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城赶考

高考,是每一名学生的梦想,为了梦想实现,在那个录取率极低的年月,又有多少高中毕业生不得不回校复读。考不上,再复读。又没考上,还复读。复读班,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复读的日子,本该是梦想灿烂的时节,毕竟有同学已经走进大学校园,但对于复读生来说,却因了高考的成败得失,使得梦想承担着太多太多。吴若水,吴新波,侯一山,刘武,陈胜利、宋姣……一个个农家子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这一梦想,不得不选择复读,拯救自己的梦想。有的梦破灭了,有的梦实现了,破灭者不甘失败,再一次一次织起它。那个年月,谁不想自己的梦想早点实现呢?

1、进城赶考

明天全国高考开始,据说共有272万考生同一个时间走进全国各地的考场,为自己的梦想答卷。

吴若水收拾好提包,对母亲说:“娘,我去县城参加高考,总共三天时间。就不和俺爹说了。”

母亲正忙着家务活,儿子进城参加高考,在父母来眼里如同平时上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母亲说:“你爹下地干活了,好好考,考完试赶紧回家,地里还有好多活要干。”

高考,对于多数农村家庭来说,纯属年三十的兔子,有它不多,无它也不少。父母没拿高考当回事,吴若水心里反倒轻松些,如同平时去上学一样,骑着自行车出了家门,进县城赶考。

七月六日的天,太阳毒辣辣的。若按以往来看,每年高考时节多数会下雨,给考试的学生送点清凉。但是看今年的天气势头,够呛。

吴若水骑着大金鹿自行车顶着烈日往城里赶,边擦汗边骂:“操,骑着洋车子进城赶考,这老天爷是真不开眼,一点也不照顾,哪怕是刮点小风也行。”

吴若水是旗山县第九高中的高三毕业班学生,老家在长岭镇五龙村,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大热天骑自行车赶路不奇怪,但骑着自行车跑这么远的路参加高考,是有些自讨苦吃,也不多见。

虽然已经是十九岁的小伙子,作为一个农村学生,吴若水正儿八经进县城还是第二次。前段时间高考体检是第一次进城,毕竟是县城,也着实让吴若水感受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滋味。两个月后再次来到熟悉的小城,并没有久违的感觉。

吴若水骑着自行车走在县城中心大街人民路上,说不出啥心情。

进城参加高考,学校租用大客车,每人收费五块钱。本来,吴若水是要坐客车的,就在前几天做了个梦,自己骑着自行车进城高考,结果如愿,金榜题名。这可是难得好梦,虽然说做梦的事不能当真,加上吴若水心疼那五块钱,于是把车费钱揣进兜里,直接骑着大金鹿进城。现在缺的是钱,力气有的是,省下钱就是自己的,至于是否影响高考,吴若水根本就没往这个方向想。

班主任得知吴若水要骑自行车进城,无奈地摇摇头:“这个吴若水,就是不走常规路,一个标准的拧拧蛋!”对于这种处于高考录取几率不高的考生,班主任也懒得关注。有他不多,无他不少。

小小的县城一下涌进几千人,宽阔的人民路立时显得拥挤起来,吴若水不得不使劲摁自行车铃铛,提醒着行人。尽管是第一次在城里骑自行车,吴若水倒也不紧张,平时在回家的路上,那可是大撒把骑车子。

旗山县九中的考生大多数在县一中参加高考,故此多数班级租住的旅馆当然在一中附近,进考场考试方便,但偏偏吴若水所在的三班下榻于汽车站附近的顺成旅馆。

临来之时,三班里的复习生曾经说过,今年九中住的地方肯定有汽车站附近的顺成旅馆,只是不知道哪个班级倒霉住在那里。

说实在的,这家顺成小旅馆的确不怎么样,除了蚊子太热情,热情的让人睡不着觉之外,一无是处。最要命的是,虽然名为“顺成”,但是连续几年住在这里的考生,能考上的学生屈指可数。去年住在顺成旅馆的男男女女有四十多人,总共考上五人。这么不出人才的旅馆向来被学生和老师认为不吉利,风水不好。至少会给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考生造成一定的负担,但是顺成为何每年都是旗山县九中的定点高考住宿单位之一,带队的班主任杨老师也不想多说,或者不敢多说。

