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卍

卍,意为万法归一,即爱。卍是佛教相传的吉祥的标帜,是佛祖的心印,来自梵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藏语叫做雍仲。卍(两个Z左旋)与卐(两个反Z右旋),是早期不同的两种写法,唐代武则天将其定为一种写法即卍,并定音为wàn,卍由此变为了汉地佛教专用写法。“卍”字不论作为图案还是符号在XZ均随处可见。在汉语中该符号标志读作“万”。在藏民族看来,“卍”表达的是吉祥的含义,这一点,同汉民族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称“卍”为“雍仲”吉祥符。

在青藏高原行走,不管身在何处,你总是能看见许多“卍”或者“卐”的符号,在牧民的帐篷上,在农民的居舍中,在寺庙里,在大自然中……这种符号,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XZ通称为“雍仲”。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常见的图案之一,对于XZ文明而言,它古老而又神秘。

事实上,雍仲符号并不仅为XZ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腊文明中,均出现过类似的纹饰,至于大洋彼岸的北美印第安文化、中美洲玛雅文化里,也能看到类似雍仲的字符。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我们知道,最常见、最古老、又最能够代表高原文明特征的就是这个神秘的“雍仲”符号(又称“万”字符)。在高原文化中,无论是印度佛教前的雍仲本教时期,还是吐蕃的佛教时期,“雍仲”这一符号虽然历经各种变体却始终如一地存在着。它深深地根植于高原之沃土,在高原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象征作用。XZ岩画中出现的“雍仲”符号图案不仅分布的面积相当广(遍布西部、北部、南部);而且其延续的时期也相当长,贯穿于XZ岩画的早、中、晚三期;这一突出现象说明这一符号本身极为古老的性格以及它与高原早期文化的渊源关系

“雍仲”符号极少单独存在,它更多的情况是与其它图形共存于画面之中。人们注意到在XZ岩画里,经常与“雍仲”符号相伴生的有如下一些图形:日月符号;日月、树木图形等等。也许研究雍仲符号与其它图案的组合方式要比研究单独的“雍仲”符号本身更具有文化学上的意义,因为这些与之伴生的物象往往是远古高原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现实或象征意义的内容。它们或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动物代表食物、帐篷代表着居所),或与宗教祭祀活动相关,如日月崇拜、树神、祭祀活动等等。卍(万,两个Z左旋)与卐(两个反Z右旋),早期是相同意思不同写法,卍或卐(梵文svastika,好运的象征),是古代印度宗教及其它一些区域文化的吉祥标志。

梵文中读作Srivatsalaksana(音译:室利靺蹉洛刹那),汉语读音万,日语读まん(man)。用卐的佛教区:1、一直使用卐写法的:藏传佛教主流(不包括雍仲苯教)和蒙古佛教一直使用符号卐,慧琳音义与高丽大藏经主张用右旋卐字,日本大正藏亦采用右旋之说。

2、早期的汉地佛教:早期写法没有规定,两种写法都有。

卐(万)至今还是印度人、蒙古人等等的传统文化符号,并非**标志,真正的**标志是“外红(象征社会)内白(象征民族主义)加黑卐(错误认为象征雅利安人)”的组合体,由于很多人不了解历史和全球情况,把**的组合体标志简化为一个符号,导致严重误解(其实单纯的红色旗或白色旗也不代表**,世界上采用红旗的组织很多)。用卍的佛教区:1、XZ的本教则一直使用卍。

2、唐代武则天时代将卍或卐定为一种写法即卍,卍为汉地佛教专用写法了。宋、元、明三版藏经均用左旋卍字。

中国唐代武则天将卍或卐定为一种写法即卍,定为右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汉地佛教由此区别了卐(反万)和卍(万)。卍(万)为佛教的专用写法了。

3、汉地佛教个别地方,例如,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世界红卍字会(红卐字会),两种写法都有。“卍”、“卍”字符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也是印度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代表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之用。卍字是运动的十字,十字由横一和竖一组成,其意义在于教育众生拥有善良、仁爱、宽容、平等、和谐的本体同时,要树(竖一)个志向目标,保持独一不二,坚持恒一(横一)的目标十年,十字的运动代表精进与智慧,卍字代表了三昧的境界,即专于一境,众生大势可至。五行:金,拼音: wàn。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记。象火炎上升,梵文音室利靺蹉。佛教中以“卍”为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武则天时,定其读音为“wan”。有人觉得“卐”字符最早产生于印度和欧洲,是公元4世纪随着佛教的东进才传入中国的,属“舶来品”。也有人主张“卐”字符最早产生于我国古代羌族。

