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
- 王运武 于长虹
- 1759字
- 2025-02-25 07:14:20
1.1.4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大数据最早由产业界的科研人员提出,技术的发展紧接着引起各个行业对大数据的关注。自2008年以来,Nature、Science、麦肯锡、达沃斯论坛等相继都发表了专门的大数据研究报告,美国政府也于2012年3月发表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作为信息科学领域又一重大举措。[2]这说明大数据越来越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机构的研究和关注对象,大数据越来越受重视,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论文如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3]代表性学术著作如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and Think。[4]
2012年10月,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各自成立了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从行业学会的层面来组织和推动大数据的相关产学研用活动。[5]大数据已然成为越来越多国内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虚拟化应用、云计算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勃兴,扩展了教育数据的来源,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成为数字校园新的选择,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成为可能,这给数字校园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会有什么变化?大数据时代的校园信息化走向如何?已有的案例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例如,谷歌对流感趋势的预测、百度迁徙用于交通调度和疏导、百度旅游预测用于旅游出行等,均是大数据的预测与洞察功能。教育本身的研究热点如学习分析也是基于大数据的。校园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其信息化也应进行新的探索,智慧校园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带来的主要变化可归纳如下。
第一,大数据是一种新的理念。这种新的理念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大数据就像基础设施一样,成为基础资源,不是抽样数据,而是全部数据,其重要性前所未有。未来的应用需要大数据进行优化和预测,哪个行业拥有的大数据越多,大数据分析能力越强,哪个行业就能更好地发展,大数据成为基础资源,凸显数据的价值,从没像今天这么重要。其次,某种程度上放弃对精确性和因果关系的追求,更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现实世界事物的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统计学的特点。再次,数据应用于预测,通过洞察事物的发展方向,为社会提供巨大的价值,可以说数据是广泛可用的,重要的是从数据中提取价值的能力。
第二,大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传统的数据库无法满足大数据的需求。物联网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数据的来源渠道和数据量,如果说以前多是结构化数据,现在则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
第三,需要新的性能强大且易用性强的数据存储、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模型。
第四,数据更具有客观性。因数据采集的无微不至及时间上的延续,加之数据规模的巨大,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在设计良好的数字校园中,一切都以数据在无形中记录下来,这样的数据其客观性更强。其应用于科研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前景是广阔的。
大数据的特征决定了大数据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价值,决定了其会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一点在数字校园发展中已经有所体现,例如,基于大数据的数字校园或教育信息化战略决策、基于大数据的师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成长记录、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等。
大数据时代到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研究契合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及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是当前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最终与教育的需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计算机机房到校园网络,再到数字校园,校园信息化的每个阶段和时期都是如此。校园信息化建设正进入内涵式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校园的某些方面(如理念、技术等)同当前的教育需求已不能完全同步,校园信息化需要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实践。智慧校园的建设呼应了新时期即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契合了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要求。
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和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其应用还没有完全摆脱数字校园的思维,停留在数字而非数据层面,没有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基础资源的重要地位;同教育教学及科研结合还不密切,很多情况下只是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交互平台;其管理也是自顶向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没有对这种信息化成果作为新的管理模型的意识,智慧性体现较少甚至没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