日晚上,公子光在府中地下室埋伏了上千名身穿铠甲的武士,设宴款待堂弟吴王僚。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率领国君卫队,从王宫一直列队至公子光的府中,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全都手举长矛。服侍宴会的侍者全都脱去衣服、赤身裸体,然后改换服装后才能进入厅堂之内。这些上菜的侍者跪在地上,挪动膝盖前行。执戈卫士两人一组,用长戈抵住侍者的身体,以防侍者刺杀。这种最高级别的警戒,也说明了吴王僚对公子光确实不信任。

觥筹交错之间,酒酣耳热,公子光推说脚痛难忍,先去后堂处理一下再回来,与国君一同享用“全炙鱼”,然后就去了埋伏有甲士的地下室。专诸将鱼肠剑藏在了“全炙鱼”的肚子里,然后亲自端着鱼为吴王进献;经过了脱衣换衣、跪地前行后,在吴王卫士长戈的寒光下来到了吴王僚的近前说道:“太湖民厨向吴王献上‘全炙鱼’。”说完从鱼中抽出鱼肠剑,一剑刺中了吴王僚的胸膛,虽然吴王僚身穿护身软甲,但锋利的鱼肠剑还是刺穿了软甲,要了他的命。一切都发生在霎那之间,吴王来不及反应,已然毙命。庆忌率卫士也用长戈刺入了专诸的胸膛。

公子光命潜藏在地下室的武士们冲出来,将庆忌率领的卫队绞杀殆尽,庆忌一看大势已去,就带人逃奔了卫国,准备为父君报仇。

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后,自己登上了吴王之位,他颁布的第一道诏命,即是任命专诸之子专毅为吴国上卿,并遵照专诸遗愿,将他厚葬于吴国始创国君泰伯皇坟之侧。公子光即位之后,史称吴王阖闾,他同时任命了伍子胥为相国。

吴王阖闾的叔父季扎访问中原诸侯回到吴国后,得知了大哥(吴王诸樊)的儿子派人刺杀了三哥(吴王夷末)的儿子,自立为君,说道:“如果先君依旧能够得到祭祀,百姓并不废弃他们的国君,土地和五谷之神能够得到奉献,国家和家族没有被颠覆,那么他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恨谁?哀悼死去的,事奉即位的,以等待天命。不是我发起的动乱,谁立为国君,我就服从谁,这是祖先的常法。”季扎这是认可了吴王阖闾的国君之位,他在吴王僚的墓前哀悼,痛哭复命,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封邑延陵。

被困在楚国的王子掩余和烛庸听到自己的兄长国君被刺杀的消息,立即离开大军,掩余逃奔了徐国,烛庸逃奔了钟吾国。楚国的军马这时却表现得非常大度,令尹囊瓦得报吴王僚被刺杀、公子光自立为王的消息,马上派人打探吴军大营的动向。斥候回报说,吴军主帅掩余和烛庸已从大营逃走,吴军军心不稳。左尹郤宛建议,楚军可趁此机会突袭吴军大营,定能大胜。但令尹囊瓦认为,楚国国君也是新立,还需休养生息,不宜大战;如果此时楚军歼灭吴军主力,则吴王阖闾必将倾举国之力前来讨伐,楚国还没有做好与吴国决战的准备。于是他下令楚军回撤,吴军则抓住机会撤回了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