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乒联(韩国站)冠军赛,国乒女队战胜各路高手,包揽女单前四强,孙颖莎半决赛4:0横扫队友王艺迪,决赛同样直落四局战胜队友王曼昱,勇夺女单桂冠。
决战来临之前,孙颖莎宴请了总教练李隼、恩师邱贻可和陪练何卓佳、王添艺,借机放松心情的同时,彰显出她对决赛势在必得的壮志。
席间,莎莎与大家愉快地交流着比赛和训练的心得,场面温馨可人。莎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教练和陪练们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教练和陪练心领神会,分外珍惜如此的情缘。
而我的《岁月印记》成书后的机缘,与之虽不可同日而语,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岁月印记》成书后的100天内,接连不断地出现的小插曲,犹如瓦片投划湖面呈现出的涟漪、小浪花,一波又一波。尽管微不足道,却真真实实的有过,视尔不见,于心何忍?毕竟三人情缘的先后同时出现,可谓天赐良机,妙不可言!
与省作协会员、昔日的县广电局记者、编辑的结缘,应该是在公园露天乒乓球场上,开初的“对手”,演变为“文友”。我的一次大胆的“显摆”,将手机备忘录中的一篇网文《故乡的竹林》,展现在他的眼前,读后的他不吝褒奖的话语,让我脸夹突然有些许微热。不过从他的眼神可见一斑。日后,抛砖引玉见奇效,他慷慨的将2004年第2期《焦作文学》,刊首他的中篇小说《田贵的婚事》呈现在我的面前。几天后,又将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岁月印痕》(博爱作家10人合集)赠送予我。乒乓球场上的球技切磋,场下的文字交流,无疑加深了情感的传递。在我的《岁月印记》成书后的第一时间,毫无顾忌的将该书带到公园呈现在他的手上,当他翻阅数篇后,便提出了不妨往期刊上尝试投稿的建议和将该书呈送“博爱之书”阁主处的荐言。接下来,对我的新书又向他的文友极力推荐,方有了日后的“书评”刋发“作家访谈”。继而,不辞辛劳,将他的“老许的岁月印记”稿件投寄《老人春秋》期刊。
在我的《岁月印记》呈送“博爱之书”阁主数日后,他和女儿在一天的晚上,通过微信与我商榷《岁月印记》成书记一文的定稿,父女俩字斟句酌的严谨态度,让人肃然起敬。而后,在他俩精心策划下,通过十数家网群,同时发送短视频及《岁月印记》成书记,85分钟4379人次的阅读量,不曾预见。
接着,我的《岁月印记》经人引荐呈转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后的近两个星期,素不相识的我俩的偶遇是那样的突然且自然,成全了他的访谈。出人意料,受宠若惊,心生敬意!“书评”的刊发,给人以激励和鞭策。
“书评”中,有这么几段话感人至深:“我用心地一篇一篇读完了他的130篇文章,掩卷而思,颇有心得,很有话要说。一言以蔽之地说,《岁月印记》是一部精彩的生活记录片,一部温馨的家庭和谐曲,是一部独特的名家人物传记。当然也是一部思考人生与解读生活的作者心灵史”。“当你静下心来,一篇一篇地读下去的时候,读着读着,你不由得正襟危坐来读。不仅文章的内容吸引你,而且那精致的文笔让你不忍半读而废”。
他“是一个有情怀有情趣有情调的人,性格开朗,爱好广泛,以一个博大的情怀、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他是一个乐观向上,激情时刻都在燃烧的人。因为有生活,笔下才有文章。”
“读许继文的文字,就能获得心灵上的慰籍。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他的《名人传记》。不管他出于何种动力,这几十位大家的小传,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抛开这一层不说,写这么多人物得下多大的功夫啊。”
静心思量,溢美之词中蕴含着希望和力量,更有诗意和远方。心中有暖,总能把美好镶嵌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给单调的日子涂上一抹色彩。过着,忙着,微笑着,淡然着。我们无法左右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其深度,珍惜当下,用心生活,过出每一天的意义。
情感真挚,难忘的美好细节,驱使我诚恳相邀,小聚花间巷。尽管时间一再顺延,终在作协主席的爽快应允下,五人宴如约而至。作协主席开场有备而来的赠书环节如沐春风,心暖意满,妙语连珠,畅谈甚欢。此情此景,催人向前。
曲终人散,意犹未尽,伏案疾书,赋打油诗一首:
文友落座花间巷
别开生面赠书忙
切磋交流意正浓
不忘感恩话短长
天赐良机结善缘
相见恨晚多褒奖
我辈古稀志弥坚
莫负时光醉夕阳
于2024年3月29日晚10时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