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7.方孝孺告状
- 大明:咱大孙要造反,需要支援不
- 硬币的另一面
- 4294字
- 2022-02-18 10:14:04
张盛等白鹿书院的学子气愤之下,直接回到了白鹿书院。
他们把韩明圣如何吹捧皇帝,如何用皇帝的诗来付找姑娘的钱,添油加醋的告诉了他们的师长。
“无耻败类!”
白鹿书院的大儒们,一个个怒不可遏。
很快,一辆马车就飞快的驶入了宫门前。
而此刻,正在召开大朝会。
刚刚商议完家国大事,这时候门口的小太监唱和道:“启禀陛下,翰林学士方孝孺,求见!”
朱元璋一挥手,立刻准允。
方孝孺可是他刚刚从下边调回京城,准备给皇太孙朱允炆当老师的。
这突然出现肯定是有急事。
方孝孺穿着翰林学士的官袍,参见完朱元璋后,立刻直奔主题道:
“陛下,臣身为翰林学士,肩负着教化学子的任务,”
“今日得知,有一狂妄之徒,昨日夜宿青楼,因身上无钱支付找姑娘的酒钱,竟然拿陛下的诗来抵债。”
“如此无君无父之人,请陛下严惩!”
朝堂瞬间炸开。
黄子澄,齐泰等人义愤填膺。
竟然还有这种人?
武将们也是议论纷纷,多少年了,从来没有出现一个人敢捋陛下的虎须。
这是又想来一个抄家灭族吗?
他们仿佛都看到了人头滚滚的局面。
而朱元璋听到这样的奏报,那也是气的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用咱的诗去逛青楼?
“他把咱当成什么了?
就算他的诗很烂,也不用这么针对吧!
这是羞辱,赤果果的羞辱,朱元璋大怒:“方爱卿,你说这人是谁?咱要把这样的狂徒,剥皮填草!”
文武群臣也都看向了方孝孺,都想知道天子脚下,首善之都,怎么会有这样的狂徒呢?
方孝孺拱手朗声道:“此狂徒名叫韩明圣!”
大将军蓝玉立刻出列。
“陛下!”
“臣愿前往捉拿此人,必把他剥皮抽筋。”
他心里面烦躁不已,太子朱标一死,他身为太子朱标麾下最心腹的大臣,时刻都有被朱元璋清洗的可能。
而最可怕的就是,朱元璋现在竟然想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不是立朱允熥为皇太孙。
这更让蓝玉感觉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
现在他很想去打仗,或者去杀人,把心里的憋屈全部给发泄出去。
而朱元璋一听到韩明圣这三个字,脸色当时就变得极其古怪,心里则在狂骂:
都怪韩明圣那个不靠谱的老子,你把咱大孙子教成什么样子了?
他尴尬的坐在了龙椅上,然后喝了一杯茶压压惊,轻咳一声道:
“剥皮抽筋就不用了,抓住之后打上一两个板子就够了!”
啥?
文武群臣们全都傻眼了。
愕然的看着朱元璋,心想,陛下怎么转性了?
杀气这么重的一个人,人家都差点骑在你脸上撒尿了,到头来就打上一两个板子?
感情你这是闹着玩呢?
李景隆则是眼珠子乱转,他心里迅速出现了一个小本本,把韩明圣这个名字死死的记在上面。
并给他写了一个标注:不能惹的人,需要好好的巴结。
他从小到大,就没有听说过,皇帝对谁的容忍程度有这么大。
就是太子朱标,也就这待遇了吧。
这家伙该不会是太子的私生子吧?
瞬间李景隆的眼睛大亮,他觉得自己简直是太聪明了,卧龙凤雏就不过如此!
他好像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秘密。
而方孝孺则是呆了半晌,然后勃然大怒。
作为一个刚正不阿,看重道理比家人性命更重要的人,他怎么可能容许朱元璋这么干呢?
随即劝道:
“陛下,如此狂徒,若不绳之以法,天下人必定效仿,这是会乱了国法纲常的!”
“请陛下诛杀此贼!”
他这么一说,跟他有着同样想法的齐泰,黄子澄两人立刻出列,行礼道:“请陛下诛杀此贼!”
朱元璋此刻真想拿茶壶直接摔在这几个人的脸上。
咱都暗示的这么明显了,你们还要跟咱对着干?
