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的认知诗学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尤利西斯》的认知诗学研究

吴显友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0.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04 最新章节:附录2 詹姆斯·乔伊斯生平大事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借用认知诗学的诸多理论,如认知语法理论、认知突显理论、认知隐喻理论、认知叙事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尤利西斯》在话语和叙事层面的语言创新艺术和叙事技巧,以及其认知语用功能和认知叙事功能。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认知诗学理论、由话语和叙事两个层面组成的认知分析框架。从话语层面讨论突显的语言表征形式,如非言语声音、词汇创新、文体仿拟、认知隐喻、认知思维风格等层面的认知阐释,揭示乔伊斯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乔伊斯的语言观:语言的创新性、不确定性和游戏性;从叙事层面探讨小说的隐喻性宏观叙事策略和微观叙事策略;从意识流语体层面论述了乔伊斯3种独特的意识流语体表征模式——规范型、过渡型和极端型的SOC表征模式,并借用认知心理空间理论探讨了不同表征模式的语体特征和认知语用功能。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分为“史料学理论与文学研究”“作家研究专题”“作品研究专题”三个专题,编为《中华文学史料》(第六辑)予以出版。其中,“史料学理论与文学研究”8篇论文,既有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也有近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其中有2篇是关于灾害文学研究的,1篇是关于荆楚地域文学研究的;“作家研究专题”5篇论文,古代、近现代作家和民族文学研究皆有涉及;“作品研究专题”6篇论文,内容涉及从先唐到现代以及海外汉学研究的几种重要
    刘跃进 龙珍华主编文学23.1万字
  • 会员
    英语世界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学思潮与理论建构,均绕不开莎士比亚这一世界文学巨擘。莎士比亚不仅成为理论建构的实践场所与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其作品更成为各国文化与文学创新的源泉。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世界莎学学者借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风,对传统莎士比亚研究进行解构,并有所建构:或借跨学科等新视野,重新阐释莎士比亚研究中的旧问题;或结合新近出现的莎士比亚现象,挖掘莎士比亚研究新问题,拓展研究范式,成果颇丰。
    杨清文学16.9万字
  • 会员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两汉时期文学创作形态丰富多样,既有延续先秦的诸子文学,也有新型的政论文学与赋体文学,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
    徐公持 刘跃进文学50.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玄佛思想合流、早期佛教中心的形成、佛教背景下士僧群体的文学创作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早期士僧交往的形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对支遁“即色游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等思想范畴的内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会稽、庐山佛教中心山林和文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形成;东晋诗僧群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心无宗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和诗歌艺术;顿悟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境等,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晋宋文学的发展演变。
    蔡彦峰文学31.2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连接“文学”与“地理”的“文学空间”,从“文学空间”的“外层空间”进入“内层空间”最后到文学史意义,研究清末民初小说中的京沪文学空间,重点探讨了空间与小说家都市体验、空间与小说中的文本空间、空间与小说空间叙事等内容。
    纪兰香文学27.4万字
  • 会员
    在蒙汉文化相互交融过程中,蒙古族汉语创作逐渐发展、成熟。蒙古族作家在接受汉族文学影响的同时,也在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叙写着本民族的传统思想和审美理念,形成既有蒙古族文化底色,又有汉族文化意蕴的一种新型文学。《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研究论文集》全书收录29篇论文,第一部分影响研究集中讨论元前诗歌对于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文人对于传统儒学、佛学思想的接受;第二部分家族研究论及蒙古族的家族文学;第三
    米彦青主编文学38.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李怡教授学术与思想的文字辑录。这些文字围绕他学术思想的主要领域,以“诗与史”为基本线索加以编辑,分为:我的故事、人情冷暧、知人论世、大千世界、诗心雕龙、吾土吾民、百年树人、文化观察、学术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大体上展示了李怡30年来思想探求的一些要点。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他所向往的“思想是暗夜中的闪电,是黎明时分最初的那一线光芒……”,而这些思想片段的文字虽然不过“是精神的流星”,但“它迅速
    李怡文学10.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华夏民歌和中国诗史为参照,梳理德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阐明民歌对民族诗歌形成及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入手,对其形成作多维度考察,说明其历史、文化和文学史价值。继而具体分析布伦塔诺、艾辛多夫和海涅三位诗人及其作品,论证民歌对文人诗歌的哺育和滋养作用。同时着意把无意识的中国文化“前理解”转化为自觉的“对话”,比对同类同质诗作之间的“色差”并就中德相通的“诗心”试作阐释
    刘润芳 罗宜家文学29万字
  • 会员
    山东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从新文学之初的王统照,到三十年代的臧克家,再到建国后的郭澄清,山东作家始终关注现实,贴近土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死爱恨。既有大时代的历史感,又不乏普通人的生存实感。新时期的王滋润,刘玉民,刘玉堂,张炜,尤凤伟等人的创作,不仅在山东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奠定了当代新乡土小说的基础和高度,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方晨是山东新生代作家的代表。
    张艳梅文学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