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福格行为模型
推荐序1 你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微习惯
推荐序2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推荐序3 行为设计的意义
中文版序 行为设计改变一切
前言
行为设计的价值
行为设计,改变的正确方式
从小改变着手的5个原因
播下微习惯的种子
打开行为奥秘的钥匙
01 福格行为模型,影响行为的要素只有3个
3要素齐备,行为才能发生
理解行为,就能影响行为
解决行为问题的3个步骤
用福格行为模型观察世界
02 要素1,动机,找到实现愿望的黄金行为
明明拥有动机却还是无法改变的5个原因
明确愿望与列出行为集群
行为匹配的3个误区
焦点地图
轻松找到你的黄金行为
03 要素2,能力,让行为简单到随时顺便都能做
“容易做”分析,在能力范围内找到行为
实现“容易做”的3种方式
设计你的微习惯
只要足够简单,就能实现改变
04 要素3,提示,善用锚点时刻让行为立刻发生
生活中常见的3类提示
设计“对”的提示的3个步骤
在日程中找到最佳锚点
“珍珠习惯”,管理压力与焦虑
05 创造积极情绪,将行为固化为习惯
行为设计,本质就是情绪设计
习惯来自让你感觉美好的情绪
用庆祝滋养你的“习惯花园”
庆祝的原则,“及时又简单”
打一场“庆祝闪电战”
06 高频率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
习惯的生长,习惯的繁殖
从想改变的地方开始,逐渐感受成功
掌握技巧,变身“习惯忍者”
07 行为改变系统方案,一次只解一个结
行为改变系统方案的3个阶段
一次只解一个结,关键是不断继续
从小改变中看到颠覆的美
08 群体行为设计,帮助其他人感受成功
改变他人必须坚持两项原则
引导群体行为的两种身份
群体行为设计的场景实践
行为设计能够应对任何挑战
结语 改变一切的小改变
附录 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
注释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
献词
推荐序一 所有思考都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连
推荐序二 具身模拟,自然语言实现飞跃的关键
译者序 期待具身模拟假说带来自然语言理解的飞跃
01 北极熊的鼻子 具身模拟,正在让我们持续制造意义
持续制造意义,我们正无意识地徜徉于字词的海洋
思想语言:传统的意义理论
具身模拟:关于意义的新科学
说到“会飞的猪”,你会想到什么
意义始终与我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02 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 默想,以无意识模拟想象
派基效应,心理意象可能干扰或加强我们的实际感知
心理旋转,视觉与想象重合度的角度差异
激发声音,激发我们的听觉想象
想象触手可及
记忆,重新经历你曾见过的情景和你做过的动作
具身模拟,无意识、无目的而且无处不在的东西
模拟小测试:大猩猩有鼻子吗
反思默想练习,本质上是一套感知反馈机制
03 别想那只大象 心智之眼,视觉与理解密不可分
引人注目的抽象思维
“是什么”与“在哪里”,理解可见事物的“语言”
不得不想的“大象”
屋里那只大象
宛若身临其境
04 超越巅峰 多模态视角,超越沉浸式体验者视角
镜像神经元,猴子的“做”与“见”
兼容与否,运动模拟的取舍
格拉斯帕龙和其他神奇玩具
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一致,快速思考的秘密
05 不止字词那么简单 语法,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将信息整合到一起
句子如植物
再论句子如植物:持有物转交,语法是意义的支撑
语法如何调节我们的模拟视角
语法决定了模拟焦点的最终结果
语法告诉我们的事
06 时光飞逝如箭,果蝇喜欢香蕉? 小结模拟,还原符合事实的正确意义
跟语言打交道不可能永远如此简单
递进模拟,而非轻易开始模拟
一字之差,便可以迅速锁定动机
小结模拟,最终对细节进行模拟
与事实不符的模拟先启动,与事实相符的模拟随后启动
奔跑的意义
07 冰球选手知道什么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知意义源头
经历是我们创建意义的关键前提
有人更喜欢“看”,有人更喜欢“读”
当我们各有一套认知风格时,沟通更易卡壳
08 失落于翻译 语言文化,要认识一种语言就要用这种语言表达
这是“蹲”的意思
猫的皮肤,狗的卷毛
语言是一种文化因素
为说话“切割”世界,为说话“恰当地”思考
用一门语言思考
09 不断敲进你的脑袋 隐喻模拟,为意义赋予意义
理解,以隐喻的方式
隐喻说法越深入人心,就越少激活运动系统
想要理解隐喻模拟,必须搭建具身模拟
抽象地说话
脱离语言的隐喻?
