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新讲在线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新讲

钱理群编著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文学文学理论47.2万字

更新时间:2023-11-24 14:26:12 最新章节:文后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打开现代中国的一种方式,是打开现代文学。作为“钱理群现代文学课”系列,这一本《中国现代文学新讲》,实质上就是一部“钱理群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它以“现代文学三十年”发展脉络为基本框架,精选45位作家、60多篇作品,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回到文学阅读、文学教育与文学史研究的起点与原点,回归文学本身——无论“新编”还是“新讲”,“新”就新在“以作家、作品为中心”。一个基本事实:文学史的大厦,主要是靠作家,特别是大作家、经典作家支撑的;而作家的主要价值体现,就是他的作品文本。离开了作家、作品这两个基本要素,就谈不上文学史。从1910年代《新青年》杂志诞生,现代文学三十年,历经启蒙、建构、纵深发展,薪火不息,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也有周作人、朱自清、沈从文、冯至、萧红、张爱玲、艾青、赵树理、丁玲、钱锺书、废名、穆旦、汪曾祺……整个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是现代作家作为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向作出内心反应和审美反应的历史。研究问题,输入学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主要作者、“大文学史”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资深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这一本《新讲》是他的第100部著作,80多岁写于养老院,也是钱理群文学史著述系列的“收官之作”。他说,依然只具有“有缺憾的价值”。他还说,教育没有文学,人的生命中没有文学,就失了“魂”,会导致民族的精神危机。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钱理群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分为“专人专书”“校勘辨正”“儒学新论”“儒藏讲谈·青年学者论坛”四个部分,收录《沈钦韩遗文辑存》《从三科九旨论大一统义》《正俗之间——谈谈俗字及与古籍整理之关系》等文章。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文学32.3万字
  • 会员
    弗吉尼亚·伍尔夫既是意识流小说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散文随笔作家。知识贵族的出身、独特的经历、作家的禀赋、对阅读和写作超乎寻常的热爱和捍卫,成就了既是“普通读者”又是文学批评大家的伍尔夫。伍尔夫的文学批评随笔,既包括有关作家作品的批评文章,又包括阐释文学理念及有关文学话题的随笔。本书以其“普通读者”的阅读立场为切入点,从“普通读者”的成长、不同视角中的“普通读者”、“普通读者”的文学世界、深度解读中的
    胡艺珊文学25.7万字
  • 会员
    本书将39种宋僧诗文别集、总集资料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搜集调查其在日本现存的各种不同版本,共索得300余种版本资料,对其在日本的刊刻流传情况加以研究,增加了中国古籍版本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认识,是对古籍版本研究的重要补充。
    许红霞文学39.2万字
  • 会员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它是后现代文学的一种典型样式。元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自反性”,即对自身作为虚构性人工制品之本质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并自揭虚构。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元小说由此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联,突显了小说的自我意识和文本形式,带有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主义倾向和虚无主义色彩。但问题是,形式主义的文本未必就与现实政治无涉。形式体现了现实,并参与进现实世界的
    李丹文学20万字
  • 会员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纪秀明文学15.8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成果,所涉时代诗作包括建安诗歌、正始诗歌、两晋诗歌、南朝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等,研究的视角既有家族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歌创作研究,也有对诗歌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象、情感趋向的探讨。还有对山水诗、玄言诗、宫体诗、永明体等诗歌体式特征的详析。在关注文人诗的同时,也涉及到了乐府诗的成诗模式与乐歌性质等方面。
    田彩仙文学17.3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以城市文化与文学表现出的北京想象为切入点,探究文学与北京、“文学中的北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蕴藏的内涵。在研究范式上,以区域、空间、人物(包括所属地域、阶级、性别)、意识、器物、情感为核心,将相似的作家及流派合并论述,文本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笔记、戏剧、文化现象等。
    张鸿声等文学21.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涉及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以1890年代至1930年代的报章为中心;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近二十年北大中文系有关“大众传媒”的;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类型特征;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等。
    陈平原文学22.6万字
  • 会员
    本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文体研究”为本辑的重点,关注“早期书写”,并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与文献的生成方式、书写方式及其由不稳定向趋同的变化,引导问题讨论愈加客观深入;“大视野”指出史传中的史传文学兼具历史记录与文学艺术双重性质,梳理了史传文学对小说文体的影响;“散文研究文献考论”则是对当今古代散文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的散文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而开展的背景设计;“桐城派研究专题”对此领域研究中的很多旧有成见开
    郭英德主编文学2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