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绝学研究之佳作
——序钱毅《宋代江浙诗韵研究》
钱宗武
(扬州大学文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代江浙诗韵研究》是钱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江浙吴音研究”的结项成果,结项等级为“优秀”。此著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之际,钱毅教授请为之序,我欣然从之。
20世纪90年代末,我与钱毅初识于湖南师大。彼时,他准备从我读硕士,君我同姓,相见自欢。钱毅举止文静,清辞雅音,然抒怀述志,眉目间时现果毅之色。钱毅故里为湘省宝庆府,古来素为人文汇聚之邑,知君前路可期。因我将返广陵,郑重推荐给刘晓南教授。2005年,钱毅复来扬州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我又向徐兴无教授和刘晓南教授推荐钱毅做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领域,钱毅钻研有年,坚苦勤勉,卓有建树,《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即为佐证。
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方法较多,其中立足古文献来研究汉语语音史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就是一部立足古文献来考察宋代语音史以及方音史的著作。作者埋首典籍,吟咏品味,稽隐索微,勘误正讹,用心考证,胜义缤纷,尤著者请述一二。
考索精心,文献翔实。20世纪末编辑出版的《全宋诗》是宋代诗歌总集,皇皇72册。钱毅教授遍检《全宋诗》及《〈全宋诗〉 订补》,辑出有宋一代江浙诗人1999家,诗作83965首,韵段87955个,这是首次穷尽蒐集宋代江浙传世诗歌,具体可见《宋代江浙诗韵研究》的“附录”。其中“附录(三)”详细列举了“宋代江浙诗歌特殊韵例韵谱”,让特殊韵例一一落实,有据可查。同时,《宋代江浙诗韵研究》还广泛引用宋代笔记小说、文集、诗话词话、宋人所作经传注释等等,从中考辑涉及宋代江浙语音的零星文字,其中不乏宋人亲历现场的鲜活方言材料。例如,宋代江浙诗歌用韵中支鱼通押多达262例,《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分析这一通押的方式、特征、语音取向及其语音性质时,引用了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吴谚“鸡寒上树,鸭寒下水”和“鸡寒上距,鸭寒上嘴”,以及俞琰《书斋夜话》中“吴音余为奚,徐为齐”等材料。笔记材料有力地印证了诗歌的押韵,从而确定支鱼通押为宋代吴音特征。又如,宋代江浙诗歌用韵真文部与东钟部通押7例,其中真文押入东钟2例,东钟押入真文1例,一真一东等立押韵4例。钱毅教授推断其语音取向是真文读成东钟,即抵腭鼻尾-n读成穿鼻尾-ŋ。一真一东等立押韵中有宁海人舒岳祥七绝《十村绝句》第4首叶“东真”,无独有偶,宋末元初宁海人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用“莫中切”注“忞”(见马君花《〈资治通鉴音注〉 音系研究》,第132页)。“忞”,《广韵》眉贫切,这一音注反映出胡三省极可能用方音作注。这一语料增强了上述推断的可靠性。舒岳祥与胡三省是关系甚好的宁海同乡,由胡三省的上述音切推及舒岳祥诗歌“东真”押韵,可能亦为“真”读成“东”,-n尾读成-ŋ尾。这是音注材料与诗文用韵的完美结合。
校勘精审,求真务实。韵字校勘在诗文用韵研究中尤为重要,讹误韵字不但无济于韵段整理,更有甚者,有时会造成虚假的特殊韵段,引发错误的结论。《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在韵字校勘上颇费心力,精心校勘之处俯拾皆是。例如,陆游杂古《长歌行》:“燕燕尾涎涎,横穿乞巧楼。低入吹笙院,鸭鸭觜唼唼。朝浮杜若洲,暮宿芦花夾。”“楼”“唼”“夾”难以协韵。钱毅教授认为这首诗的句读、韵字均存讹误。从诗意上看,“低入吹笙院”一句当写燕子低空飞旋。“鸭鸭觜唼唼”与“燕燕尾涎涎”对举,暗示“鸭鸭觜唼唼”句开启另述,其与下文二句一起主要状写鸭子朝暮活动地点。故前三句、后三句各为一完整意义句,“低入吹笙院”处应标注句号或分号,“鸭鸭觜唼唼”处应标注逗号。