语言在变化
很多打开的窗
10 当我们把猪的翅膀捆起来时 植入干扰,具身模拟究竟是否有效
对具身模拟进行干扰
物理干扰
具身模拟是功能性的,但它是必要的还是充分的?
具身模拟的六大功能
11 创造像我们一样聪明的机器 自然语言,不做模拟也可以继续制造意义
从形式年代到意义年代
理解意义,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遗传学禀赋
数学与语言的一致性
沟通是为了什么
后记 为什么你做不到边从100倒数到1,边记住一个新电话号码
致谢
注释
注释
人心的本质
推荐序 从人心的本质领略理论之美
心理学和大理论时代失之交臂了吗
前言 奇迹时刻
第1章 如果人心可以用公式预测
欢迎来到心智俱乐部
心智知觉地图
心智为什么重要
本书讲了什么
第2章 与动物为伴
心智存在的线索
动物会思考吗
动物有情感吗
我们为什么偏爱某些动物
我们有时会让动物担责
第3章 制造机器人
孤独感和控制欲让我们赋予机器心智
我们会把记忆分散到外部世界
机器人能成为人类吗
恐怖谷与感受谷
机器人的道德问题
第4章 隐形的受害者
痛苦是怎么来的
模拟与推理:理解他人的两个途径
从感受者转变为行动者
道德定型的怪圈
第5章 与敌人对峙
我们、他人和敌人
去人性化的三种类型
受损的心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心理原因
减少群体之间敌意的方法
第6章 守护沉默者
如何区分一个人是沉睡还是昏迷
听到沉默者的心声
我们能让沉默者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胎儿有心智吗
孤独症儿童与辅助沟通
第7章 融于集体
我们在群体中会显得更傻吗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群体
个体行动如何影响整个群体
提防群体迷思,发挥群体智慧
第8章 追忆逝者
身与心是分离的吗
应对死亡恐惧的两种方法
我们如何看待逝去的好人与坏人
第9章 敬畏之心
帕斯卡的赌注
对神的信仰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为什么会有敬畏之心
第10章 自我的幻象
你以为的你就是真的你吗
自由意志的真相
提升自控力的真相
记忆就是自我的本质吗
致谢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注释
模型思维
作者简介
献词
引语
序言 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Part 1 为什么需要模型思维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02 模型的7大用途
03 多模型思维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Part 2 模型思维
05 正态分布
06 幂律分布
07 线性模型
08 非线性模型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10 网络模型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13 随机游走
14 路径依赖模型
15 局部互动模型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17 马尔可夫模型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21 博弈论模型
22 合作模型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25 信号模型
26 学习模型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28 崎岖景观模型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多模型思维与阿片类药物滥用
用多模型法分析经济不平等问题
让智慧入世
译者后记
注释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02 模型的7大用途
03 多模型思维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05 正态分布
06 幂律分布
07 线性模型
08 非线性模型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10 网络模型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13 随机游走
14 路径依赖模型
15 局部互动模型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17 马尔可夫模型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21 博弈论模型
22 合作模型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25 信号模型
26 学习模型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28 崎岖景观模型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注释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丹尼尔·丹尼特
赞誉
推荐序一 从流俗的看法中跳脱出来
推荐序二 哲学家的法宝
哲学死了吗?
