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垂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阐释
更新时间:2020-12-14 12:52:17 最新章节:附录四 梁云访谈:21世纪秦文化研究的重心,是秦早期历史
书籍简介
《史记》关于秦有两个本纪,即《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充分说明了司马迁对秦的重视。汉承秦制,又要避免秦二世而亡,故秦如何从一个边鄙陋国一统天下而又转瞬覆亡,成了自贾谊以来两千年士人最为关心的历史问题之一。从西迁陇右到统一天下,前后约七百年。《史记·秦本纪》记述了秦人如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完整经历了从附庸到诸侯国,再到王国,最后到帝国的发展,再现了“三部曲”的历程,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有经典意义。本书以《史记·秦本纪》为主线,以相关的考古资料为“第四家注”,以期達到考古与文献相互印证、相互启发的“二重证据法”冊效果。作者聚焦的问题是:秦从一个鄙陋的蕞爾小國能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帝业,除了历史时势,自亦有制度文化、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其早期发展的时空格局中有怎样的萌芽?在物质文化上有怎样的反映?秦的早期发展如何从考古学角度得到合理的復原和陈述?另外,秦人早期历史中长期聚讼纷纭的谜团:如秦人的来源和秦文化的渊源、平王东迁和秦始建国的年代、秦国的周餘民、大堡子山秦公大墓的墓主、穆公葬地等,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0-04-30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介绍了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两位洋顾问:德璀琳(GustavDetring)与汉纳根(ConstantinvonHanneken)翁婿两人在华一生的活动。作为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在晚清政府发动自强运动的环境下,两人不但恭逢其时参与了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也在中国开创出属于个人的一番事业。本书通过两人在华的特殊经历,呈现出在华外国侨民群体的整体状况,并分析其对历史24.5万字
- 会员1906年2月22日,江西南昌知县江召棠应法国教士王安之之邀,到天主堂赴宴,其间咽喉为利刃所伤,从而引发了二月初三日民众焚教堂杀教士之事。该案是晚清最后一个重大教案,亦是清末受人瞩目的涉外公共事件之一。案件涉嫌“教士戗官”,真相扑朔迷离,在排外思潮与媚外论说两种力量的历史交会点,激发了中外舆论的轩然大波。本书考察和分析了各种相关叙述文本,从事实、认知与言说三个层面完成对这一历史事件深度和立体的诠释历史26.6万字
- 会员朱元璋率领群雄平定江南,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一方面,他勤政爱民、修养生息、编户齐民、推行科举、治贪打黑,使明朝渐渐步入正轨,焕发出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他晚年丧子,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稳坐大明江山,故意制造胡蓝之狱,残暴屠戮功臣。本书以史料为基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向读者讲述朱元璋治理下的洪武时代。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火烧庆功楼”,诛杀开国功臣?常遇春为何会暴死军中?徐达和刘伯温是不是被朱元璋毒杀?本历史21.5万字
- 会员1980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创办《南开史学》,在学界颇有声望。后停刊。本次复刊,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为主,以考古学与文物研究为辅,以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为主,兼以书评和读史札记。本刊强调以“南开史学”为主要特色,突出“实学”的研究风格,以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带动研究领域及题目的变革,具有鲜明的南开特点。历史21.7万字
- 会员本书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由传教士撰写、巴陵会纂辑发行的各类文集文本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文献是当时德国读者感知中国、遥望中国的热销读物,其中有近60册“中国故事”,涵盖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神话故事传说、文化礼俗、在华传教工作境况、中国信徒传记等题材。这些作品承载着传递中国社会文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了德国读者受众对中国的整体认知。本书在爬梳巴陵会在华传教史、厘清传教手册文本体裁发展历史11.6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围绕“为什么好政策变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变法”进行了具有现代意涵的解读。作者充分运用史料,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理念、经过和结果;更采用了社会学的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的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历史3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