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即如此句读。同时进一步指出“夾”为“”之讹。《宋代江浙诗韵研究》主要从篇章文意上判断句读之误,同时引用钱仲联的句读作旁证,分析丝丝入扣,证据确凿可信。又如,胡宿七律《送向馆使赴陕郊》“居渠鱼余军”,“军”字句:“政成期月须严召,行见追锋走传军。”钱毅教授认为“军”为“车”之讹。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恭集》影印本“军”作“车”。用“车”,则全为鱼模部韵字,用韵和谐;“传车”专指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严召”即君命征召。君命征召之下,当然只有“传车”最便捷,可见“传车”甚合文意。反之,用“传军”则文不达意。类似的讹误韵字,在《全宋诗》宋代江浙诗歌中还有不少,《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均作了详细的校勘,散见于正文及“附录”。这些校勘对《全宋诗》的有关研究及再版修订有着重要的材料意义。
归纳精细,结论丰富。钱毅教授考究宋代江浙诗歌韵语,不仅注意叙述语言事实,更重视爬梳整比,细绎规律条例。《宋代江浙诗韵研究》研究内容丰富,详尽地分析了宋代江浙诗歌用韵所反映的实际语音。具体如下:一是归纳出宋代江浙诗歌18韵部系统,这一韵部系统与宋代通语韵系18部相符,说明宋代江浙诗歌用韵总体以通语为依据。二是探讨宋代江浙诗韵的若干通语音变现象如佳韵系与夬韵的语音分化、灰韵系泰韵合口字向支微部演化、尤侯部部分唇音字向鱼模转化、阴入通押等。三是分析宋代江浙诗韵中56个韵字的读音,以印证、补充韵书的语音。四是研究宋代江浙诗韵中的特殊韵例,并运用“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中归纳宋代江浙方音特征20条,诸如支鱼通押、歌鱼通押、麻皆通押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宋代江浙诗韵中特殊韵例不平衡性分布的特点来拟测不同地域间的语言差异,将宋代江浙方音大致分三部分:徐州为一部分,相当于今中原官话区;淮安、扬州为一部分,今属江淮官话区;南通、苏州、杭州、宁波、淳安等为一部分,相当于今吴语太湖片;天台、黄岩为一部分,为今属吴语台州片;金华、处州、衢州为一部分,今属吴语处衢片;温州、永嘉为一部分,今属吴语瓯江片。这种方言格局与今江浙方言格局基本一样,说明现代江浙方言格局至迟在宋代已基本定型。
古代诗文用韵有两大基本指向:一是通语语音研究,二是方言语音研究,其中通语语音研究是基础,方言语音研究是核心。同时,充分利用汉语历史文献考证汉语历史方言也正是汉语历史方言研究的重要路径。《宋代江浙诗韵研究》的依据思路正是基于上述学术判断,表明作者对于这一选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重心有着深刻认识。《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充分运用新二重证据法: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的结合,使得方音属性的确定更加科学可靠。
不过,真玉当有微瑕,《宋代江浙诗韵研究》亦有可商之处。例如概念的科学界定问题。“宋代江浙诗歌”如何界定?文中界定为“宋代江浙籍诗人诗歌”,而“江浙籍诗人”又如何界定?文中认为江浙籍诗人并不一定长期居住生活在江浙地区,他们的方言成分可能比较复杂;同时,一些非江浙籍诗人也可能长期生活在江浙地区,其语音深受江浙方言影响。事实上,此著作对此问题已经有所注意,并在实际操作上有所折中,只是对于“宋代江浙诗歌”这一概念还是应当有更明确科学准确的界定。再如,有些韵段还可进一步精细化,个别韵段的确定须从严。例如《偈》《颂》之类文体押韵较为复杂,与一般文人诗的用韵有一定区别,因此,一些无明显韵式的《偈》《颂》类诗,其中的特殊韵例应从严取舍。
钱毅教授从事的研究是冷门绝学的研究,也是传统文化最为精微的部分。《宋代江浙诗韵研究》当属冷门绝学研究的佳作。冷门绝学研究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奉献精神,需要“为往圣继绝学”的博大情怀,钱毅教授具有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冷门绝学的研究,我们期待钱毅教授取得更多的成果,前路更为辉煌!
2019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