有人觉得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在XZ一代盛行。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在佛祖如来的胸部头部有这个瑞相,如《方广大庄严经》第三卷说佛80种好中有“七十八发有五卍字”。这是一种“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人们在佛教中常见的“卍”万字符,藏语就叫做“雍仲”,因为这原本就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吉祥符号。

“雍仲本教”的主要标志是由两个“卍”雍仲万字组成的“雍仲恰幸“。

正面的银河系有四条美丽的旋臂,与标志佛的“卍”字符非常相似。

“卍”就是顺应日月星辰的自然转向,为了解决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创造了很多个藏文化的最初,例如天文历算、藏医、藏文,以及“五明学科”等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藏文化的源泉!古象雄文明就是XZ文明真正的根。“象雄”起源于中国XZ冈底斯山一带,从XZ历史的角度来说“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前,“象雄”是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她创造了雪域高原之上最辉煌鼎盛的远古文明,史称“古象雄文明”。“古象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位于古丝绸之南路、天珠之路、黄金之路、麝香之路等交通要塞的象雄,堪称“古丝绸之路驿站”和“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中国古象雄文明是XZ文明乃至人类众多文明的源头!中国古象雄文化是XZ的源头和根基文化。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象雄王朝,作为XZ文化的源头,在那片高耸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它所展示出的灿烂文明之光直到现在也依然映照着整个雪区,由此而延伸出的种种传统风俗文化也一直流传至今。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转神山、拜圣湖、磕长头、撒隆达、挂五彩经幡、堆石供、火供、水供、会供、煨桑、朵玛、酥油花、擦擦、金刚结;还有藏文、天珠、天铁、以及跳锅庄、宣舞、绘画艺术等等也都源自于古老的象雄文化。古老的象雄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象雄文化甚至影响了众多其他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依旧能够找寻到这些来自远古象雄的文明符号,至今依然能够看到来自远古象雄文明的遗存。

叶子试图证明冈底斯山周边地区是古代喜马拉雅文化中心之一。有观点认为,XZ文化全部来自印度,此外并无其他古代文明。实际上,该观点并不准确。佛教的传入对藏族文明、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藏族文化。但是,认为,藏族文化的最初源头不是印度佛教,而是雍仲本教。今天,本教对藏人仍有很大影响,一部分是本教的寺院、文献等产生的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间接影响,本教内容对藏人产生的影响。公元7 世纪佛教传入之前,整个青藏高原均为本教的天下。越来越多的本教文献证明,冈底斯山周边文化曾是喜马拉雅山区文化中心之一。以冈底斯山为代表的古代本教文化向四周辐射,向南甚至传播到印度。佛教诞生前,印度婆罗门教主干教派的起源与冈底斯山有关,他们的许多观念、看法的起源都与吐蕃有关,这些观念、看法传入婆罗门教后,婆罗门教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佛教。可见,诸多观念从冈底斯山发源,进入印度婆罗门教,渗透到印度社会,再被佛教吸收,传到中国。这体现了文化回归,也是藏族人对佛教的接受和理解能够如此深刻的原因之一[1]。才让太告诉记者,我国汉语和藏语学术界目前沟通还不顺畅。一些研究成果用藏文发表,这批论文也值得注意。藏学虽在中国,但在古象雄文明研究领域,中国学者还缺少自己的声音。“象雄文化是XZ的本土文化,XZ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产生于这块土地的古代文化,国内的研究者数量很少,这不合情理。当然,谁能取得研究成果都是对人类的贡献。而象雄研究对学者的要求比较高,比如需要语言学基础,还要掌握藏文等多种文字。”卍(wàn),象征吉祥福瑞,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日语读まんじ(manji)。《红楼梦》中与茗烟发生关系的一名丫鬟即名为“卍儿”。另有“卐”字,亦读作wàn,由于希特勒所用**标识与其形似,故在一般情况下不适用。所谓左旋,是指卍像风车一样逆时针转,如“卐”;所谓右旋,是指卍像风车一样顺时针转,即“卍”。

