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9年9月12日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430.4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万亿美元,是2002年末存量的66.3倍,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由第25位上升至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荷兰。

一、中央企业“走出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2)

最大的机遇就是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早期成果开始显现。2013—2018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年均增长5.2%,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3)2018年全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5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同比下降12.8%;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4)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中央企业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尤其是近两年来,在中央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得到推动实施,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些国家把矛头对准我国国有企业,认为国有企业凭借其国有的身份获得了大量补贴、低息贷款以及监管上的优惠,公司治理也不甚规范,能从事缺乏经济合理性的企业行为、反竞争行为等,因此获得了相对于私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优势,破坏了正常的国际竞争秩序。有关国家狭隘的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特别是2017年8月,不顾中方和国际社会反对,单方面对我国发起301调查,随后以极限施压手段不断加码对我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供应链,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赤裸裸的讹诈行为暴露了有关国家对我国遏制战略的升级,增加了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经营也造成了新的严峻挑战。

二、全面开放新格局对“走出去”质量提出新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商务部2019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90.4亿美元,同比增长0.3%(6)。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7万人(7)。根据商务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首届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扩大成果,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进博会增长23%。(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9)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当前,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正积极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全面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从发展特点上来看,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从数量型、粗放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创新型发展;从合作方式上来看,对外开放从“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从业务模式上来看,中央企业等中资企业由工程承包为主转变为工程承包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更加注重“走出去”的质量,在资源能源富庶、潜力较大的国家,通过自主或者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拥有了一批矿业和资源产权,增强了供应保障能力;在全球范围通过绿地投资、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形式提升了面向全球要素、整合与利用全球资源的国际化运营能力;高铁、核电、智能电网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取得突破,国际化经营的领域、区域、规模强劲拓展,“走出去”层次和质量显著提升。今后,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中央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契机,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将不断深化在装备、技术、标准、管理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更高层次的对外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

“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促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的政府自我革命,对中央企业“走出去”及其境外资产监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李克强总理强调,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简政放权的“轮子”要首先转动,才能给企业清障搭台,缩短办事时间,铲除寻租空间,对外开放的大门才会越开越大。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大幅下放审批权限,也完善了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监管政策。

各级国资委高度重视转变监管职能、优化监管体制。2019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将继续调整内设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国资监管职能体系;完善出台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突出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各级国资委选择在多家中央企业和百余家地方国有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在授权管理、组织架构、运管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正在逐步推广。

总起来看,中央企业新时代“走出去”,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及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走出去”,与以往相比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风险挑战也更多。因此,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研究优化中央企业“走出去”监管体系,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出资人作用,既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B/OL].(2019-10-28)[2020-03-12].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tjgb/201910/20191002907954.shtml.

(2) 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1-10(04).

(3) 王雨萧,于佳欣.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900亿美元[EB/OL].(2019-04-18)[2020-03-12].http://www.xinhuanet.com/2019-04/18/c 1124386214.htm.

(4) 商务部.2018年1—12月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EB/OL].(2019-01-22)[2020-03-12].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fwydyl/tjsj/201901/20190102829089.shtml..

(5) 商务部.2018年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简明统计[EB/OL].(2019-01-22)[2020-03-12].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ydjm/jwtz/201901/20190102829090.shtml.

(6) 商务部.2018年1—12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简明统计[EB/OL].(2019-01-22)[2020-03-12].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ydjm/gccb/201901/20190102829092.shtml.

(7) 商务部.2018年1—12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简明统计[EB/OL].(2019-01-22)[2020-03-12].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ydjm/lwhz/201901/20190102829091.shtml.

(8) 王珂.第二届进博会实现“越办越好”——访商务部部长钟山[N].人民日报,2019-11-27(10).

(9)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EB/OL].(2018-04-10)[2020-03-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4/10/c 1122660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