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进展

1.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大数据顶层设计覆盖全面

早在2014年年初,浙江就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定位上,积极谋划布局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2016年2月出台了《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提出“建设数据强省,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推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2017年4月公布了《浙江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大数据发展计划。2017年5月出台了《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办事。2018年10月,浙江省设立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和电子政务,加快推进数字浙江建设。为强化政府数字化变革的法治保障,又出台了《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等政策法规,努力打破“信息孤岛”。

近年来,浙江省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深入挖掘数据资源,积极构建覆盖全省各个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产业生态,全面布局大数据产业发展。2019年6月,发布《浙江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着力实现数据资源在政府政务、交通、平安、城管、经济、健康、环保、文旅、未来社区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水平。

2.电子政务加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牵引有力

浙江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人为本,用好“城市大脑”,深化政府数字化基础性通用应用,通过数字化推动城市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政策方面,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将于2020年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数字政府体系,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度应用作为阶段目标。2019年1月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掌上办事“浙里办”、掌上办公“浙政钉”。

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适宜网上办理的事项已全面实现网上办,其中省级860项、市级平均866项、县级平均771项。“浙里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了81个部门的政务服务APP,支持公共支付、生育登记、诊疗挂号、社保证明打印、公积金提取、交通违法处理等17个类别、325项便民应用,提供省级掌上办事179项、市级平均511项、县级平均470多项,全省385个民生事项实现了一证通办。注册用户超过25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724万。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形成了全省事项清单统一发布、网上服务一站汇聚、数据资源集中共享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目前,“浙政钉”全省活跃用户突破121万户,围绕五大履职领域和一些重点应用,开发了21个重大数字化转型项目,浙江省政府、省属委办厅局机关和全省11个地市、90个区县都在“浙政钉”上进行工作沟通和办公协同。“浙政钉”和“浙里办”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大大提升了政务办事及服务效率,使浙江省在中央倡导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全国领跑地位。

3.企业平台优势凸显,大数据创新创业平稳增长

浙江的数字经济及政府数字化转型均走在全国前列,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功不可没,如阿里巴巴、海康卫视、大华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引领、带动整个浙江数字产业化发展。阿里巴巴最早开始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字政务发展,是数字政务最得力的帮手。2013年9月,浙江省成立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联盟,集合省内技术、资源、资金等多方面的优秀力量,充分保证大数据的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浙江省创建了一批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聚焦产业的高端要素来加快发展,如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建的云栖小镇,围绕数字经济创新的梦想小镇等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化。2017年,浙江省提出“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推进全省行业企业转型升级。2017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之江实验室,把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的优势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另外,阿里本身有阿里达摩院,还有一批企业都参与技术研发。2018年6月,由阿里云、中控、之江实验室合作打造的supET“1+N”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推出,标志着浙江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迈出关键步伐。通过以上举措,实现打造“互联网+”创新高地的目标。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19年6月,浙江省科技厅发布《科技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提出要每年组织全省100家以上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及各类创新载体,动员1000名以上科技人员和团队为10000家以上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服务。如今,浙江已初步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全省共建设14家大数据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用以对大数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选出75家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在全省范围内树立推广大数据应用标杆;成立了浙江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建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和政府大数据管理公司,并在全国省份中首个推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以十大传统行业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在智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一体化管控和科学化决策等方面的作用,打造了中策、吉利等一大批符合“智造”标准的现代制造业企业。

当前,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层出不穷,涌现出阿里巴巴系列企业(阿里云、阿里巴巴B2B、天猫淘宝、蚂蚁金服)、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股份、恒生电子、数梦工场、税友软件、泰一指尚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企业,10个信息经济特色小镇、100多个众创空间,年均每天8.5场的创业活动等,在大数据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应用开发上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为浙江大踏步走进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奠定了基础。

4.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抢抓机遇、全面布局,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通过实施《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启动实施数字湾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移动支付之省、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城市大脑、5G+、未来社区、“掌上办事”“掌上办公”等标志性引领性工程,设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打造100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扶持100个数字骨干企业,推进100个数字化重大项目,实施100个园区数字化改造等举措,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19年3月,浙江制定《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使数字经济首次有了硬指标体系,并且每年进行一次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工作。

目前,浙江省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联合行动,全面展开5G商用实践。截至2019年上半年,浙江已建设5G网络基站超过3000个。目前,杭州、宁波已建成全国较大规模5G应用示范网,全省总覆盖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当前,浙江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清视频、车联网等多领域开展了60多个融合应用示范项目。同时,一批数字化重大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浙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2019年上半年,浙江新增上云企业2.51万家,累计达31.5万家。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主干,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面勃发。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总量达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6%,占GDP的比重达41.54%。2019年上半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继续领跑全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3%。在2019年5月举行的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上,浙江省104项科技成果中数字经济项目占比达到59.3%,体现了浙江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水平。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在2019年1—5月的经济运行指标中,项目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升至52.5%,自2018年以来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第一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9%,远高于9.2%的全省项目投资增长水平,投资工程对数字经济发展显现出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