卍字的符号,有向右旋──卐;有向左旋──卍。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卐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卐字相乃是左旋──卐。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卐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奴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在古印度的传说,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皆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此在《金刚般若经》中就有记载。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左旋是对的,右旋是错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

使用卐字相来做为他**主义的标帜。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武则天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右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XZ的喇嘛教用右旋,雍仲本教(bon-pa)则用左旋。

根据叶子的研究,卍字本非文字,西元前八世纪时始见于婆罗门教的记载,乃是主神毗湿奴的胸毛,是称为 vatsa 的记号而非文字,至西元前三世纪始被用于佛典。到了西元后一世纪时,又更名为svastiko ,本为牛犊头部的毛发螺旋相,演变成主神毗湿奴的胸毛相,后成为十六种大人相之一,又成为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希特勒在**党旗中,使用的左旋卐,所以,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统一使用右旋卍。卍,和佛经的翻译、佛教的流传有关,大体说是魏晋以来的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说:释迦牟尼“胸标卍字,七处平满。”卍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32相之一。古印度的印度教、耆那教,都以“卍”为吉祥的标志,将卍写在门庭、供物和帐本上。在耆那教的宗教仪式上,卍和宝瓶等是象征吉祥的八件物品之一。卍在梵文里,音室利蹉洛刹曩,意为“致福”,旧译为“吉祥海云”。

叶子《翻译集》卷六引唐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说:“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主上权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巧慧和多权数的武则天,先是崇道,后来抑道崇佛。她这样做是有原由的。武则天由唐太宗的才人,变为唐高宗的昭仪,在宫廷斗争中不择手段,击败王皇后和萧淑妃而成为皇后;她诛杀李唐皇族,进而改唐为周做了皇帝;她任用酷吏,以暴政慑伏臣民,她的所作所为,用儒家思想是难以解释的。而道是李唐王族认了亲的,崇道就不能背叛李唐,那就只有走崇佛的路了。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伪造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唆使人上表称瑞石出于洛水。同年又有人伪造刻有“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预言)”,“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娘”的瑞石,声称得之于汜水,以此暗示武则天称帝是佛的意志。天授元年(690年),“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为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人世)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卷二四)。这年九月,她就成为大周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3年),菩提流志等译《宝雨经》时,还加进了“日月光天子”于“摩诃支那国”,“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的话。这类佛教预言,是为武则天登上帝座和巩固帝位效力的。关于“天枢”,《资治通鉴》卷二五记:延载元年(694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天枢高105尺,八面,各径五尺。上为径三丈的腾云承露盘,高一丈的四个龙人捧着火珠,天枢上刻着武则天题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下刻武三思撰写的黜唐颂周的文字,百官和四夷酋长的姓名。建立天枢颂德是武周的创举,将卍刻在天枢上,歌颂武周吉祥万德。岁月沧桑,天枢早就颓圮不存了。在武则天的陵前,矗立的是无字碑,究竟是自认功高盖世,文字难以表达;还是继位的唐中宗对她的功过难以评说,只好无言呢?

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字已经走出了佛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字镜。元代统治者崇信佛教,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以卍为装饰的粉盒。清代卍字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人们今天还可以看到,那上面连绵的卍字是不断头的。

隋唐时期,佛经中的“卍”有时作“卐”,写法不一,有些混乱。叶子《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逆时针方向的卍和顺时针方向的卐,在XZ是有区别的。藏传佛教以卐为吉祥标志,将卐写在庙门、墙壁及其它器物上。卍是雍仲本教崇奉的符号,藏语称卍为“雍仲”,意为“坚固”。雍仲本教认为卍含有“固信不变”的意义,将卍写在庙门、墙壁、经书和宗教画卷上,有些地区的藏民,在逝者的额上画一卍字。本波教徒是以左旋的逆时针方向,藏传教是以右旋的顺时针方向,围绕着寺院、佛塔、神山、圣地巡礼的。

在人类文化史上,卍与卐作为符号,很早就出现了。中国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马家窑文化的青海都乐县城东的柳湾基地,发现有130余种刻划符号,其中就有卐。学者们认为这些符号,是用来记事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货币上,有卐字符号。欧洲进入青铜时代后,卐成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都可见到卐。玻里尼西亚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马雅人、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也都用过卐和卍的符号。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卍象征风神雨神。早期日耳曼民族共有的神祇托尔,是个雷神,卐是他的槌子。

