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礼仪称谓(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更新时间:2020-03-13 14:54:44 最新章节:92 北京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这四坛都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那么在祭祀时有什么讲究吗?
书籍简介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那么满月仪式都有哪些呢?……《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称许仙为“官人”,“官人”在古代是丈夫的意思吗?……古人“席地而坐”是坐在席子上还是坐在地上?……女人戴花是为了漂亮,而宋代的男人戴花却是种礼仪,这是怎么一回事?……古代老师给学生写信,称其为“某某兄”,这是为什么?……李白被称为李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十二”和“十八”指的是什么排行?……这些问题你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吗?在各种历史剧乱入荧屏的当下,古代的不少礼仪和称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过,这些礼仪称谓又有多少是靠得住的呢?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许多历史剧的细节等着你去“找茬”呢!
上架时间:2014-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华学”“国学”所探讨者,主要就是“中华格式”,就是“中华思想家之思维方式”,就是渗透在中华哲学、中华文学、中华史学等具体学问之中的“有别于梵欧又能化铸梵欧之中华思维”。《自然国学评论》主要刊载华学国学汉学比较研究、自然国学、人文国学、中华传统文化、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中外逻辑学与知识论比较研究、中外思维方式比较研究、文际传播格式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文化18.6万字
- 会员《100个常用词中的古代博物志》以常用词为方法,从源头抽丝剥茧,在时间的流动中捕捉万千知识:“风筝”原来是传递消息的工具,“赝品”的“赝”竟然跟家鹅有关,“首饰”原来指男人的帽子及其饰物……原来,古人也都是科普小能手——一个个词里仿佛包含着一段段“山海经”,一幅幅画中更是蕴藏着“海错图”一般的细节。书中收录100幅印色细腻、细节精美的古画,犹如一场纸上展览,画面与文字相互见证,于细微之处遇见激荡的文化13万字
- 会员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语言相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服务国家战略,宁夏大学着手打造“一带一路上的语言”系列丛书,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语言国情和语言政策,搭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语言和语言政策的数据库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本书为丛书第二卷,将研究亚、欧、非洲共15个国家的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涉及各国语言状况、语言政策、语言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等内容。文化23.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