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机械基础
更新时间:2019-11-06 15:43:37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依据铁道车辆专业、铁道机车专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工程力学、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基础、公差与配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保证基础知识内容,又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使教材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连接和轴系零部件等必备知识。为便于读者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书中附有习题。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近机类、机电类各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教学用书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上架时间:2014-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麻冰玲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岗课赛证”模式下的典型工作任务式教材,由6个项目、16个学习任务组成。本书系统介绍电动汽车的电动空调压缩机检修、电动空调供暖系统检修、电动空调制冷系统检修、电动空调系统鼓风机检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检修、电控制动系统检修等内容。本书可作为中、高职汽车专业及汽车“1+X”证书培训教材,也可供学习电动汽车保养、维修及诊断等知识和技能的汽车从业人员参考。工业8.5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导航定位技术,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框架入手,系统介绍了导航定位的定义、方法、精度要求及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等;高精度定位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航迹推算技术、蜂窝定位技术、车联网高精度定位系统框架;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视觉SLAM和激光SLAM;电子地图技术的导航电子地图和高精度地图;以及GPS/IMU定位仿工业7万字
- 会员本书对规模化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多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分析电动汽车可调节资源特性,量化电动汽车可调节能力,制定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多元电力市场交易策略,形成电动汽车聚合商实时功率控制方案,为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和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成本降低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在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过程中,无论是电网侧运营主体、电动汽车聚合商、电动汽车用户都将从本书提出的技术与方法中受益,提高其交工业12.4万字
- 会员本书是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传感器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智能传感器的认知、毫米波雷达的装配调试、视觉传感器的装配与联机调试、激光雷达的装配调试、组合导航的装配调试、超声波雷达的装配调试共7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资讯、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进行教学闭环设计。本书按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编写,按照活页式教材形式工业3.5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目视检测七个模块。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与轨道交通装备无损工业9.3万字
- 会员本书是“互联网+”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涂装方向)系列教材的第二册,共包括3个模块,11个学习任务。本书分别从认识涂料、汽车涂装与色彩、调漆技术与工艺3个方向全面介绍了汽车涂装色彩与调色的基础知识。每个模块涵盖多个学习任务,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后面还提供了基于AR技术的多媒体图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下载并打开“智慧书”App,扫描图片即可观看相应知识的短视频,并可进行在线答题及查看答案。本书作为职业院校汽工业11.2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目视检测六个模块。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与轨道交通装备无损检测职业技能要求相匹工业7.5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交通车辆行业特点、焊接安全、焊接基础知识、焊接方法及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焊接方法、焊接常见缺陷、焊工考试。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工业11.1万字
- 会员《车联未来:5G车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在介绍5G车联网总体情况、标准进展和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5G车联网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分析了5G车联网如何赋能G端智慧交通、C端智慧出行、B端行业应用及融合业务场景,最后还介绍了5G车联网建设的核心评价指标。本书可作汽车行业、交通行业、信息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资本金融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高校车辆、互联网、通信专业及通信工业1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