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与儒学在线阅读
会员

蜀学与儒学

郭齐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25.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8:15:00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蜀学与儒学研究部分成果的选编,基于对蜀学与儒学水乳交融关系的认识,从蜀学与儒学思想理论、人物事迹、学术成就、著作文献等方面深入剖析阐述,希望给有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郭齐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收录了郑开近年来的多场讲演和访谈,围绕“旧邦新命”这一主题展开,旨在追寻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原因及其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独特生命力。书中探讨了中国文化在历经劫难后仍能化险为夷的秘密,特别是古代王朝更迭中的稳定性。郑开认为,“旧邦新命”的历史文化意识是中国文化强韧生命力的根源,也是其在近现代中西文明冲突中仍能生生不息的关键。
    郑开哲学20.7万字
  • 会员
    本书将在辑佚汉代《洪范》五行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汉代《洪范》五行学的发展脉络,探讨汉儒如何通过一系列阐释手段,实现数术这一异质性知识的经学化。
    程苏东哲学29.5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认为《论语》的编排不是随意为之,而尝试通过联系上下文,将章与章之间贯通,发现其内在逻辑脉络,还原编者当初的意图,使读者有“知其所以然”而豁然开朗的感觉,让《论语》更具可读性,也让人更自信地阅读《论语》;本书还通过参悟《论语》字里行间的深刻义理,努力发掘其蕴含的政治哲学价值,试图从中读出更多对当代人有益的启示。
    胡晓地哲学25.6万字
  • 会员
    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解释学是庄学史上以解释为形式、以哲学创构为实质的解释典范。他们三家都牢牢抓住传世本《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一语大做文章,以此语契入庄子而展开不同的哲学创构。郭象、船山、太炎不约而同地以“内圣外王之道”契入庄子哲学,与其时代环境、人生履历、个性气质以及本人思想背景有关。郭象生活时代之魏晋、船山生活时代之明清、太炎生活时代之晚近,是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乱世,作为天生异秉
    李智福哲学35.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国易学家兼诗论家为研究对象,依据可资分析的理论文本,探究易学思想与诗学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本体论、心性论、审美范式、语言论四个维度进行个案研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潜对话中,探赜索隐,揭示观物取象方式与意、象、言结构的多种可能,重新回望中国诗学传统,建构“中国易学诗学”话语体系。
    李瑞卿哲学30.6万字
  • 会员
    孔教如何从晚清社会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负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孔教论争聚焦在国家建构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焕章、马相伯及新文化运动诸君,基于对孔教与革命、孔教与中华文明维系、孔教在国家建构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公开在媒体上争论孔教的定位和性质。争论中,康有为希望通过改革孔教达到强国目标的主张逐渐受到批判,立国不需要孔教、孔教不是宗
    李华伟哲学25.4万字
  • 会员
    李翱哲学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全局,是汉唐儒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津梁,其不仅关涉心性结构的创新,还深刻影响到儒家新思维方式的形成。本书全面研究了李翱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史、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中国古代人性论的精神转向为核心,阐述了李翱哲学在儒家人性论转折中的分水岭作用,分析了其对宋代“心统性情”说和性二元论的重要影响;从法象思维、体用论、理一分殊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性与情之间双重关系的发展
    李晓春哲学29.1万字
  • 会员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高级形态,本书聚焦“理学的发生”问题,旨在对理学进行哲学探源,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早期理学的范式转换问题。通过对“北宋五子”进行个案研究,本书从哲学使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四个维度考察了早期理学相较之前主要哲学形态在范式上的转换,揭示了早期理学之发生的逻辑机制和逻辑进程。理学范式转换的核心在于思维的转型,即从传统经验性思维向哲学思辨性思维的转型。处于转型期的早期理学
    张恒哲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的方法,研究《商君书》的国家建设思想,不仅分析战国中晚期的政治社会语境和思想文化语境,更根据当时的语境来合理地理解国家建设在当时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探讨作为主要政治行动者的“商鞅学派”这些法家是如何“以言行事”的,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政治智慧。
    罗雪飞哲学23.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该书致力于弘扬作为宋明理学重要学派之一的关学思想,收录吴震、林乐昌、丁为祥、朱汉民等知名学者的关于关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关学学派创始人张载的思想研究、张载后学研究和历代学者对于关学的诠释等,研究视角包括经学、哲学、伦理学的多个维度,既有宏大的总体叙事,如探讨关学的原型、流变及其研究空间,又有微观的具体问题研究,如分析张载的心学思想以及心性大小之辨。可以说,该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目前国内关学研究
    林乐昌主编中国哲学24.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
    康中乾中国哲学68.8万字
  • 会员
    “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理思想的差异,不同时代伦理思想的损益,都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权观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历史演变、伦理意蕴、现代启示等问题的研究,系统探析其发展逻辑、核心
    赵清文中国哲学29.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
    蔡晓中国哲学3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
    李友广中国哲学28.9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郑开近年来的多场讲演和访谈,围绕“旧邦新命”这一主题展开,旨在追寻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原因及其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独特生命力。书中探讨了中国文化在历经劫难后仍能化险为夷的秘密,特别是古代王朝更迭中的稳定性。郑开认为,“旧邦新命”的历史文化意识是中国文化强韧生命力的根源,也是其在近现代中西文明冲突中仍能生生不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