大问题
哲学的技艺
推荐序三 这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
这本书讲什么
自然主义思潮
意向性问题
意识问题
自由意志问题
怎么读这本书
献词
前言 我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
引言 什么是直觉泵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01 犯错儿 犯“好”错儿才有价值
02 归谬法 发现错误命题的妙招
03 拉波波特法则 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04 史特金定律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05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06 奥卡姆扫把 有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07 外行做媒 既不“过少解释”,又不“惹恼行家”
08 跳出系统 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09 古尔德的3种思考工具 “不如说”“故意堆积”和“古尔德两步”
10 小心“当然”这个词 一种让你无需思考就认同的花招
11 反问 让你不好意思说“不”
12 什么是“深马” 爱就一个字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1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谋杀案 意义和内容都是我们大脑的“意向性”产物
14 生活在克利夫兰的一位兄长 一种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
15 “爸爸是名医生” 理解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的
16 常识映像和科学映像 反映世界的两个不同视角
17 常识心理 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拥有的一种能力
18 意向立场 解释实体行为的一种策略
19 人与“次人”的区别 自上而下的认知能力分解
20 大脑中的小人儿委员会 认知科学的好理念
21 近似算子 达尔文渐进主义的启示
22 神奇组织 不要为逃避难题而求助于“魔法”
23 身陷机器人控制室 初长成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24 计算机施展魔法的7个秘密 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最好实例
25 虚拟机 模仿硬件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26 算法 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27 让电梯实现自动控制 机器取代人类的逻辑
第三部分小结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28 红发人那事儿 大脑中的认知机制
29 彷徨的双币机、孪生地球以及巨型机器人 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存在明显的边界吗
30 彻底翻译与蒯因式填字游戏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翻译
31 语义引擎和句法引擎 大脑只是通过句法引擎模仿语义引擎
32 沼泽人遇上母牛鲨 哲学家最喜爱的直觉泵
33 两个黑盒子 究竟是什么让红灯闪烁
第四部分小结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34 万能酸 摧毁一切的达尔文思想
35 孟德尔图书馆 只有极少数的A、C、G和T组合才是有意义的
36 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像软件中的子程序
37 生命之树 我们人类与谁有着共同的祖先
38 自然选择VS智能设计 “起重机”VS“天钩”
39 小布谷鸟为什么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窝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一
40 白蚁城堡是谁设计的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二
41 蝉知道素数的含义吗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三
42 瞪羚的弹跃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四
43 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是什么 压根儿就不存在
44 物种形成于何时 某个精确但又不为人知的时刻
45 回溯性加冕 人类最近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大约生活在20万年前
46 循环 周期性重复是进化的关键
47 青蛙的眼睛究竟将什么告诉了青蛙的大脑 扩展适应的最好例子
48 穿越巴别图书馆 福尔摩斯的高效推理
49 谁是《帕姆雷特》的作者 “延伸的表现型”为你揭开谜底
50 虚拟旅馆的噪音 妙用“意外”是创新的关键
51 哈尔是赫布和爱丽丝的孩子吗 克雷格·文特尔说:是
52 模因 不论好与坏,它都是我们人类的共生体
第五部分小结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53 对立的两幅意象 一幅错误的意象要用另一幅相反的意象来抵消
54 僵尸直觉 莱布尼兹的不合理推论
55 僵尸和殭尸 如何构想出一个哲学僵尸
56 花椰菜的诅咒 感受质的意义之一
57 “美元活力”究竟值多少钱 感受质的意义之二
58 卡普格拉先生的悲惨境况 感受质的意义之三
59 听声辨牌 感受质的意义之四
60 “中文屋”错在哪里 理解可以从一堆能力中冒出来
61 从火星来的远程克隆人 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吗
62 叙事重心 究竟什么是自我
63 他者现象学 人类语言的妙用
64 色彩科学家玛丽:揭露吊杆托架 错误假设导出错误结论
第六部分小结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65 一位恶毒的神经外科医生 非手术的手术
66 生命游戏 我们的世界是被决定的吗
67 石头、剪子、布 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68 两种彩票 从新视角看“决定论”
69 无效历史事实 用强行分类抹平微小差异
70 一场计算机国际象棋马拉松 如果决定论是真的,还存在真正的选择吗
71 终极责任 斯特劳森的错误论证
72 掘土蜂状 有限能力无法成就自由选择
73 巴西来的男孩 一个干扰人们思考的“坏”直觉泵
第七部分小结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74 浮士德式交易 哲学家的目标不同于科学家的目标
75 简单的自我人类学 哲学家应该把反直觉的一切都去掉
76 “像棋”中的二阶真理 若不值得做,亦不值得做好
