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急性中毒全书(第2版)
- 孙承业主编
- 2975字
- 2022-04-21 15:57:42
第四节 美容类化妆品
美容类化妆品种类繁多,按照使用部位不同,可分为脸部、眼部、唇部、指甲等美容化妆品;按照物理形态,可分为粉状、膏状、油状等;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粉底、胭脂、唇膏、甲油、眉笔等。
粉底
【概述】
粉底是基础美容类化妆品中,主要用于颜面部化妆。根据剂型可以分为固体粉底、乳化型粉底和油水分散型粉底。固体粉底常呈现为粉末状,俗称香粉,是由具有各种功能的粉质原料混合而成,其主要成分包括粉质基料(如滑石粉、高岭土、淀粉及硬脂酸锌等)、遮盖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吸附剂(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等)、防腐剂、香料,有些还加入少量着色剂(如氧化铁、氧化铬等)。油脂型粉饼会加入少量动植物油(如羊毛脂、橄榄油等)、矿物油、硅油以及合成酯油作为黏合剂。乳化型粉底和油水分散型粉底还会加入一定量(质量百分比可超过50%)的凡士林、液体石蜡、羊毛脂及其衍生物、植物油、硅油等油性原料,以及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水性原料和表面活性剂。粉底中含有较多量无机元素,劣质粉底中重金属含量较重,长期使用可发生重金属中毒。粉底中成分急性毒性一般不高。
【临床表现】
少数人对粉底中一些成分敏感性较高,皮肤接触后会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症状。眼睛直接接触粉底,可出现眼睛异物感,严重者可导致结膜炎。
少量口服大多无明显症状。目前尚无大剂量口服中毒的报道。
【诊断要点】
根据皮肤黏膜或眼睛直接接触后出现局部皮肤和眼部损害,可进行诊断。
【处理原则】
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严重者可参照概述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胭脂
【概述】
胭脂又称腮红,根据物理形态不同,可分为液态、乳霜、膏饼和粉状。粉状腮红主要成分为粉质基料(如滑石粉、高岭土、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和色素颜料,其他形态的胭脂会适当辅以胶合剂(羧甲基纤维素、羊毛脂或矿物油等)、香精和水等。我国传统的色素颜料大多为无机化合物,含有大量重金属,长期较多量接触可能发生重金属中毒。目前更多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有机色素颜料。胭脂中所含成分急性毒性大多不高。
【临床表现】
少数人对胭脂中一些成分敏感性较高,皮肤接触后会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表现。
少量口服大多无明显症状。目前尚无大剂量口服急性中毒的报道。
【诊断要点】
根据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后出现相应皮肤损害,可进行诊断。
【处理原则】
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严重者可参照概述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唇膏
【概述】
唇膏俗称口红,是把颜料分散于基质原料中制成的唇部化妆品。唇膏的基质成分主要是油脂和蜡,常用的油脂有精致蓖麻油、椰子油、羊毛脂、可可脂和矿物油等,常用的蜡类主要有蜂蜡、地蜡、棕榈蜡、石蜡等,棕榈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乳酸十六醇酯等也常加入基质。颜料(着色剂)在唇膏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最常用的是溴酸红类染料,也会加入珠光剂(如鱼鳞鸟嘌呤晶体、云母、二氧化钛等)以达到闪烁效果。另外,有些产品还会添加薄荷、樟脑、芦荟、维生素A或维生素E等。
【临床表现】
少数人对唇膏中一些成分敏感性较高,皮肤接触后会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症状。
少量口服大多无明显症状。目前尚无大剂量口服中毒的报道。
【诊断要点】
根据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后出现局部皮肤损害,可进行诊断。
【处理原则】
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严重者可参照概述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睫毛膏与睫毛油
【概述】
睫毛膏大多以蜡为主要成分(如蜂蜡、棕榈蜡、石蜡等),加上成膜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纤维(如羟乙基纤维素)以及少量保湿成分、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目前市售的睫毛油多以合成树脂乳化液为主要成分,也有的以橄榄油为主要成分。睫毛膏和睫毛油的组分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毒性均较低,皮肤黏膜刺激性也较小。
【临床表现】
少数人对睫毛膏或睫毛油中的一些成分敏感性较高,皮肤接触后会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症状。睫毛膏或睫毛油直接进入眼内,可出现眼睛异物感,严重者可导致结膜炎。
少量口服大多无明显症状。目前尚无大剂量口服中毒的报道。
【诊断要点】
根据皮肤黏膜或眼睛直接接触后出现皮肤损害或眼部症状,可进行诊断。
【处理原则】
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症状严重者可参照概述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指甲油与甲油胶
【概述】
指甲油主要由色素、闪光物质、硝化纤维和有机溶剂组成,其中溶剂一般占质量百分比的70%~80%以上,常用的溶剂有丙酮、乙酸乙酯、甲苯、乙醇、邻苯二甲酸酯、甲醛等。甲油胶主要由高分子树脂和颜料色素组成,经紫外线照射可固化。指甲油的毒性作用主要由有机溶剂造成,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均可作为暴露途径。甲油胶的毒性与刺激性较指甲油均小,由于主要为高分子材料,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暴露吸收量均很少。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指甲油后可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表现。眼睛溅入指甲油可发生结膜炎,甚至角膜炎。
长时间吸入指甲油挥发出的有机溶剂蒸气,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空气中溶剂蒸气浓度较大时,还可出现咽干、咽痛、咳嗽、眼部不适、畏光、流泪等呼吸道和咽部刺激症状。
口服指甲油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管烧灼感、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口服剂量大者,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昏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根据皮肤黏膜、眼睛接触指甲油后出现皮肤和眼睛损害,呼吸道长时间接触指甲油后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口服接触指甲油后出现胃肠道和神经系统损害,可进行诊断。
【处理原则】
1.皮肤黏膜接触者,立即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进入眼内者,立即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2.呼吸道接触者,立即送至空气清新处,并注意清除衣物和皮肤上沾染的毒物。
3.口服摄入者,可口服植物油、石蜡油减缓毒物吸收。一般不建议催吐和洗胃。
4.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洗甲水与卸甲水
【概述】
洗甲水也叫净甲液,用于去除指甲油,其主要成分是各种有机溶剂,以丙酮最为常见,也有些使用乙酸乙酯、乙醇、邻苯二甲酸酯、甲醛等。卸甲水主要用于卸除甲油胶,其主要成分以能溶解硝化纤维素和树脂的溶剂等为原料,多为几种有机溶剂混合,常用的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羊毛脂等。洗甲水与卸甲水均为有机溶剂,对皮肤黏膜均有一定刺激性,其毒性与具体有机溶剂组成有关,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均可作为暴露途径。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后可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表现。眼睛直接接触可出现结膜炎和角膜炎。
呼吸道长时间接触洗甲水与卸甲水,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空气中浓度较大时,还可出现咽干、咽痛、咳嗽、眼部不适、畏光、流泪等呼吸道和咽部刺激症状。
经口接触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管烧灼感、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口服剂量大者,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昏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根据皮肤黏膜、眼睛直接接触后出现皮肤和眼睛损害,呼吸道长时间接触后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口服接触后出现胃肠道和神经系统损害,可进行诊断。
【处理原则】
1.皮肤黏膜接触者,立即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进入眼内者,立即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2.呼吸道接触者,立即送至空气清新处,并注意清除衣物和皮肤上沾染的毒物。
3.口服摄入者,可口服植物油、石蜡油减缓毒物吸收。一般不建议催吐和洗胃。
4.加强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