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7.拍马屁还的看李景隆
- 大明:咱大孙要造反,需要支援不
- 硬币的另一面
- 3182字
- 2022-02-21 16:02:22
朱元璋带着蒋瓛刚进御书房,就看到了皇太孙朱允炆,大将军蓝玉,以及曹国公李景隆。
“参见陛下!”
“见过皇爷爷。”
三人行礼之后,地位最高的朱允炆率先发话,这是他的特权。
只见他直接拿出了一个画卷,对着朱元璋道:
“孙儿早就知道皇爷爷诗才绝世。”
“所以亲手书写了皇爷爷的诗歌诗词,以表孝心!”
说着,就把手中的画卷呈了上去。
朱元璋眉头挑了挑,然后漫不经心的打开了画卷,只见上面确实写着他的诗,正是那首‘恐踏山河社稷穿。’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朱元璋对朱允炆没有半分好感,反而从内心深处有了一丝不耐烦。
作为最会用人的皇帝,他怎么可能猜不透朱允炆的心思?
直接脱口道:“既然你这么有孝心,为什么以前不写呢?”
这句话直接就让朱允炆冷汗直流,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绞尽脑汁也无法回答朱元璋的话。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这样,再想着韩明圣为了自己,都敢舌战群儒。
这到底谁是咱亲孙子,还用想吗?
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
朱元璋以前没有对比过,还发现不了哪个孙子更有孝心。
但经过今天的事情,朱元璋心里对朱允炆的那份溺爱,已经少了三四分。
于是直言不讳的道:“咱知道,你从心里也是看不起咱的诗,在你们读书人的眼里,咱就是一个粗鄙的庄稼汉!”
这就是诛心之言了。
朱允炆脸色大变。
“孙儿不敢!”
朱允炆磕头如捣蒜,却在心里已经把韩明圣给恨死了,要不是这家伙,他怎么可能会遭受无妄之灾呢?
而朱元璋心里其实也有怨气,那些大儒看不起咱的诗,那也就罢了。
你们可是咱的亲孙子,竟然都看不起咱的诗!
这就让人心寒了。
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
老爷子心里堵得慌,不想再搭理朱允炆。
他把目光扫向了李景隆,哼道:“你又来干什么?”
李景隆立刻从怀里面掏出了一本诗集,直接呈上道:“陛下,臣很早就觉得您的诗,光照日月。”
“于是准备了一本诗集,但却无法为其命名,今天听人一说,才知道应该把这本诗集命名为帝王诗!”
“这本诗集上应该录入各朝各代帝王的名篇佳作。”
“今天特地拿来请陛下预览!”
说着,李景隆直接把他的诗集呈了上去。
朱允炆嘴角狂抽,这家伙拍马屁的水平比自己高多了呀!
但朱元璋却不吃这一套,他什么人没有见过?
拿着诗集刚翻开第一页,看见上面写了个主编,李景隆!
他眼皮子都跳了跳。
朱元璋知道李景隆肯定是想拍自己的马屁,玩味的哼道:
“你也跟皇太孙一样,以前没有发现,今天才发现咱的诗写的好吗?”
朱允炆心中暗笑,真是活该呀!
你拍马屁也拍到马蹄子上去了。
就在朱允炆以为曹国公李景隆要倒大霉的时候。
曹国公李景隆却面色坦然的道:
“陛下,这你就冤枉臣了,臣早就写好了,不信你翻开看一看,这都是印刷好的诗集!”
朱元璋一愣,随即翻开了诗集,果然看见上面的字体竟然都是印刷体,根本就不是手写的。
印刷出一本诗集来,那可不是一时半会的功夫。
这从排版道刊印,没有几天的功夫那是完不成的。
朱元璋这才笑了出来,“你小子比你爹机灵多了!听说你最近兵法学的挺不错。”
李景隆心里狂喜,赶紧回道:“臣的兵法要是能学到陛下的十之一二,那臣都能笑醒!”
朱元璋此刻的心情更加舒畅了,这小子说话还是那么的顺耳,就是人太圆滑了点。
但能力还是有的,他想了想道:
“刚好,今年防守京城的一万军队,是到了该操练的时间,朕就把操练军队的事情交给你,也看一看你兵法到底学得如何!”
“能不能跟你爹一样,为大明建功立业!”
李景隆的爹,曹国公李文忠,可是为大明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不但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国公,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
朱元璋心里还是希望李景隆有乃父之风。
曹国公李景隆一听脸色大喜,别看只是操练军队,但这可是守卫京城的军队。
只要他当过这支军队的最高训练官,那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
于是李景隆立刻领旨谢恩,然后一脸笑容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的朱允炆都傻了。
还可以这样吗?
你这拍马屁的水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看向李景隆的目光,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原来拍马屁也是技术活。
“你又来干什么?”
