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通证经济系统

通证经济系统是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一个概念,每一个发行通证(token)的区块链项目,都是试图以其所发行的通证作为一种经济激励的工具,促进生态圈内各个角色的协作。通证可以分为很多类型,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将通证分为三类:

支付类通证(Payment Token):也叫Coin,是通用区块链上的加密数字货币,它是预埋在系统中为系统工作的激励机制。同时它也是区块链上记账的符号,没有使用场景,匿名、发行的方法也不同,是一种支付工具。

实用类通证(Utility Token):是一种用于非金融应用或服务的数字凭证,没有投资功能,FINMA不会将此类通证视为证券。但即便只是部分有投资功能,此类通证也将被视为证券。如果此类代币致力于或能被广泛地作为支付手段,需遵守反洗钱法。

资产类通证(Asset Token):是一种资产凭证,例如代表着对实物、公司、收益、参与分红或利息支付的权利等。它是标准化的,可被用于大规模的标准化交易。在经济功能上,这类通证与证券、债券或衍生品类似。

区块链项目的通证经济系统设计,是整个区块链经济生态体系的根本制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

通证的用户分成哪几类角色?他们的利益诉求各是什么?如何高效地应用这种经济激励的工具?

通证发行的总量是多少?总量封顶吗?如果总量封顶,那么发行的速率和节奏是怎样的?如果总量不封顶,那么通货膨胀率设定为多少?为什么这么设定?

通证需要预挖吗?预挖数量比例占多少?谁是预挖出的通证最初拥有者?预挖通证如何进行初次分配?

通证在哪些场景下应用?有什么使用价值?通证有价值锚定吗?如果没有价值机制,如何防止通证的价值无底线下跌?如果有价值锚定,如何防止价格上涨受限?

通证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流转?如何进行二次分配?如何让通证更多地流向价值创造用户,而抽离无价值和无效的用户?

整个系统的总体发展方向由谁决策?按照怎样的方式决策?社区的共同决策无法达成一致将如何处理?

通证的内部循环

通证的内部循环主要由数据使用者、计算节点、社区用户等参与者来触发,通过贡献及奖励两条路径来完成整体的内部循环。

通证的外部循环

通证的外部循环主要指矿机、矿场、矿池和交易所之间的流动与循环,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通证经济系统是区块链项目的运营基石,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化与发展,通证经济系统会慢慢地演变成区块链项目独特的商业模式,由于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开性和可复制性,也会导致区块链在应用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可以说,未来区块链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通证经济系统设计,而是在于项目是否有强大的社区自治系统,是否有庞大的、忠实的社区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