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21年、朝鲜宣祖26年(公元1593年)1月8日上午9点多钟,明朝联军的四路大军终于在李如松的指挥下一起占领了平壤城,而小西行长等人率领残兵败将从东面的大同门逃走,然后李如松派祖承训、李宁等人率领3000人前往东部的大同江一带和在那里的朝鲜将领曹好益率领的军队会合,几分钟后逃走的小西行长率军在大同江一带再次被祖承训、李宁、曹好益等人率军包围,最后小西行长等人只率领6000多人冲出了包围圈并逃往王京,李如松率领的明朝联军终于取得了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大概有1.2万名日军阵亡,而明军的伤亡只有2200多人,平壤之战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局,史称“平壤大捷”。
平壤被明朝联军成功收复后,李如松率领联军继续向南前进。而驻守在朝鲜其他地方的许多日军得知后都放弃城池,并率军往王京方向撤退,1月23日,李如松率领联军到达已被日军放弃的开城,准备一举拿下王京。
27日(公元1593年2月27日)早上,李如松命令副总兵查大受、祖承训、李如梅、孙守廉,以及参将李宁等将领率领辽东骑兵精锐3000人和朝鲜的防御使高彦伯率领的骑兵100多人一起先行出发前往王京侦察情况。
孙守廉,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著名将领,曾担任过海盖参将、都督佥事、副总兵、辽东总兵等官职。
查大受等人走后不久,李如松带领少数家丁也随后跟进,走之前他又命副总兵杨元率后队3000多人接应,这样一来前往王京的明朝联军就分成了3支队伍。
此时,小西行长等人率领的6000多人残兵败将早已于1月17日逃到了王京,23日就在李如松率军到达开城之后,王京城内已经聚集了5万多人撤退到这里的日军,除了小西行长、宗义智、松浦镇准等人率领的6000 多人逃到这里外,还有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立花宗茂等日本名将各自率领的军队。
宇喜多秀家(公元1573~1655年),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和名将,是丰臣秀吉的养子,是丰臣秀吉统治时期的“五大老”之一,并被人们称为“备前宰相”。
小早川隆景(公元1533~1597年),幼名德寿丸,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名将,是丰臣秀吉统治时期的“五大老”之一,也是日本战国智将毛利元就的第三子。明朝嘉靖20年、日本天文11年(公元1541年),日本的安艺国豪族竹原小早川氏的当主——小早川兴景去世,但是没有儿子,于是竹原小早川家的重臣请求毛利元就把德寿丸过继给小早川家,最后在大内义隆的劝说之下毛利元就答应了请求,同时德寿丸获赐名为小早川隆景。因为小早川兴景的妻子是毛利元就的侄女,所以隆景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和平过继给竹原小早川家。明朝嘉靖23年、天文14年(公元1544年),小早川隆景正式成为竹原小早川家的家督。
小早川秀包(公元1567年~1601年),原名元总,日本战国智将毛利元就的第九子。明朝万历7年,日本天正7年(公元1579年),小早川家的家臣们以50岁的小早川隆景至今仍膝下无儿为理由,于是他们向毛利家当主毛利辉元请求后,元总就成为了小早川隆景的养子,改名为小早川元总。17岁时娶丰臣秀吉的养女,丰臣秀吉就将“秀”字赐给元总,于是小早川秀包之名由此而起。
立花宗茂(公元1567~1643年),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初期的大名和名将。高桥绍运的长子,母为斋藤镇实之妹宋云院,立花道雪的养子,妻子为立花訚千代,侧室为矢岛八千子(足利义昭儿子矢岛秀行的女儿、大纳言菊亭晴季的孙女)、妾室为叶室菊子(权大纳言叶室赖宣女儿),丰臣秀吉曾称赞立花宗茂为“西国无双”。他年轻时英俊帅气,英勇善战,碧蹄馆之战爆发时才25岁,身高大约为180厘米,这种身高的人当时在日本非常少见,并且在今天的日本立花宗茂经常被设计为网络游戏的主角。
查大受、祖承训等人率军快要到达迎署驿时遭遇到日军的一个部队,查大受、祖承训等人率军先是以猛虎下山之势朝日军扑了上去,最后斩杀日军的首级600多颗,日军残余逃回王京向宇喜多秀家等人报信。
接着查大受、祖承训等人率军又在距离王京10多公里的砺山砚突然遭遇日军的大批主力部队,查大受等人连忙观察周围的地形,然后他们立即率军退到了距离王京(今韩国首都首尔)以北大约15公里的碧蹄馆,接下来查大受、祖承训、李如梅、孙守廉、李宁等将领率领的辽东骑兵精锐3000人和朝鲜的防御使高彦伯率领的骑兵100多人将和日军的大批主力部队在这里展开一场白刃战,也就是著名的“碧蹄馆之战”即将开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