就知道文臣没有一个好东西。
他正要发怒时,蒋瓛却直接从殿外走了进来。
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是陛下最为贴心的心腹,他进入大殿甚至进入御书房,那都不需要通报。
他直接拱手奏报道:“陛下,韩明圣并非是乱了国法纲常,也不像方孝孺说的如此不堪。”
“经臣查明,韩明圣正是为陛下鸣不平!”
“而方孝孺等人则是私心太重!
“该被重罚的应该是他们。”
他这一开口,朝堂瞬间就炸开了。
蓝玉也不出来说话了,就躲在武将队列里看热闹。
今天的事,有点看不懂啊。
“一派胡言!”
“臣一片报国之心,怎么可能有私心呢?”
“你这就是血口喷人,臣请陛下为臣做主!我读书人不可辱!”
方孝孺昂着脖子,脸上满是一股浩然正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现在也被搞迷糊了。
蒋瓛立刻奏报道:
“启禀陛下,韩明圣之所以去青楼,之所以用陛下的诗来抵作酒钱,”
“那是为了替陛下的诗词扬名。”
“韩明圣说,陛下是诗人,而且还是在某个方面独一无二的诗人!”
“这怎么算是不忠不孝呢?”
“这简直太孝了!”
啥?
陛下是诗人?
蓝玉的嘴角都抽了抽,这有多不要脸才能说出这种话呢?
李景隆此刻都直呼好家伙,这拍马屁的水平比我都高啊,我必须要记下来好好学习学习!
果然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我如果不努力的话,很快就被别人超越了。
而朱元璋则是兴奋的脸色涨红,激动的在上方直打转转。
嘴里怎么那么难念叨着:
“真不愧是咱的好大孙!”
“以前咱大妹子就觉得咱粗俗,不是读书人。”
“可现在咱大孙说咱是诗人,以后要是咱去了九泉之下,那也能给咱大妹子吹嘘吹嘘呀!”
此刻的朱元璋真的是心花怒放。
他这一生给过马皇后无上的荣耀,他成了推翻前朝的大英雄,拯救了黎民苍生。
他又坐上了九五至尊之位,让马皇后成了世间最为尊贵的女人。
可唯一遗憾的事情,那就是他不是一个文人。
世间所有女子都希望自己的夫君是个全才,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挥笔能写诗,既有英雄气概,又能儿女情长。
朱元璋也是因为马皇后的这个期许,那才疯狂的读书,一个本来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人,最后竟然通读了史书。
更是修订出了明朝的律法,政策。
可是无论他写多少诗,却都不被别人承认,所有人都笑话他那是打油诗。
为此,他一直没有脸在大妹子面前吹嘘自己的文采。
可谁没有一个文武全才的期望呢?
李世民还写《帝范》呢,李世民还写诗呢,他朱元璋为什么就不行呢?
“方爱卿,黄爱卿,还有各位翰林学士,现在有人觉得朕的诗有水平,你们觉得呢?”
“朕应该也算诗人吧!”
朱元璋满脸的期盼,只要这些文人集团愿意承认自己的诗才,那他就完成了马皇后的一个心愿。
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这就是他拼尽一生都没有完成的唯一心愿。
武将们此刻脸色极其古怪,很多人都在心里笑了出来,陛下你怎么有脸去问这个呢?
而那些文臣们有的不愿意得罪朱元璋,一个个低头数着地上的蚂蚁。
只有方孝孺这个直言不讳的人直接道:
“陛下还敢问臣:陛下的诗怎么样?”
“陛下心里都没点数吗?”
“难道所谓的诗才,就是‘鸡叫一声撅一撅’吗?”
噗嗤!.....蓝玉直接不厚道的笑了。
可看到朱元璋杀人的眼神之后,立刻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笑出声。
而文臣们则是给了方孝孺一个你牛的表情。
就没见过这么刚的人,你给陛下是一点面子都不留啊。
蒋瓛脸色极度阴冷,他是陛下的爪牙,他的所有荣耀都来自于陛下,正所谓主辱臣死。
此时,文武群臣都不说话,蒋瓛阴冷的道:“方孝孺,你竟敢对陛下不敬,你就不怕灭你九族吗?”
方孝孺脖子一仰,一脸的刚正:“别说灭我九族,你就是灭我十族,我也说陛下写的诗是个烂诗!”
“我炎黄的千年文华,岂能被你等这种小人所毁掉?”
就差说我读书人的事,你不配参合。
好!
