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尚品秘诀:被消费者逼着创新

据李连柱介绍,自成立起,尚品宅配的业绩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2012年,尚品宅配的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

2009年以来,尚品宅配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引发了学习潮。作为C2B模式的先行者,很多人都想了解,这个诱人的模式在尚品宅配是如何落地的。李连柱则笑称:“它一开始就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在他看来,因为抓住了消费者需求,从诞生到扩张,尚品宅配的发展历程很自然。“最初,我们也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介绍自己,在2011年获得阿里巴巴颁发的全球‘十佳网商’奖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被总结为C2B模式。”

最初,圆方软件的客户是装修企业,之所以开发三维效果的设计软件,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消费者需要“先看效果再装修”。后来,有家具企业买他们的装修软件,圆方又进入家具行业,还是坚持应该“看着效果买家具”。

之所以成立尚品宅配,也是因为感受到了定制的需求:在给装修企业提供服务时,他们发现装修实际上就是定制。后来服务家具企业,又发现,橱柜是需要定制的——对于其他空间,买成品家具可以解决,但厨房很难。而橱柜用的是板材,这为大规模定制提供了可操作性。在当时,圆方软件已经在家具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从设计的角度,有着绝对的自信:“板式家具厂的设计软件,无论是办公的,还是民用的,国内70%到80%都是我的用户。”因此,从设计软件提供者到家具提供者,李连柱和他的团队并不觉得是跨界。

最初,家具定制企业只生产单品。而尚品宅配选择把橱柜和衣柜整合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发现消费者购买橱柜和衣柜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成立一段时间后,尚品宅配发现,橱柜和衣柜已经是红海市场,拼规模、拼实力,自己很可能不是品牌企业的对手。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新基点,而且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于是,便在2006年首次提出了全屋家具定制的概念。

在前端,通过和消费者互动并确定设计方案,尚品宅配挖掘并表达了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给后端(以生产为代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不能生产出来,并在成本上具备竞争力,再多的订单都是零。梳理尚品宅配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这家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在消费者的驱动下,“被迫”在商业链条上,逐步进行了倒逼式的创新。李连柱也表示:“我们自身发展是这样,顾客先认可我,把家具给我做,自己再想办法怎么把它做出来。我们是按照顾客的需求出发,而不是我有什么产品想卖给你。思维方式不太一样。”

商业模式的实质就是获取客户,并黏住客户。李连柱很赞同这个观点。尚品宅配已经服务了很多客户,如何让他们变成终身客户,而不是一次性的?据付建平介绍,尚品宅配正在做一些超前的研发。例如,客户刚结婚时买了一套房,家具可以做得很艳丽。但有了小孩后,不想那么艳丽了,另外,家具的使用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怎么办?如果把家具都扔掉,就是巨大的浪费。尚品宅配的设想是,他们可以做二次服务,把颜色和组合重新调整一下,只要花少量的钱,就可以有一个全新的家。这就要求家具经得起拆卸(通常,板式家具最多能拆两次),因此,在连接结构、五金配件、更换颜色等方面,尚品宅配正在努力进行创新。

和宜家家居(IKEA)相比,尚品宅配是名副其实的“小弟”。根据宜家公布的数字,2012财年全球销售额为270亿欧元,是尚品宅配的200多倍。但对未来,尚品人却充满信心。“我们是新模式,就像火车刚刚发明时,也许它跑得还没有马车快,也许它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拥有无限的潜能。”李连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