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初查女尸事件

在听到九叔的这些意见之后,张有之也是认为九叔非常靠谱。

即使是那些去现场看过案发地的道士,也都是跟这九叔差不多的看法,九叔在没有去研究过的情况下,竟然也能有这么独到的见解,这在张有之看来,也实在厉害的很。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九叔到那镇子里,彻底的查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女尸,现在看来,这次清水镇的旅途还是要蛮久的。

通过跟那张有之的了解,九叔也是知道,这清水镇的占地面积并不算大,不过镇子里面有着很多的巷子,而这些巷子里面,也是有着很多的居民,那里的地势也是相当复杂。

在那些女尸出现的地方,也都是非常偏僻的区域,都是一些平常里没有什么人存在的,那些女尸出现的地方,也是让镇子里面的人非常奇怪,即使是一些小动物,都不会跑到这些偏僻的地方,而那杀害那些女子的人,能够将那些女子带到这里来,足以说明他们的实力强大。

现在看来的话,那作祟的东西也是非常的棘手,九叔也是一路想着,该从哪里下手,如果只是从那案发现场下手的话,想必也是不好找出什么来,这种鬼怪作恶的事情,跟普通人犯罪并不一样,所以九叔也是非常为难。

好在自己这次的准备够充分,九叔特地带了一个寻找鬼魂的神器出来,不过这神器是有使用限制,一旦使用三次之后,这宝物就会消失的额无影无踪,在很早以前,九叔就用过一次,这回也是因为在村子里没有办法制服那女鬼,所以内心受到打击,想着这次清水镇,一定是要将那恶鬼给缉拿归案。

这件宝物也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九叔父亲一直没有机会用,这宝物也是到了九叔的手上,九叔听父亲称这宝物为寻鬼烛,这寻鬼烛是一盏蜡烛,而这蜡烛也是有着他的独到之处,但凡方圆三公里内有鬼怪出没的话,那这寻鬼烛的灯火就会亮起来,离得鬼怪越近的时候,这烛光也就会越来越亮。

九叔这次带着这件宝物,也是为了能够快速的找出那些鬼怪,因为在村子里面的时候,九叔知道因为自己没有及时的找出那女鬼,所以才让村子里的人多牺牲了一个,对于这一点,九叔也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够,不过现在开始,九叔决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捉鬼事件。

而现在看来的话,这次清水镇的女尸事件,很可能需要自己的这寻鬼烛,才能够更加容易找出那些鬼怪杀害那些女子的原因,将那罪魁祸首给找出来。

九叔也是准备好了,跟随着这张有之来到了镇里面,镇子也是给九叔几人准备了非常丰盛的伙食,几个人也是边吃饭边聊起那女尸的事情,镇里面的人也是总结了出来。

这次杀害这些女子的人,必定是个惯犯,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镇里面的人也是得出一个结论,那杀害那些那些女子的人,最近在这镇里面犯下了很多起,能够一下子犯下这么多事的,镇里面也是将矛头指向了鬼怪。

请来了九叔之后,众人也是非常开心,不过安排给九叔的人并不多,就只有张有之这么一个人,张有之也是从镇里出现这种事情之后,一直追踪着这件事情,可是每次都没有找到什么线索,思来想去也就只有鬼怪,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找上了九叔。

九叔来到镇里,也是非常的关注女尸事件,九叔先是去了附近的几个案发现场,在那女尸出现的地方,也是什么都没有找到,不管是任何的证据或者线索,张有之都告诉这九叔,镇里面是统统都没有找着,九叔也知道,如果真是鬼魂所犯下的事情,什么线索都没有也是正常的。

在现场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的九叔也是知道,这次的事情并不简单,甚至是有可能是人为所造成的命案,虽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但是在真相大白之前,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九叔一直没有想明白的是,不管是鬼怪还是人所犯下的事情,那么目的是为了什么,这些受害者的共同性除了都是女性以外,也只有那脖子上的牙齿印,这牙齿印在九叔看来,也是怪的很,那些伤口都是有些深的,比平常人的牙齿还要深一些。

张有之对九叔所诧异的这件事,也是有所说明,镇里调查过那些牙齿比较长的人,但是也是什么都没有找到,而且这项工程也是非常的大,即使找到一些牙齿长度比较长的人,也是没有办法继续验证下去是否为犯人的情况。

所以在镇里找犯人这件事,也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随着这次事件的受害者继续的增加,镇里也是没有办法面对民众,平日里从来没有什么怪异事情的清水镇,这次也是让所有的人都非常意外。

不过这种事情的出现,也是直接让九叔非常清楚,现在清水镇的局势已经非常焦灼了,如果没有那些女尸的出现,清水镇还是一个很和平的地方,不过也是由这些女尸的出现,清水镇内的人,每家每户对自己所供奉的神明那是越加的崇敬。

到了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里也是更多的祈祷声,这些日子来对于那些女尸的出现,所有的人都是非常担心,都是在说着什么报应来了,整个镇里的人都是有些奇怪,大部分人都说是那报应来了。

在九叔几个人听到的时候,也是觉得有些意想不到,为什么出现这种事情之后,镇里的人都是这样的意思,这是什么样的报应?

又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才会产生这样的报应,清水镇一向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在附近的城镇里,声誉都是非常好的,那么这所谓的报应又是来自于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