流年似水,人类进入了20世纪。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良的人种,卐是雅利安人的符号;犹太人是低劣的人种,他在狂热地追求“种族纯洁”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二三十年代,他在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设计党旗时,在红布上的白色圆圈中嵌上黑色的45°卐,作为反对犹太人的标志,1935年9月,它成为第三帝国的国旗和徽章。在红白黑三色的卐符旗下,**党的排犹运动,第三帝国等***国家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人类的浩劫。

卍与卐作为符号由来已久,覆盖的区域很广,许多民族都使用过它。叶子在《古社会》中说:“姿势及符号语言似乎是原始的东西,是发言分明的语言的姐姐。……进化了二者仍然不可分离。是的,姿势语言或说肢体语言以及符号语言,和发言分明的语言就像姐妹一样,总是相伴而行的。就是人类步入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语言普及时,姿势语言和符号语言也没有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以远古中走来的卍、十、中国的太极、古埃及的甲壳虫之类的符号,都释放过或还在释放着能量,它们对人类文化产生过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不要怠慢了历史上有过的或者还会产生的符号语言,它告诉你的,比起一个方块字要多的多……

“卐”字符,藏语称“雍仲”或“雍仲拉曲”。在藏族的寺院建筑、民居建筑、帐篷、家具、地毯、服装、石刻、法器、艺术品以及节日、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常用“卍”符号。其使用范围极广,使用频率极高。“卐”有单图、也有连图;形状有左旋,也有右旋。过去“卍”字符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用在佛像上的标志是左旋“卍”,用在雍仲本教上的标志是右旋“卍”。据《辞源》载:“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卍”又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卍”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印度的“卍”符号出现于印度河文明时期,其出现的时间距今约4500年。中国的“卍”字符,出现时间距今大约也是4500年,它原是抽象蛙肢纹的变形。青海柳湾陶器上的“卍”纹样,就是蛙肢纹的一种抽象变形。“万”字古写法是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均予使用。在梵语中为吉祥的所集,佛教中是释加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标志,公元693年武则天定读万音。

“万字”已经被印度教使用了几千年,它为印度教徒抵挡邪恶,带来幸运。“在印度古吉拉特地区,当一个婴儿降生时,人们就会在他的头顶画上‘万字’标志,希望以此来驱除邪恶。”在古代中国,万字是罗盘上四个方位的标志。从大约公元700年起,我们才把它和“10000”或“无穷大”联系在一起。在印度佛教传统中,它被称为“佛心的印章”;在藏传佛教里,人们把它和吉祥联系起来,并把它当成护身符。在印度耆那教(公元前6至5世纪在印度兴起,主要教义是反对祭祀,戒杀生,实行苦行主义,主张灵魂轮回说)里,在地中海文明里,万字四端的直角有时是弯曲的,或被延长、曲成更多的直角,从而形成迷宫。古希腊人认为万字是四个希腊字母构成的,因此在希腊语里它又被称为伽马十字(cruxgammata)。被称为雷神(托尔Thor)之锤的古代北欧护身符的形状就像一个万字,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万字这一符号在美洲的文明里并不常见。古代诺斯替教派把一种四条弯曲的腿形成的万字当作一种秘密符号,这跟(三条腿构成的)三曲腿图很相似。洛书隐含万字符。

洛书稍为变化,就可推进万字符:

④⑨②

③⑤⑦

⑧①⑥

在万字符结构状态下,洛书隐含的,即不易一眼看出的数理关系,十分清楚地被反映出来,如两数之差为5的四组数;万字符的两个曲臂上,各数之和相等,均为15,等等。换句话说,万字符是对洛书的一种独特的数学解析,并且它反映出洛书与河图在数理方面的内在联系,只要把曲臂外侧拉直,洛书的结构形态就与河图一致。当有了洛书和万字符,把河图省去也可以,因为河图中的数理关系也基本得到了反映。鉴于以上分析,与其说万字符象征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还不如说万字符是洛书的转化形态,一方面,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光线中看出万字符;另一方面,古人因崇拜洛书而敬仰万字符也是说得通的。学术界有人觉得:“卐”符号是“舶来品”:即最早源于印度或欧洲。古希腊、波斯、古巴比伦等欧亚许多民族的古文化中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法尔斯省波斯波利斯之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公元前3500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就有“卐”符号标记。巴西原始民族卡拉耶人装潢品上也有“杂形“卍”符号。