高三的学生进城,作为考点的县一中、县实验中学和县实验小学周围的大小旅馆一下子热闹起来。这几天是这些旅馆饭店发财的机会。别看高考学生消费低,但利润大,也好糊弄。

下午,参加高考的学生前去看考场。当吴若水拿到带队杨老师发给的准考证时,心里凉了半截:“操,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住宿在顺成就够让人咯应的,考试咋分到实验小学了?唉,不是好兆头啊。”

吴若水听过来人说,实验小学当高考考点,纯属坑人,小学生用的桌凳太矮,相当影响答卷,据说县一中的考生从来没有去实验小学的。更让吴若水不顺心的是,在实验小学考试的,只有他和女同学李小芳。李小芳去年没有考上,插班到吴若水的班里复读一年。

顺成旅馆离实验小学很远,幸亏吴若水有大金鹿自行车,他带着李小芳来到实验小学。吴若水骑着自行车,发泄心中的不满:“这伙玩艺是怎么分考场的,为啥就咱俩发配到这里来?”

李小芳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回道:“在哪考都一样,别想多了,影响发挥。”

吴若水却说:“你是不知道,咱班有几个同学(复习生)去年就在实验小学考的,这小学生的桌子凳子,太矮太窄,根本坐不开,答卷子都困难,这根本不适应当高考考场。唉,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

李小芳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别说这些没用的。”

俩人说着来到实验小学。吴若水的考场是一楼,李小芳在二楼。实验小学大门口的欢迎参加高考的学子红色条幅,一点也没有让人觉得喜庆,反倒有些压抑。

七月七日,高考开始。

顺成旅馆的饭菜确实如传闻所说,根本没法吃。吴若水早就听复习生们说过,以免吃惯了农村饭的肚子不适应城里的饭菜,他跑到汽车站找了一家油条摊子,油条就豆腐脑,城乡标配。

吃完早饭回到顺成,吴若水推出自行车,自然捎带着李小芳去实验小学。

就他俩人在实验小学考试,没有老师带队。但班主任还是嘱咐一番:“若水,考完一场你把准考证就交给李小芳保管,以免丢了。”

老师不放心,又没法带队,知道李小芳心细,就把保管准考证的事交给她。吴若水也没有意见,把准考证交给李小芳保管,自己更轻快,也可以借机多看看李小芳。平时在班里,哪有这样的好机会。的确是塞翁失马,高考的考场虽然不理想,但和女同学亲密接触的机会无限增多。

“看来,今年骑大金鹿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不但可以高考护身,还能和李小芳同乘一车,好兆头,谁能说今年的高考不会金榜题名又抱佳人归呢?”吴若水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小芳,心里越想越美,心情大好。

再次走进实验小学的教室,吴若水竟然没有嫌弃桌凳矮小的感觉。看来,心情好一切皆好。所以,吴若水也不再觉得天气热,每场考试都骑自行车带着李小芳,自己的心情大好,做题竟然也非常顺利,大有超水平发挥的感觉。

“看来老辈人说的就是不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考试也不例外。这真是过河洗脚,一举两得。”吴若水心里美。

考生在紧张地答题,学校大门口则清静的很,除了少许的带队班主任在焦急地等待之外,几乎没有家长陪伴,考点门口卖冰糕的小摊贩生意也因此没有想像中的好。对于城里学生的家长来说,与其去学校门口陪考,还不如在家给考生做点好吃的。学生高考,家长帮不上忙,犯不着去学校门口晒太阳。毕竟,七月的太阳一点也不客气。

七月九日夏令时下午五点,最后一门生物课仍然在进行中。此时,已经是个个精疲力尽,考生,家长和老师。考生在做最后的挣扎,家长和老师也在做最后的准备。

老师依然在考场外等待,考得如何,自己能得多少奖金,已经无法改变。这样的场面与等待对他们来说已经习惯了,一年一次,只不过是铁打的考场流水的学生罢了。今年不同,高考有奖金,便有了更多的期待。

农村的学生家长,高考与他们没有多少干系,天又热,地里的农活还干不过来,哪有空管孩子高考。况且一个村里,难得有考上的。纵然一旦孩子考上,家中就有吃国库粮的,工作无忧,找媳妇不愁,父母走在村里的街上,打招呼的一下子就会多起来,哪怕是村干部也会高看一眼。但是这样的好事,农村人连做梦都不敢想。

