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塑形机造好了?测试去!
- 大唐:我咸鱼皇子,开局弹劾李二
- 吾誓当曹贼
- 2007字
- 2022-02-09 18:21:40
不过,说到时机的话。
其实现在的时机也不大好。
一来,民众的识字率实在是低得可怕。
就算纸的成本降下来,能开启报社,消息也没办法传播出去。
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曲线救国。
比如给学生们安排任务,让他们轮流到闹市街去讲解报纸的内容。
但问题是学院能招收到的人数还是个未知数,不知道最后能招到多少人。
另外,这么做的辐射范围也很小。
光是长安108坊都未必能辐射到位,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基础建设做得还是太差,报社的生长土壤还是不太行。
就算不涉及到商业属性,赔钱干这个买卖,也干不成呀。
“啧,果然啊。”
“想要改变世界哪有那么容易啊。”
“还是先把书院办好,教出点学生出来再说吧。”
“等什么时候识字率上去一点,学院的覆盖范围够大,再谈要不要开报社的问题。”
“现在想这些,还是太早了一些。”
“慢慢来吧。”
社会每向前迈进一小步,那都是众多积累所形成的一次量变。
大唐目前的积累还是太少了。
光靠造纸机,一个即将开办的学员,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还是得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慢慢做出改变。
索性他现在的身份还是蛮有优势的。
第一重身份皇子,确保了他在创作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不会遇到外部环境的阻碍。
第二重身份御史中丞,意味着他有改动《贞观律》的基础,在解释律令方面有一定的权威属性。
而第三重身份,也就是一所书院的院长,可以让他做一些不好以官方身份出面做的事。
类似于限定学院的学习内容,给这个全新的行业制定标准等等。
优势是茫茫大的,现实存在的问题也有。
现在他需要的是时间,就跟种下的土豆一样,要等他在这个世界种下的种子慢慢发芽、长大。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那很漫长,但这是必须要等的过程。
普及大众的识字率,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那么……就先等下去吧,路要一步步的走,人生还很漫长,一点一点来。”
李治看着桌上的那一排排计划,轻舒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从容的笑容。
一转眼。
时间过去三日。
李治本打算悠闲地度过这一日。
但将作监传来的消息,却让他马不停蹄地皇城内赶。
“不是说好需要五天时间吗?怎么这么快就做出来了?”
在前往将作监的路上,李治询问前来通知消息的匠人。
匠人闻言,神情复杂地道:“承诺五天内做出来的是左署令,把东西造出来的是石署令,两位署令不是同一个人。”
听他这么一说,李治想起来了。
对哦,当初只有左文浩给出了承诺,石雷可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结果信誓旦旦的左文浩还没有把东西做出来,石雷却抢先一步了?
这就是老实人吗?
嘴上不吹逼,全靠行动说话?
可以的,是个狠人。
话不多说,李治快步来到将作监。
在工匠的指引下,很快就出现在新鲜出炉的造纸机前面。
看到那繁杂的木制机器,李治光一眼就喜欢上了。
摸了摸已经抛光好的机械边缘,李治尝试了一遍各个功能,发现都跟自己所预想的相差无几,不由大加赞赏。
“可以啊石大匠,这手艺,这速度,真的震撼到本王了。”
造纸的流程大约可以分成四步,一是把新鲜的竹子浸泡煮熟,二是将已经泡软的竹子捣烂,第三步是竹帘使竹浆成型,变成可以使用的纸张形状,最后再把纸张烘干、剪裁。
造纸机跟传统的机械一样,并不是用来改进工艺的,而是为了节省人力、增加效率。
第一步和最后一步,虽然也可以用机械来替代,但意义不大。
所以李治得到的造纸机技术,把重点放在了第二步和第三步上面。
石雷负责制造的,就是用来塑形纸浆的机器。
李治将其称之为:塑形机。
机器的构造十分复杂,功能方面也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这么复杂的机器,李治都已经做好等待十天半个月的准备。
但没想到,石雷这么快就制造出来了。
而且从最简单的测试来看,李治没发现显而易见的问题。
具体的,还得看实际使用情况。
只有经过实际测试,才能知道这东西到底好不好用。
听到李治的夸赞,石雷不太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起初我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但有过制造鼓风机的经验后,发现制造这东西也没太大的难度,无非是精度要求高了一点罢了,下官当木匠这么多年,还是有些手艺的,再加上有同僚帮忙,不辱使命,把东西给制造出来了。”
这话说得非常谦虚,而且说起功劳的时候,不忘提一嘴参加制造的工匠。
那些围绕在机器周围的工匠们,一听石雷提了他们,不由带着感激的目光朝他看去。
这一切,李治都看在眼里。
心道:这人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嘛,还是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
说来也是,要是真不懂行政,也做不到左校署的署令不是?
我还是有些以貌取人了,太小瞧他了。
不过这都是细节,没必要在意。
李治抬起头,朝着石雷道:“具体的赏赐,等过几天才会从朝廷那边办法下来,今天你先带人陪本王一起去造纸所走一趟,我们去测试一下机器的性能。”
石雷没听懂李治说的专业术语,不过这不妨碍他能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
他赶忙安排人去找搬运机器的工具,而李治则是趁着这个时间,找匠人带路,去看看另外一边的进度。
来到地方,李治发现左文浩这边的机器也做得差不多了。
不过他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此刻正皱着眉站在机器边上,望着空荡荡的摆锤,似是陷入了沉思。
见状,李治走过去问:“怎么?遇到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