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病案报告一例

李某,女,36岁,住院号14298,病检号A1503,教员,已婚,夫亡。

患者于1957年4月18日上午在学校开会,与人争论,情绪颇激动。事后即感到疲乏,饭后突然感觉心前区绞痛,为持续性,时轻时重,同时向背侧与左肩部放射,痛时伴有出汗,不能言语与行动,有恶心呕吐,当晚症状稍轻。4月19日晨醒来时又突然剧痛,7时急诊入院。入院检查:见有痛苦表情,神志清,唇部略有紫绀,心跳规则,脉搏84次/分,心尖区可听到轻度收缩期杂音,血压21.3/17.3kPa(160/130mmHg),入院后经抢救,效果不佳。当日下午2时疼痛加剧,至3时突然气急、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约两分钟后,心跳停止死亡。共住院8小时,从发作到死亡共28小时。患者有高血压史四年,偶有心悸,曾做X线胸透,称有“心脏扩大”,眼底无特殊发现。病理解剖在死后2.5小时进行。剖开胸腔,拨开左肺,见心包外表呈暗紫色,膨胀饱满,推之有波动感。心包最大横径达12.5cm。切开心包,取出积血及血凝块共约350mL。心脏呈收缩压迫状,心肌质硬。左室前壁中下方有一裂口,裂口与左室腔相通,长约3cm,宽约0.2cm。裂口周周之心肌色灰红,界限不清,扪之柔软如面团,横径约4.5cm(图3-1)。裂口内部心内膜附有少量新鲜附壁性血栓,色紫红,易撕脱。剖开冠状动脉,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左旋支及右旋支均有中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无显著局部狭窄,小动脉分支管壁稍有均匀性增厚。在左前降支分支内,即心肌软化区的上缘找到血栓,色暗紫,长约0.3cm,宽0.1cm(图3-2)。血栓与管壁有小粘连,该处血栓呈条纹状,灰白色,血栓将管腔全部阻塞。

img

图3-1 心脏裂口照片

img

图3-2 心肌梗死照片

显微镜检查呈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改变。

分析该例之临床病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此次发病前已有四年高血压病史,而于发病后血压持续升高,达21.3/17.3kPa(160/130mmHg)。

(2)病理解剖所见冠状动脉之粥样硬化,箭头所示为裂口上方之冠状动脉管腔内,可见新鲜血栓形成。梗死区上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支内的新鲜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与急性心包填塞是明确的。

(3)此次发作和患者“与人争论,情绪颇激动”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的直接激发原因。分析其整个发病机理,情绪的过度激动引起全身血管之痉挛,尤其是冠状动脉之痉挛,在原有粥样硬化之基础上很快形成新鲜血栓,完全阻塞了左前支分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情绪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血压持续升高,左心室负荷持续增加,于是突破梗死软化心肌而造成心脏破裂,导致急性死亡。因此,本例的发病原因和死亡原因均与情绪激动有密切关系。

(4)国外文献报告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脏破裂者,在普通医院约占心肌梗死病例5%~10%,Jetter及White报道在精神病患者中竟高达78%(心肌破裂数16例/心肌梗死数22例),有力地说明了精神因素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

(5)精神因素与疾病过程的关系还可见于其他情况。最近曾见到中国有关于癌症发病与精神创伤有密切联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