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将“卍”符号译为“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北魏菩提流支译为“万”字。唐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定读音为“万”,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首见于佛教经典《华严经》卷六五(八十卷本)《入法界品》:“胸标“卐”字,七处平满”。叶子《华严音》:“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随唐时期,“卐”在写法上有或左旋,或右旋二种,叶子《经音义》卷二十一谓“应以右旋为准。”佛教中多用此符号,象征佛光普照,或作佛教标识。故在中外佛教圣迹之处,佛像的胸部都标有“卐”字符,以示佛的“瑞相”,象征吉祥、光明、神圣和美好。据载,“卐”符号于公元4世纪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东进而传入中国;因“卐”符号在佛经中有吉祥之义,后来取万德圆满之义。“卍”符号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与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也有说藏族的这种“卐”符号崇拜的起源可能与古波斯的火祆教有关,而不是日神崇拜。中国新石器时代几处遗址,都发现绘有、刻有或印有“卍”符号纹样之后,有人推测它起源于中国,由中国传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区的先民们制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号,广东、内蒙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符号,所以“卐”符号来自本土。“卐”是“巫”字的变体,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为“巫“最早是太阳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与“卐”字相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LYG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等,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圆形中画有“卐”符号。不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图案中发现“卐”符号,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遗址中也出现了“卐”符号,还常见于商周甲骨文和青铜铭纹中。这些事实说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传入前就已存在了。

在XZ、青海等地陆续发现了古代岩画地点,岩画除动物、太阳、吉祥图案外,还有岩画“卐”符号。如XZ阿里RT县发现的日土岩画就有“卐”符号演变进程序列图。故有学者认为“卐”符号在XZ出现最早,并有着相当深刻的含意。之后在印度、汉地和西方也出现了“卐”符号,但在意义上有很大区别。也有人认为“卍”这个符号当初确实含有数字意义,被用来表示“九”。……“九”为神圣的数字,加以崇拜。从考古发现的文物看,隋唐时期,“卍”符号已经成为日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在铜镜的演化史上,从唐德宗到晚唐时期,流行过“卍”符号镜。在福建德化屈斗官窑遗址,出土了以“卍”符号为装饰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号锦大边几何纹栽绒地毯,那上面连绵不断头的“卍”符号。

自唐以后,汉藏等民族服饰中常见“卍”符号纹样,还含有多种寓意。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卍”符号经过精心处理,“卍”符号四端延伸绘出各种链锁花纹,绵长不断,含有富贵不断之意。有时“卍”符号还被倾斜处理,或拉长变形,“卍”符号的四方连续图案给人以一种旋转的动感,装饰性很强。

叶子在《藏族艺术》中指出:“卐”纹样一直被认为是汉族传统纹样,人们习惯称它叫花万字,其实,它源于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腊、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汉以前,青海地区被称为“羌戎之地”,青海马厂文化属羌文化先河。马厂文化遗址分布地区,多为藏族聚居地区。至今在后藏地区,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纹绣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为文身符号,在藏族的其它装饰品中也十分常见……

在XZ林芝县米瑞乡雍珠则村境内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面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面弧形,高20厘米,宽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号11个,带有藏族本教的色彩。碑上的内容为:在赤德松赞继位之后,工布嘎波王子为维护小邦的利益,特向赞普奏请,重申旧盟:┅┅“昔,自兄弟分离,至父祖之时,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犹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赞普内府诸官员,广课赋敛,横加差役,且有欺侮凌虐者。为使今后永得安宁,务祈大王赐一盟书诏文,以求永远居于安乐也。雍仲本教一个重要教义是把俄木隆仁作为宇宙中心,其标志是九级雍仲山(符号为“卐”),山顶为一块水晶巨石的形状,称坛城。山脚下有4条大江分别向4个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围4个标准方向有4大宫殿,构成俄木隆仁主要区域。这里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种古老的“方位观”,即以雍仲山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达河、博叉河等4条大河分割中心大陆。据此有人推测:雍仲山的地形结构是“卐”最初结构的一种形体模拟物。即“卐”符号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种文字地理符号。

