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2017—2018)
更新时间:2022-11-18 15:20:47 最新章节:法国华文报刊与华侨华人社会融入研究
书籍简介
本书由丽水学院华侨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策划的一部学术文集。本书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研究,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倡议、海外华人政治与文化、海外华人族群与社区、华商经济与国际移民法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多样化的特点,学术理论扎实、数据丰富、实证性强,学术观点新颖,对于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侨情的新变化,进一步推动侨务工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其荣主编
- 会员本书是由丽水学院华侨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共同组织策划的一部学术会议文集。本书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立足于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围绕华侨华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中外文化交流、华侨华人参政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双向移民与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它是第四届国际移民各国文化26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聚焦于热点社会经济议题——“老龄化”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动态人口红利”概念,驳斥了“老龄化”使得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观点,强调转变单纯以劳动人口数量衡量人口红利的观点。更是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于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其中主要包括老年人旅游业、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动态人口红利”理论还分析了对于延长劳动年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于当下中国进行养老制度改革建立更具有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社科28.8万字
- 会员本书从“人的城镇化”理念出发,沿着“农业转移人口宏观特征与市民化态势(背景态势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宏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与市民化影响因素、机制(微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创新(供需匹配)”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链条,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置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中,系统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社科20.4万字
- 会员本书从个体及其家庭层面构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16年10月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宁强县所获取的一手调查资料,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生计现状、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试图全面揭示不同代次、不同市民化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生计问题,并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生计恢复社科10.8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我国现代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以广西南宁所辖一个壮族村庄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多点田野及人口流动民族志等方法,既从流出地的视角探讨人口外流对原空间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从流入地的视角分析流动者在新空间的适应过程,同时讨论空间分离背景下的实践者如何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与沟通。社科25.7万字
- 会员本书系一本医学/健康人类学的论集。年轻学人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结构走向主体,将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嵌入生活日常,主体叙事与主体表达得到全方位展示。多元医学和健康议题的观察和阐释,不仅丰富了读者对病患之身体、文化之身体、权力之身体的理解,还彰显出年轻学人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实践力与时代的道义和担当。本书呼唤一种行动视角,希望自我与他者的交汇并不局限在个体心灵的沟通、学理的碰撞,更应拓展至对社会现实的观照社科17.8万字
- 会员本书充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及课题组所开展的城乡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借助人口学、统计学方法,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还具体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要,以及河南省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依据人类需要理论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框架和建设路径。社科24.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