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巧合太多了

其实在动机这里卡壳是很正常的,胡伟龙之前是凭着一腔热血,才写奏折弹劾胡宗宪通倭,这段时间都在打鸡血的状态。

等亢奋的劲儿过去了,冷静下来想一想,胡宗宪他没理由通倭啊。

江浙是富庶之地,胡宗宪总揽军政大权,在江浙就是土皇帝,要钱他有的是,过年给严家随随便便送了十万贯的年货土特产,倭寇那点儿钱他看不上。

另外一种可能就太荒谬了,胡宗宪通倭是想造反....

且不说锦衣卫在胡宗宪身边安插了多少人,胡宗宪手上兵马有限,拿什么造反?

况且哪怕是胡伟龙也不得不承认,胡宗宪对大明绝对忠心一片...

胡伟龙越琢磨越后怕,冷汗刷刷的顺着面颊流下。

朱长寿亲自拿一块手帕递过去,拍了拍胡伟龙的肩膀,宽慰道:“你是御史,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哪怕有失误也是难免的,我们继续啊,在能力方面,你认为胡宗宪有通倭的能力吗?”

胡伟龙点点头,又摇摇头,以能力来说,表面上胡宗宪倒是完全可以通倭,但他自从到了江浙与倭寇大小百余次战斗,曾经亲率一千官兵,与三千倭寇血战不退,护住后方无数百姓。

就算胡宗宪想通倭,双方血海深仇的,倭寇也不会相信他。

于是胡伟龙自己在胡宗宪通倭的动机和能力上,写了两个否。

朱长寿松了口气,对付这些固执的言官,必须要让他们从心底认胡宗宪不可能通倭才行。

朱长寿指了指背景一行,说道:“你在这里记下来,今年春三月二十六,胡宗宪率军剿倭,血战七日,倭寇援军突至,官兵粮草不济,只得退下,放出被围倭寇,胡伟龙你觉得这里有什么疑点吗?”

胡伟龙写到一半,仔细看了看,忽然道:“才七天,粮草就没了?”

去年和千年,浙江都发了水,的确没有余粮,今年朝廷下了狠心,特意派宫里的人花大钱修河堤,但也只能管今年,浙江的确没有余粮,抗倭用的军粮都是外调。

当所有的信息都摆在台面进行分析比对时,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疑点,很自然的浮出水面。

朱长寿回身问张居正道:“张师傅你掌管兵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张居正道:“我这里的呈报很模糊,虽然用兵方面一向归兵部管,但胡宗宪总领江浙军政,有极高的自主权,并不会事事呈报,有时候小阁老知道的情况,比我这个兵部尚书知道的都多。”

话说的很委婉,其实就是点名胡宗宪是严党的人,他不认张居正这个兵部尚书,只认严嵩父子。

严世蕃站出来道:“我倒是与汝贞时常有书信往来,他曾来信提过,要从隔壁的福建调一批军粮,这件事兵部是知道的,并且兵部有公文的。”

张居正黑着脸道:“调拨军粮的事的确是有,但胡宗宪并没有说是为了剿灭倭寇用的!”

严世蕃幸灾乐祸道:“那就是你们之间沟通的问题了,看来张大人的兵部管的不怎么样嘛,这么大的事居然一点儿都不知道?”

很明显,是严世蕃压下剿倭的公文,让张居正只看到了调拨军粮的公文。

这种事时常有,大明北方旱灾严重,各省时常需要互相调拨军粮,估计张居正也没当回事,随手批了。

不理严、张这对冤家斗嘴,朱长寿敲敲黑板一边,说道:“那边空地写,疑点——兵部调粮,福建的粮却没有到,这不找到一个疑点了吗?我们继续挨个排查,胡宗宪派人到福建去搬救兵,却没有联系上俞大猷,为什么没有联系上?”

张居正接茬道:“这个臣知道,胡宗宪派人到了福建,听说俞大猷已经去海上围剿倭寇,只是扑了个空,倭寇已经提前离开,倭寇是海上流寇,居无定所,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的。”

话虽如此,但这中间也太巧合了吧?

有句老话说的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长寿在黑板前走了两圈,突然问道:“俞大猷去什么地方剿倭了?”

张居正摇头道:“这个...奏报里面没有说明,只是说去了海上,大海茫茫...大海茫茫...不对啊!”

兵部的事情,还是张居正这个兵部尚书更懂,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他。

嘉靖问道:“有什么不对!”

张居正道:“回禀陛下,这大海不同于陆地,在海上茫茫一片白天难以辨别东南西北,夜里难以辩明天海,需要海图和海上的好手,才能保证不会迷失在海上,除非有线报,否则想在大海之上精准的找到倭寇,如同大海捞针,俞大猷是名将,肯定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但福建的奏报里却语焉不详。”

这的确是个巨大的疑点。

朱长寿问胡伟龙道:“你觉得,俞大猷有没有通倭的动机?”

胡伟龙失笑道:“天下人都知道,俞将军恨倭寇入骨,微臣我通倭的可能性,都比俞将军通倭的可能性大,同样俞将军也没有通倭的能力。”

严世蕃诘问道:“你一个小小御史,也敢下此判断?”

俞大猷和胡宗宪不同,那是跟徐阶他们交好的人,在严世蕃看来就是徐党!

所以找准一切机会进行攻击,实际上如果不是陆炳亲自求他,他就准备发动严党控制的那些官员上书弹劾,要俞大猷的性命。

胡伟龙不卑不亢的道:“小阁老说的什么话?俞大猷将军的俞家军都是福建沿海的渔民,与倭寇有着三江四海的仇恨,据我所知,倭寇之前作乱,把渔民们的祖坟都刨了,俞将军如果通倭,恐怕早被俞家军的渔民杀了,所以我敢判定,俞将军断然不可能通倭!”

一向能言善辩的严世蕃也语塞了,毕竟事实才是最具杀伤力。

俞大猷在通倭的动机和能力上,也得了两个否。

接下来是背景,俞大猷是在四月初二出发,也就是胡宗宪那边倭寇援军到达的前一天,而目的地不明,只知道没有找到倭寇。

两边信息一综合,显得又是如此巧合。

这一下,大家都沉默了,世上不应该有这么多巧合的。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胡宗宪钱粮不足,不得不放走倭寇,这帮丧天良的倭寇直接杀入隔壁福建,给福建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

嘉靖看着黑板,突然问道:“倭寇一共劫掠了几天?”

张居正稍微算了算,道:“从四月初三,一直劫掠道四月初五,一共三天。”

嘉靖又问道:“三天,俞大猷四月初几回到福建的?”

张居正微微一怔,道:“是四月初六,跟倭寇前后脚。”

嘉靖喃喃道:“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朕这辈子都不修仙了!”

所有人都围在黑板前面,这种大家在一起推理的感觉,有那么一些像仙境的剧本杀,连气氛都变得融洽了。

胡伟龙在胡宗宪和俞大猷中间画了一个圈,说道:“这中间缺了一环!这个人是...”

说到这里时,胡伟龙突然说不下去了,但大家都知道他在说谁。

此人就是福建巡抚王继,是朝廷在东南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胡宗宪,出身御史,是言官集团中的翘楚,在福建地方成绩斐然,都察院的御史们都视之位偶像!

胡伟龙刚入都察院的时候,王继是副都御史,对王继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活简朴的敦厚长者,他不可能通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