在嘉绒雪区流传着雍仲本教起源于当地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嘉绒雪区的领主是女神和雍仲本教的传人。他们回到人间来传播雍仲本教。神仙变成了大鹏鸟,生下四个蛋,最后一个是花蛋,名叫拉西拥仲,受其父天神派遣,于鼠年龙日兔时乘龙驾临德足(独脚沟),与女神白龙公主益西扎西结婚,夫妻回拜天神父亲时,天神父亲安排他们去寻找一处为“卐”的地形居住,传播本教;此传说也与地理有关。

还有一则传说,“卍”符号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向唐朝求婚时作为路标而创。后来,这个“卍”符号在藏族地区流传下来,象征着和睦团结、吉祥如意。XZLS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石刻藏文铭文内有“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之句。本教信奉“雍仲”为神灵字,并以左旋之“卐”字纹做代表。古代和近现代藏族民间流行以“雍仲”一词为雍仲本教寺庙名称和本波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区和嘉戎雪区,藏民举行婚礼时,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摆一个“卐”字。据说在木雅,人死后要在死者额头画一个“卐”字。

也有学界觉得:本教的标识“卍”是古代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逆时针方向是与古代先民对天体运行方向的认知,体现了自然崇拜的精髓。“卐”符号随着藏族文化的历史进程留传了几千年。“卐”作为“永恒”、“永生”的标志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学涵义,在藏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卐”符号从远古至今之所以没有因岁月的变迁所湮没,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流行,表明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符号,而是有其特殊的内涵。“卐”符号最早为人类所奉的太阳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后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样标志’,……属释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把“卐”符号作为古代宗教的标志。“卍”符号有两种写法、两种含义,即顺时针“卍”和逆时针“卐”。学术界对“卐”符号的象征寓意归纳如下:

1、是汉字中的一个“万”字;

2、鉴于此图像出现于如来胸臆,故说其寓意为佛教“轮回”之说的表象;

3、该图像具备了汉字方块的形式结构,故而说它是被遗失了的“刻划在六千年前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个汉字”;

4、由于这一符号曾铸在我国战国时期中山国以象征王权的青铜钺上,故说此图“是代表一个种族的图腾符号,或是一种独特的符号----族徽”,因而隶它是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曾显赫一时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萨满教“灵魂不灭”观念可祖先崇拜的艺术表象,“而其功能则是原始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为发泄情感、表达愿望、表示意志,意在祈求祖先赐福、消灾免祸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号图像,便是原始宗教通过它团结民族、保护族人或谋事有成的信仰艺术表记”。

此外,还有如下观点:一是觉得“卍”纹样有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故说此图象征着“太阳崇拜”;二是认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认为“卍”纹样在马家窑文化中是蛙肢纹的抽象变形;四是认为“卍”纹样是用来记事的;五是认为太阳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风轮。七是在XZ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除了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东方国家里有“卍”字符的痕迹外,在希腊、非洲、在英、法等国的北欧文化里,“卍”字符也扮演着某种角色。在英格兰,“卍”字是一种装饰品;而在希腊,它则是一种“四角狮子”的代名词;在印度,它是一种“万”字装饰品。在美洲土著文化、罗马文化、塞尔特文化以及北欧海盗的遗迹里,同样可以发现“卍”字符被使用。在20世纪早期的美国,仍然把“卍”字符用作童子军、男女平等、女孩俱乐部等的标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第45军团的臂章。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一个犹太会堂里,“卍”字符曾被用作地板的装饰图案。其实今天的考古发现,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美洲的土著人在生活中使用“卍”字符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在德国,可知的最早使用“卍”字符的历史要追溯到普鲁士时代。在中亚还发现过大约公元前6世纪的犹太会堂使用“卍”字符作装饰。总的看来,在各种文化中“卍”字符一般都代表着好运、吉祥、健康的寓意。