黄子澄,齐泰等人都想为方孝孺鼓掌。
不过他们两个的头到底没有方孝儒这么铁,只是在脸上给出了一个敬佩的表情。
而文臣集团则是一个个如同过大年一样喜庆,毕竟这么多年,他们过的日子那是提心吊胆。
每天上朝都得准备好棺材,说不定出去好好的,直接就回不来了。
他们对朱元璋能没有怨恨吗?
可是他们不敢说呀!
现在朱元璋终于撞到他们的枪口上了,那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呢?
朱元璋此刻脸上满是愤怒,带兵打仗,他绝对是一等一的,但这写诗作词,他可真有没有一点底气。
他想跟别人争论都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能恨恨的一拳捶在龙案上。
方孝孺见自己把洪武皇帝怼的没话说,随即傲然的道:
“陛下不要被这种阿谀奉承的小人迷惑心智。”
“像韩明圣这种狂徒,无君无父,妖言惑众,就该被推到菜市口,斩首!”
“也好让天下学子都看看,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这个时候文臣也都顺着方孝孺的话,纷纷出列,立即给洪武皇帝施加压力,毕竟,如此名正言顺的让洪武皇帝吃一次鳖,
那简直是大明25年来第一次。
此时他们才感觉到文臣该有的分量。
朱元璋已经气得脸色铁青,但他此刻却丝毫没有办法,难道还真要把这些文臣都杀了吗?
他朱元璋杀人那是要讲原则的,如果这些人贪赃枉法,那是有多少杀多少,可这次是文学上的争论,就算错了,那也不至于杀人。
但这些人却步步紧逼,以至于他堂堂的九五至尊,都仍然没有办法应对。
就在此刻,蒋瓛再一次开口了,他嗤笑一声道:
“陛下的诗好不好,那不是你方孝孺一个人说了算。”
“既然有人觉得陛下的诗写的好,那大家就应该听一听,他怎么说?”
“如何评判诗词歌赋,那也不是你方孝孺的一言堂!”
“有本事你就跟人家当堂辩论辩论!”
蒋瓛语音一落,方孝孺则爽朗的大笑。
“也好!
“正所谓不教而诛,是为不仁!”
“今天我就要拨乱反正,让大家好好看一看什么才是我们的千年文华!”
“诸位,可愿随我一同前往?”
说着,方孝孺朝着朱元璋一拱手,然后潇洒的转身,直接就往外面走。
而文臣们则是呼啦啦的都跟了上去,蒋瓛不是说那个人很牛吗?咱们就把他怼的没话说,让你们这些粗鄙的武夫都知道,
读书人的事,只有读书人说了算!
而此时,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极度难看。
当即一挥手,让剩余的武将们都退朝,这才问道:
“蒋瓛,你把矛头引向了那个臭小子,他能顶得住吗?”
蒋瓛则是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容:“陛下,看看不就知道了吗?他竟然有胆子拿陛下的诗来付青楼的酒钱。”
“臣就不相信他没有后手。”
“而且今天臣也看到。韩公子的手段,那是临危不惧。”
“就算不敌方孝孺等人,做到全身而退,应该也有几分把握。”
其实早上,蒋瓛去的更早,他亲眼目睹了锦衣卫和韩明圣的冲突。
之所以不着急上前去制止,他就是想看一看韩明圣的本事到底如何,毕竟他可是指挥使的头领。
而锦衣卫却是皇帝手中的刀。
洪武皇帝已经很老了,接下来的皇帝是谁,他必须要心里有数。
如果韩明圣真是皇长孙朱雄英,日后真执掌整个大明江山,那他就要趁早投入到韩明圣的麾下。
别的文臣武将站错了队,那也许还可以活下来。
但他这种特务头子要是站错了队,新皇帝绝对会弄死他,因为他手中掌控的力量,不允许脱离皇权。
要是韩明圣真的能力挽狂澜,解决这次危机,他就要考虑站队的问题了。
朱允炆那个软蛋,不靠谱啊。
朱元璋此刻心里充满了担忧。
“那可是方孝孺,是文坛执牛耳的人啊!”
“那臭小子行吗?”
朱元璋不想用方孝孺,结果,每年都有很多人给他推荐方孝孺。
足可见,方孝孺在儒林中的影响力。
他自己都无法把自己的诗歌推向整个大明,以至于一提起他的诗,人们就会嘲讽的说一句:鸡叫一声撅一撅。
他听到这首诗的时候,都尴尬的能抠出三室一厅来。
而且这些年被这些文人已经贬的没有任何自信再去作诗了,更没有自信说自己的诗有多牛。
朱元璋看向韩家小院的方向,眼中既有担忧,又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