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吝啬的叫好声

公园东侧中排的两张乒乓球台,七、八张熟悉的面孔,晨练的时段,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几位长者打法各异,各具特色,长球的对打占了上风,水准在伯仲之间。一来二往,无形中磨合的比较舒服,自觉的不约而同的粘合到了一起。

那天,我因事收拍稍早,一位刘姓的长者,曾经的校长走进身旁对我说:“你的球天天在进步,越打越不好打,再有一段时间的提高,可以来一番较量!”出言看似平和,实乃给人力量。

近来,我无意中发现周围的人与我的搭讪多起来,交流的话题日渐广泛,尤以时下全国乒超联赛的信息议论热烈。我在想,眼前的几位球友,远距离的攻防技术了得,各有看家夲领,你攻我守,大开大合,不时会有“神球”出现,惊叫声接连不断。然而,与我对打,也许是球路的不同,少见的打法,对方伺机起板的频率少了些,打起来谨慎局紧了许多,总有些别别扭扭的感觉。每当我偶有漂亮的回球出现时,也能引来不多见的叫好声和议论声。

“他的球以下旋搓球防守式打法见长,看似被动,不易起板,回过的球弧线低、速度快、旋转力强。提拉不到位,不是击飞,就是下网,有时接连回球不过网,让人不知所措。着实需要准确判断方能应对。此种打法他是公园第一人。”

球友的议论,使我联想到国乒女子大满贯选手丁宁的下蹲式发球颇具特点,每当打不顺时,便上演这一绝招,不少时候都收到较好效果,扭转被动局面。

老来学练乒乓球的经历给人以启迪。无论做什么,学什么,要持之以恒,学中练,练中学,力求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融入集体活动,让生活充满情趣。

我静下来的时候,少不了对退休后首选学练乒乓球的前前后后有一番思索。学生时期,喜爱上了篮球、竹笛和口琴。有过入列高中篮球队并代表乡镇到县职工俱乐部打比赛,期间曾与县队争夺冠军的经历。竹笛的着迷比篮球还要早,有过笛声招人怨的尴尬场景,那是夏天,曾经有过傍晚站上井台乘凉一吹半夜的不顾一切,天天如此,还是引起了邻里的忧虑,尽管年轻气盛,终作出让步。而后,参加了村文艺宣传队乐队。再到完全闲下来的时候,被动与乒乓球结缘,学着他人的样子直握拍与妻子对练,我生她不会,初站台前,生硬的动作引得异样的目光,人一多便没了自己的位置,站在边上的时间比走上台前的时间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学练乒乓球已有三年多时间,由陌生到熟悉,由羞涩到入群,再到直握拍改为横握拍,不断尝试,实践探索,领悟提高。

用心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走出自己的滋味和乐趣,不求什么“高手”、“低手”,自己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便是,去领略夕阳正红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