不但如此,更奇特的是,还有细心的人发现如果从某个角度观察原子模型中的电子云形状也可以发现“卍”字符隐藏于其中。

从不同的角度看碳原子的电子云,会分别看到α(阿尔发,Alpha)、Ω(欧米嘎,Omega)和卍字符。东方国家的人对这个符号相当熟悉,印度人把它叫做swastika;在中国,人们把它念作“万”,也叫做“卍字符”,日本人叫曼记(man ji)。它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普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来自于印度的佛教。在印度梵文中,SVASTIKAH一词是由Su和 Asati 两字合成,为“吉祥幸运”的意思。这个词的前半部分SVASTI-又分成两部分:SU表示“美好、幸福”;ASTI表示“是”。ASTICAH在一起表示“存在、生命”之意,所以卍字符在印度代表着吉祥、幸运。如果印度的卍字符不足为奇,那么在六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出现卍字符就可能令人困惑了。这个苏萨坟场出土的陶碗是古代苏美人陪葬品之一。我们经常在佛教葬礼仪式中看到卍字符,它代表了死者将“往生佛国净土”。那么,比印度的佛教早了三千五百年的苏美人,他们葬礼中的卍字符是否也有类似的涵义呢?卍字符也大量出现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西元前十至八世纪生活在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人,普遍流行使用的彩陶器皿,其中许多绘就有明显的卍字图形。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一个锡拉岛出土的双耳瓮,上面描绘了一个送葬的图案。三个卍字符明显的出现在灵车和死者的前方,似乎带有引路的涵意。卍字符在古希腊神殿和建筑中经常以一种连续图案出现;它也出现在雅典娜女神和巴特农神殿少女祭司的衣着上。而古典画家安格儿笔下的希腊主神宙斯,也穿着卍字图案的衣袍。巴特农神殿少女祭司的衣着文饰有卍字符卍字出现在雅典娜女神的衣着上。有考古学家认为,卍字符可以追溯到印欧民族宗教艺术中的“十字纹”或“太阳纹”。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希腊的卍字符都可能是古印欧民族的文化烙印。而古代印欧民族在迁移的过程中,在各地留下了遗迹。入侵印度的一族,带去了他们信仰的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的前身。(这说明了印度卍字符的来源。)

大约四千年前生活在塔克拉马干一带的吐火罗族(Tocharian)属于印欧语系白种人的一支。一九七七年在中国XJ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古代吐火罗人的墓穴,出土的许多木乃伊保存得相当完好。同时在墓穴中还发现一个陶碗,上面的卍字清晰可辨。显然,卍字符在他们的信仰中也和“永生”的观念紧密相连。据研究表明,即使远在非洲也有卍字符的踪迹。一些非洲民族对这个图形并不陌生。加纳度量黄金的砝码造形繁多,其中就有卍字标记的。加纳人说卍字符和生命有关,是最吉祥的图形。古刚果王国的传统信仰中,菱形的卍字符也是神圣的标志。叶子说:“卍字符代表了生命的四个重要时刻:出生、成熟、死亡、再生。上半部是人间,下半部代表灵界。是一种灵魂转生的观点,生命的不断循环。也可解释为一天的四个时刻:早上,中午,黄昏,午夜。”

根据卍字符的年代以及出现的地理位置看来,卍字符几乎是同时而普遍的出现在东方与西方,甚至出现在不同的陆块,而且意义和用法相当类似。它关联到人类文化中的非常重要的共同之处。它出现在庙堂、神殿中,它出现在生命的诞生与死亡仪式中,它出现人们在对生活的憧景和希望中,它似乎象征了人对生命永恒幸福的祈求,与信仰是分不开的。

卍同卐。《楞严经》卷九:“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晃,有千百色。”真鍳疏:“卍者,彼方万字也,如来胸前万德吉祥纹也。”《通俗编·数目》引《华严音》:“卍本非字。周(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上权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数学家发现,“卍”似乎是象征着使人眩晕,产生错误数学结论的符号。如果顺着“卍”的符号阶梯状的划下去,就会使人迷糊。也就因此,“卍”的本意----据科学家认为:“象征着一种魔念。”佛家卍,道家易家河图洛书、太极、四象、八卦与基督教圣经中的基路伯、十字架,是同一个符号演化而来。

这个符号其实很简单,它就是几何学中的正四面体(正三棱锥)。

三棱镜能分解阳光。(圣经旧约,彩虹之约)

这符号的含义却不简单,它是一个稳定态,永恒态。

人的基因双螺旋根本不完全,而完全态基因状态,或就是它。

它也是很多星系的悬(旋)臂,也是阴阳鱼的亲戚。

注:星系悬臂或星系旋臂是不一样的状态,看过《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人会知道,这只是星系无尽状态中的两种。《大方广佛华严经》多卷都描写星系形状。“臂”字侧重于凝聚的状态,“悬臂”侧重于散漫的漂浮状态,“旋臂”侧重于关联的旋转状态。二状态均在《华严经》描述中出现,也在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照片中出现。故而“xuan”字弱其义,”臂“字强其义。都难以详尽真实(如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