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自报家门

田丰思来想去,在剧情的难度上应该没有太多的疑点和问题。

主要需要关注的点,就是所谓的法术。

因为已经是民国时期了,所以基本上算是末法时代,厉鬼、僵尸之流也越来越稀少。

虽然难度很低,但是也意味着法术的等级不会很高。

九叔的法术水平,乍一看很厉害,但是实际一想,其实并不是特别的高。

按照之前木乃伊世界的情报来看,世界是开放的,所以僵尸世界田丰可以肯定也有很多其它的道士存在。

四目、千鹤、麻麻地、石坚等,其中最厉害的自然是他们的大师兄石坚,一手闪电奔雷拳甚至可以引发天雷!

而纵观其它人,并没有这个水平。

不过也可能是师兄弟之间学的东西不一样的缘故,四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本事不行,但是却只有他会请神术,能请茅山祖师上身。

请神术到了这个水平,应该也算是很厉害的了!

“法术等级低不要紧,这样获取难度也不会很高!只要顺着剧情,在关键的几个点上走对了,法术自然就到手了!”

田丰很快决定了战术打法,静静的等候着主神传送完毕。

。。。。。。。。

天色渐渐昏暗,入夜时分,山林雾气渐渐上涌,不一会便下起了毛毛细雨。

稍有泥泞的乡间小路上,伴随着突如其来的雷鸣电闪,露出了一座破败的庙宇。

庙宇内几座石像上满布蛛网与灰尘,随着闪电的光亮,依稀可以瞧见已经面目残缺的佛像面容。

在这阴森森的天气里,反而失去了几分慈悲,平白的多了几分狰狞。

大门外,黑压压的树林里,杂草丛生的小道中,缓缓传来一声诡异又惊悚的铃铛声和人的喊声。

叮铃铃!

“阴人上路!阳人回避!”

伴随着闪电与月亮透过乌云边缘,向地面撒出掺白的光线,一队黑影在地上缓慢的移动着。

仔细一看,像是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位衣料杏黄、宽衣大袍的中年男子,只见此人,左手持红绳铜铃,右手攥着一把纸钱,胸前吊着一盏放在盒子里烛光微弱的油灯。挥一铃声一起——呤……呤,阴人上路,阳人回避。

一把纸钱节节高,三层开花满天飘!纵使细雨如牛毛,未被雨打淋湿透。

“前面正好有座庙,赶紧避一避,不然淋坏了老板可就麻烦了!”

这道人一头短发,鼻梁上戴着一副文明镜,看着斯斯文文,只是目光中的狡黠之色时隐时现,多半也是个内心闷骚的道士。

道人赶着身后的一群‘老板’,进了破庙。

一个个的将老板们安放妥当,又掀起老板们头上的斗笠,拿出朱笔,将他们额头上贴着的黄符,仔细摹了一遍。

将所有的老板都画完后,道人收拾了一些干草,大咧咧的坐了下来。

“我四目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呢?赶尸的活我是真的干够了!”

道人,四目,忍不住吐槽着:“整天飘在外面,家里就家乐一个人,臭小子资质又差,恐怕到老连我这两下子都没有!”

四目忽然间像想到些什么一样,坏笑道:“不过,那比九师兄的那两个活宝强!”

四目笑了一声,仰头躺下,枕着双手,低语道:“九师兄一世英名,到老反而名节不保了!诶!一身的本事后继无人啊!”

就在四目休息的时候,他听到了破庙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急忙打起精神,一个鲤鱼打挺起身,手按在了背后的法器上,暗暗运着气。

“这种天气、这种环境,来者不善!恐怕是山中精怪或横死野鬼!”

很快,一道身影进入了四目的视线。

来人身形匀称,个头不高,虽不强壮但也算是颇有精神!

身上穿着青色长衫,举着一把油纸伞,打扮的倒是很干净利索。容貌虽不出众,但精气神完备,尤其是一双小眼睛,甚是明亮!

整个人看起来倒是有些武者之气,矫健凶悍!

这人一见庙中还有一人,吓了一跳,瞬间握住了拳头,准备迎敌。

此人一握拳,一股气势凭空而起,四目顿时感觉自己的呼吸都被对方拿捏住了!有些喘不过气的压抑感!

“好强横的气血!”四目心惊道:“如此气血之力,绝不是孤魂野鬼!山中精怪也未曾见过有如此气血之类属,究竟是什么人!待我问上一番!”

此人定睛细看后,发现是一道人,便松了口气,抱拳致歉道:“这位道兄见谅!在下连夜赶路,本想来此避雨,未料道兄在此,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四目也暗暗松了口气,道了声‘福生无量天尊’,作礼道:“无妨!贫道茅山四目,这位壮士,有礼了!”

四目先亮出茅山弟子的身份,如果是山中精怪的话,茅山弟子这个身份,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只见这位男子有些意动的说道:“道长是茅山弟子?不知是哪一派?正一还是上清?”

四目闻言,心中诧异,看来这人还懂一些道门的事情。

茅山派,又指上清派!但茅山本身并不是一个门派,而是一个有着多个门派共居的地方。

东晋兴宁二年,杨羲、许谧、许翙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及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宋哲宗时,道教名声显赫,道士与皇帝直接书信来往,为帝后授箓。

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赐田度人,题词赠宝,敕建宫观,宫观庵院发展到250多处。

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外。

宋理宗淳祐九年御书“上清宗坛”,置于元符万宁宫“宗坛祠”。

宋理宗嘉熙三年,令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主领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符箓。

号称三山符箓归正一!

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

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

茅山的门派,自然不是只有一家!

四目执礼道:“在下茅山上清派门下,道号四目,未请教道友高姓大名?何处修行?”

男子抱拳拱手,尊声道:“在下田丰!京城人士,家住在京西北玄平坡的下坎,这个地名叫虎岭!

我的老恩师是一位世外的高人,得道的高僧,法号围米!

见过四目道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