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文学十讲
更新时间:2024-07-05 17:52:35 最新章节:编者说明
书籍简介
《中国文学十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奠基者之一胡云翼先生的文学史经典作品。全书共10讲,基本按“文学性”来定位布局,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四大块,尤重小说和戏曲。这是一部接近采用了“纯文学史观”的“纯文学”著作,曾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
品牌:卓文天语
上架时间:2023-11-01 00:00:0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卓文天语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胡云翼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基于跨文化视阈和主题史脉络,沿着生命超越主题原型及其置换变形的历史轨迹和逻辑进程,考察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梳理了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嬗变的不同形态和基本框架,建构了生命超越主题的研究体系。通过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发生学解读,追索生命超越主题形成的意识诱因和物化形态;通过其原型学阐释,发掘生命超越主题的原型意义;通过其所反映的形上诉求,探讨西方文学生命超越主题的象征谱系文学25.7万字
- 会员反映小城人生的小城小说是不同地域的具体小城之文学呈现,也是中华民族生活与文化的生动记录。作者认为,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是由系列短篇结构而成的散文体小说,这些小说组合成了“中国的日夜”。每一地域的小城小说,通过对该地域的定点透视,在表现种种生活场景及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该地域及其民众的整体俯瞰与理性剖析。从生态学、人类学的视角回望、检视各地小城小说,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威蕤丛生的生命景观。小说中的各种物文学31.7万字
- 会员英语世界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学思潮与理论建构,均绕不开莎士比亚这一世界文学巨擘。莎士比亚不仅成为理论建构的实践场所与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其作品更成为各国文化与文学创新的源泉。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世界莎学学者借后现代主义思潮之风,对传统莎士比亚研究进行解构,并有所建构:或借跨学科等新视野,重新阐释莎士比亚研究中的旧问题;或结合新近出现的莎士比亚现象,挖掘莎士比亚研究新问题,拓展研究范式,成果颇丰。文学16.9万字
- 会员“诸城十老”的诗歌创作倾向、诗歌创作主题、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各自不同的气质秉性、不尽相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平生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诸城十老”的人生境遇,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相同的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他们在诗歌创作主题上多有共同性,都是以描写家乡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为主;然在诗歌创作主题上的差异则跟他们是否出仕有关,出仕者,多写科举仕途的不顺,多抒发怨气,而未文学26.5万字
- 会员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在探讨“诗味”论的儒道渊源基础上,从先秦至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选取“兴味”“滋味”“韵味”“淡味”“禅味”“趣味”等诗味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内涵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诗味”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予以阐释,尤其分析“诗味”不同形态所体现的文学思潮流变过程。本书采用纵向历史综论和横向“味”类交织的研究方法,将“诗味”论向纵深和平阔两个方向进行拓展。在纵向的“味”论史和文学37.9万字
- 会员本书在尽可能全面掌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唐宋学术思想转型领域内前人关注较少或研究不足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著作考辨及其《春秋》学转型意义,初唐道教重玄学与程朱理学的思想关联,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道教“洞天福地”的关系,“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以及开新学风的士建中、刘敞等人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和学术地位,唐宋文学26.6万字
- 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副文本资料沉淀着丰富的诗歌细节,交织着复杂的政治文化脉络,尘封着许多有待发掘的诗坛往事。本书主要以1949—1966年诗歌副文本为研究对象,触摸当代诗歌生产、传播和接受的历史现场,从另一维度考察当代诗歌大众化的动力机制,探究意识形态嵌入诗歌副文本的复杂多元方式,辨析诗歌正副文本的多维组合所构建的大众化言像系统、传播系统和阐释系统,重审当代诗歌演进历程中的独异现象与复杂问题。文学2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