苦熬三天,最后一门课要考完了,家长们一直在嗓子眼堵着的心马上就可以落回肚子里。成与不成,当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终于,分针低下头,下午五点三十分。

县城的高考考场里,此刻,掌握考生命运的大钟敲响了。

“解放喽,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吴若水心情还算不错,走出考场,长出一口浊气。等李小芳走出学校大门,俩人有说有笑的骑上自行车,走人。此时,谁也不愿意讨论考试的对与错,说着一些考场的闲话。

顺成旅馆,同学们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吴若水也懒得和同学打招呼。

问题是,打招呼能说啥。等我胜利的消息!此时谁也没有把握喊出来。

学校接送考生的客车上,还是有不少同学在相互议论答题的得失,对错。也有一些同学在相互约定,高考成绩发榜之前,去哪个水库游个泳,去哪个河里诳个虾。

吴若水收拾好行李,正准备捆在后车座上,赶在天黑前回老家,毕竟还有三十多公里路呢,况且母亲也叮嘱过,早点回家干活去。

李小芳提着行李走了过来。

吴若水心里一阵狂喜,心里说:“好事来敲门,看来这大金鹿真是我的福星。”

李小芳说:“若水,就你有自行车,把我送到汽车站吧,再晚就坐不上客车了。”

吴若水当然不推辞,这样的好事,多多益善。用自行车带着女同学,骑车都发飘。如果女同学一小心再从后面搂住腰,那是什么心情。

吴若水蹬着自行车,心里想着女同学,根本没有时间想高考的事,他说:“小芳,啥时候有空,约伙几个同学去爬山玩吧。”

李小芳回答:“看看吧,也不知考的啥样,等出了成绩再说。”

吴若水没有强迫,这种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好一些,便说:“好,我等你消息,时间有的是。”

李小芳没接这个茬,说:“刚才听说,在一中考试的几个同学,考着试拉肚子,发哥竟然跑了五趟厕所。他们都是在顺成吃的饭,是不是饭菜馊了,食物中毒?至少这门生物考的够呛。那几个同学还在旅馆里唉声叹气,特别是发哥,平时学习挺好,如果出意外还不得后悔一辈子。现在他们正围着班主任要说法,吓得旅馆老板没见人。”

吴若水一惊:“真的?这可是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饭店这么黑,高考的饭菜也敢做手脚,不怕遭雷劈?”

“你没注意么,头一天还有人在旅馆里吃饭,后来这两天几乎没有人,都出去吃了。这个时候贵点不怕,吃的拉肚子不耽误大事吗。”李小芳说。

“看来在学生身上挣钱,不光咱九中会干,都这样吗?”吴若水一直对住在顺成旅馆有意见,“唉,靠山吃山,难治。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幸亏我没在顺成吃饭。但愿发哥李洪发不受影响,真要是因为拉肚子考不上,发哥能跳楼去。”

俩人说着话,很快到了汽车站。当吴若水提着行李送李小芳找客车时,老远就看到一个似乎熟悉的青年,小背头梳得有板有眼,下午的太阳一照,有些晃眼。近视镜架在鼻梁上,闪闪发光。白色的半袖衬衣显得颇有气派,锃明瓦亮的皮凉鞋一尘不染。一看衣着,就知道是刚放暑假的大学生,一块白底红字的大学校徽挂在胸前,很是显眼,“江北水利专科学校”。在旗山县这样的小城,这是最让人羡慕的招牌。

“操,这不是一个村的刘爱国吗?”吴若水当然认得,复习了三年,去年终于金榜题名,现在江北水利专科学校就读。在人们眼中,不管是大专中专还是本科,一律视为大学。

看着自己灰头土脸的穿着,在大学生刘爱国的面前,吴若水顿时感觉矮了三分。看着刘爱国跑过来接过李小芳的行李,吴若水的心里一凉:“操,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我有点自作多情了。”

刘爱国很热情,使劲挺挺胸脯,意思是想让那块大学校徽更加显眼,说:“这不是水子吗?考完了?考的咋样?”

吴若水有些不太自然:“谁知道考的啥样。你放暑假了?”

刘爱国说:“那什么,等回家再找你玩吧,客车到点了,我们得赶紧走。”

看着刘爱国提着李小芳的行李,俩人走向客车,吴若水的心情一下子凉快了:“这三天白忙活了?看来是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