朱元璋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大将军蓝玉,这不但是自己的老伙计,更是以前为太子准备的肱股之臣。
可是太子朱标死后,这个肱股之臣就成了他现在的心头大患。
因为他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而蓝玉支持的却是太子朱标的第三子朱允熥。
不过现在,事情似乎又出现了转机,韩明圣如果是自己大孙的话,那么蓝玉就理所当然的支持长孙了。
蓝玉根本就没有客气,他不屑的看了一眼朱允炆,然后朗声道:
“陛下,你这偷偷摸摸的,都快成读书人了!”
“咱都不敢跟你站在一起了。”
这话说的是一语双关。
太子死后,他怎么感觉不到朱元璋对他态度的变化。
朱元璋听了却是哈哈大笑,因为朱标的死,他又立下了皇太孙朱允炆,所以在不断的疏远跟他大孙子朱雄英关系比较近的这一脉。
现在,他的大孙子又回来了,他当然希望维护这份兄弟之情。
“看你这话说的,你好歹也是咱大孙子他舅爷,怎么就不能跟咱站在一起了?”
“以后允熥他们还得仰仗你呢!”
朱元璋直接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蓝玉跟先太子妃常遇春之女常氏,那可是姻亲关系,自己大孙还活着,以后肯定是要靠着蓝玉这一脉人的。
蓝玉心中一动。
自从太子死后,朱元璋跟他说话可没有这么亲近过。
难道朱元璋真的因为这件事情,对朱允炆心生不满了吗?
想到这里,蓝玉心中大喜,这不就代表着他的外孙朱允熥有了机会吗?
随即蓝玉直接道:“陛下,三殿下朱允熥年纪已经不小了,是不是也该给他封个爵位了。”
蓝玉目光灼灼的盯着朱元璋,这是太子死后,他第一次为自己这这一系的人争取点利益。
他就是要告诉朱元璋,我们不可能去听朱允炆的,就算朱标死了,就算朱雄英死了,
但我们还可以扶持朱允熥。
朱元璋哈哈大笑,只要他大孙子还活着,那么他就不可能去清洗蓝玉这一脉人,于是笑道:
“好!”
“熥儿也大了,那朕就封他为吴王。”
朱元璋心里想着,朱允熥那是咱大孙最嫡亲的弟弟,今天大孙子这件事办的漂亮,
那肯定要把跟大孙子有关的人,都奖励一遍。
蓝玉一听,心中狂喜,他已经脑补了陛下在这个时间点上,封朱允熥为吴王,是不是就代表着陛下已经考虑到把朱允熥纳入继承人的序列。
而朱允炆此刻则心如刀绞....不凭什么给朱允熥封王呢!他配吗?
他感觉到自己皇太孙的位置岌岌可危。
朱允炆怎么离开御书房的都不知道,整个脑子都是懵的。
等大殿中的人都离开了,朱元璋这才想起来自己的大孙子韩明圣。
“蒋瓛,你说咱该赏他点什么东西呢?”
现在韩明圣的身份非常尴尬,虽然在心里已经猜测到他就是皇长孙朱雄英,
但毕竟还没有核实。
还不能让韩明圣认祖归宗,赐他爵位那就更不合适了。
蒋瓛想了想,如果自己是韩明圣的年纪,自己最喜欢得到什么礼物呢?
随即他眼睛一亮,“陛下,不如就把韩明圣户籍改成商籍如何?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朱元璋一拍桌子,“混账!”
“他年轻不懂事,你也年轻不懂事吧?”
“好好的农籍改成商籍干什么?”
“而且这个臭小子还考过童生呢,咱都想着老朱家要不要出一个状元。”
“你把他改成了商籍,这不是胡闹吗?”
朱元璋对他的大孙子那是抱有着极大的期望,既然你流落到了民间,那你给咱老朱家考个状元试试。
以后也是一翻佳话啊。
蒋瓛躬身行礼,然后小心翼翼的道:
“陛下,韩明圣长在民间,估计不适应皇宫的规矩,礼法!”
“如果日后真的认祖归宗了,他想做什么都要受到规矩律法的约束,”
“现在趁着他还没有认祖归宗的这个时间,不如就由着他的性子来,谁年轻的时候不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我觉得韩明圣最需要的就是这个,赏赐要赏在他心坎上。”
其实蒋瓛也是从自己儿子身上得出来的结论,这个臭小子一天就喜欢跟那些丫鬟们厮混,最不希望自己管束他。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觉得蒋瓛说的很有理,谁年轻的时候不是认为天老大自己老二呢?
而长辈却总是不停的管束和劝阻,希望他们少走弯路,却不知这些管束和劝阻,让这些年轻人烦不胜烦。
“行!”
朱元璋最终点头道:“那你就去办一办这个差事,既然这个臭小子想要从商,那咱就看看他能折腾成什么样子。”
“诺!”
蒋瓛立刻领命,然后亲自跑去户部衙门,更改了韩明圣的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