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1760—2010)感悟录在线阅读
会员

俄罗斯文学(1760—2010)感悟录

刘亚丁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4.1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18:27:53 最新章节:附录2 向死而生的人生醒悟:普希金四个小悲剧赏析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俄罗斯文艺》《中国俄语教学》《俄罗斯研究》《国外社会科学》《BёшенскийBестник》等刊物的论文。其研究对象,有18世纪到21世纪俄罗斯文学重镇(从罗蒙诺索夫、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到20世纪红色文学、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以及作为文学形象和文化文本生产者的普京),中俄文学、文化交往。以对话性来关照文学是作者力图坚持的基本研究方法。在探讨18、19世纪俄罗斯文学时,俄罗斯文化与西欧文化的关系是其着眼点;在20世纪文学中,中心文学与边缘文学的对话则映照了多种文学现象;孔子形象、《诗经》的俄文翻译,被解释为中俄文化对话的载体。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亚丁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
    万燚文学16.6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的语法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十个(对)文学理论范畴进行分析,力图澄清它们在逻辑、语法层面言说与在经验事实层面言说的混淆。这些范畴可以分为五组:第一组是道和情志,这是“本体论”层面的范畴;第二组是言意、形神和文质,这三对范畴描述的是文学作品的逻辑结构;第三组是神思和比兴,这两对范畴涉及创作的心理现象与创作方法;第四组是隐显和刚柔,它们是关于作品形态或风格的范畴;第五组是
    赵建章等文学38.7万字
  • 会员
    本书重在阐述文学理论的实践特质问题,并进一步从实践角度探讨文学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理论机制问题,在实践走向、范畴开掘、原理反思、理论演进等方面对文学理论实践视域的展开提出重要设想,并立足学科体系、教学状态、文学现实和地方本土文学文化资源,对文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具体分析,探讨打开封闭的文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推进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
    张永刚文学17.4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论述了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流派的文论成就,梳理了“中体西用派”、国粹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谱系,论及文论范畴和命题五十余个,涉及张之洞、沈曾植、陈衍、辜鸿铭、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黄侃、梁启超、章士钊、吴宓、胡先骕、汤用彤、陈寅恪、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近现代人物数十位。立论平正,资料翔实,史论结合,为建设中国文学理论与文
    王守雪文学26.6万字
  • 会员
    中国近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女性群体当此巨变之时,思想观念和历史命运都出现明显的转型,这一点在近代女性文学尤其是女性诗词创作和女性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就女性诗词创作而论,本书立足于才女吴藻、沈鹊应、单士厘、南社徐氏姐妹、秋瑾、吕碧城等近代女作家的作品,找到她们前后期创作的分界点,以此为基点,比较她们前后期创作内容与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她们女性观念的转型轨迹。就女性小说创作而论,主题类
    赵思奇文学20.4万字
  • 会员
    叙事人称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是小说叙事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叙事人称,具有非自然性、非常见性、非可靠性等特征。近十年来,西方叙事学界基于西方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叙事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其中尤里·马格林、苏珊·S.兰瑟、布莱恩·理查森、阿米特·马库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叙事人称。梳理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场域中的人称使用情况可以发现:诗歌与
    王美红文学17.4万字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社会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研究思维的盛行,当代中国文学批评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本书主要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从政治文化生态的理论视角切入,系统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主要观点如下: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主旋律文学、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三分天下”的局面;文学批评类型中,“自发的批评”以“自媒体批评”的形式正勃然兴起,“
    张贞文学18.8万字
  • 会员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平分土地为中心重建乡村政治秩序,改造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土改运动在政策上的变动和现实的复杂性,带来了土改文学的丰富性。本书力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对于土改文学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勾勒出不同历史阶段叙事模式的演进过程,探究在文学与意识形态、作家与批评、创作原则与政策规定的互动中文学发展演变的复杂轨迹,揭示其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独特
    程娟娟文学27.3万字
  • 会员
    这是一部关于“诗人气质”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认为诗人气质由诗性和诗意构成,诗性养育了诗人“童心—艺术”、“纯真-唯美”的审美趣味,诗意建构了诗人“原初-浑朴”、“神圣-超越”的独特生存。诗人气质,既由其心理基础和人格特质所生成,又因艺术审美活动而呈现为纯、苦、醉、淡、远等五种精神质素,分别指向诗人的人性基质、生命体验、精神释放、审美观照和心境超越,从而构成诗人的赤子之心、存在之忧、自由意志、优雅气
    王正文学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