77 只需关注那10%的精品 哲学领域的史特金定律
结语 加倍努力地使用这些工具吧
附录一 未写入本书正文中的几个直觉泵
附录二 寄存器机练习题的答案
素材来源
引言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注释
影响力:全新升级版
作者简介
影响力科学的奠基人
在全球践行影响力
序
对《影响力(全新升级版)》的评价
前言
第1章 影响力的武器
按一下就播放
把赌注押在抄捷径上
渔利的奸商
以柔克刚
本章小结
第2章 互惠
互惠原则怎样起作用
互惠式让步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3章 喜好
通过喜好赚钱
我喜欢你的理由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4章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则
最佳条件
负面事件效应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5章 权威
权威高压的力量
盲目服从的诱惑和危险
内涵不是内容
让权威更加可信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6章 稀缺
物以稀为贵
逆反心理
最佳条件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7章 承诺与一致
言出必行
承诺是关键
发自内心地认同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8章 联盟
“我们”的力量
联盟1:身心合一
联盟2:行动合一
跨群体大联盟
如何防范
本章小结
第9章 即时的影响力
原始的自动反应
现代的自动反应
捷径应受到尊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注释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献词
引言 认识复杂系统
01 欢迎来到这个纠缠的时代
什么是复杂系统
从“启蒙时代”到“纠缠时代”
抽象的局限
02 复杂系统形成的4个原因
原因1:吸积
原因2:交互
原因3: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
原因4:普遍的稀有事物
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
03 为什么复杂系统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力不从心的大脑
认知的极限
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
04 令人费解的bug
并不是所有bug都能被消除
从错误中学习
像生物学家一样思考
05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的3个原因
技术领域的“生物学家”
当物理学遇见生物学
复杂性科学的视角
思维方式的进化
我们需要通才
06 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不要被表象迷惑
以欣慰感看待不理解的事物
谦卑之心+迭代的生物学思维
注释
引言 认识复杂系统
01 欢迎来到这个纠缠的时代
02 复杂系统形成的4个原因
03 为什么复杂系统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04 令人费解的bug
05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06 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延伸阅读书目
致谢
译者后记
注释
表象与本质
赞誉
献词
推荐序 跨越“表象”的人类思维“本质”
中文版序 这本书是如何翻译成中文的
序言
这本书是如何写成的
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穿梭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给类比应有的地位
关于概念,字典没告诉我们的那些事儿
体现概念微妙之处的轭式搭配
轭式搭配的启示
语言对概念的“自然”划分
“玩”字的玩字游戏
轭式搭配与概念
范畴化的本质
对类比的两种误解
作类比与范畴化
思维之根源:范畴化和类比
范畴提供的快速推断
类比的拥护者和反对者
类比是诱惑人的危险海妖吗?
超级电子蠢货
不同层次的类比
抽象还是具体?
本书概要
1 词语的召唤
词语是怎么闪现在脑海的?
再复杂的范畴,都始于单一成员
从妈咪到妈妈
从妈妈到不同的母亲
孩子们的类别与类比
孩子们都是抽象大师
木星上的知识之光
过道里的类比
“办公室”还是“书房”
范畴和概念空间的结构
概念在大脑中无休止地切分
经典概念理论
当代范畴理论
愤怒的小鸟是鸟吗?
你会说多少门语言?
对创造性比喻的不懈追求
到底是本义还是比喻义?
范畴化和类比的连续体
动词作为范畴的名称
关于“一点儿”的一点儿讨论
句法结构中的范畴
语篇中的范畴
“而且”与“但是”的对比
什么时候用“但是”,什么时候说“而且”
语篇中更为细致的范畴
更难以捉摸的范畴
用语言给世界分类
概念空间
同一概念空间中的不同语言
概念空间中的圆环
学外语才知道他人分类不同
分类有尽头
2 短语的召唤
范畴比词多得多
词源并不等于心理现实
不需要拆分的复合词
缩写和简称看上去简单,不过是隐藏了它的组成部分
缩写与简称的作用
学校里也有消防队员
惯用语和成语的例子
对牛弹琴还是鸡同鸭讲?
日常句子背后的故事
谚语里的真相
失窃的手机“变成”蛇咬一口
不由自主的类比关系
谚语的适用范围
从针到金,从小河到江海
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寓言
得不到就要嘲笑
如何减少认知失调
概念空间里的空白
每门语言的特长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什么是智能?
走在类比的山峰和山谷
脑中概念越多就越聪明吗?
爬上类比之山的不同方式
驶向概念空间的外太空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我们平时很少谈论“类比”
脑中嗡嗡作响的相似性
即时建立和应用的范畴
没有名字却很稳定的范畴
对,就在那儿!
出现在她办公室的大教授
这儿和那儿
从浅显类比滑向深层类比
类比和“常比”的作用与微妙之处
典型的“常比”:“我也是!”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再平常的类比也有微妙之处
爱德华被问住了
一箭双雕
床上有架钢琴?
大坝一点儿都不好
一箩筐“常比”
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在类比的海洋中遨游
类比总是惊喜不断吗?
依靠高效记忆提取而生存的人类
丹尼和迪克,科罗拉多大峡谷和卡尔纳克神庙:一个经典的联想
编码之谜
片头广告比电影本身更好看
只属于一个人的范畴
联想产生新范畴
冲向走廊尽头的特工
上帝是个狙击手
情感在唤醒沉睡记忆时的重要作用
事件编码不靠死记硬背而靠提炼精华
大脑能瞬间找到永恒的本质吗?
最初的编码作用有限
不起眼的例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范畴
不起眼的范畴希望得到一个名字
狗的大脑中的类比和范畴
这位年轻的冰岛教授让你想到了谁?
心理实体及其关联
作类比和范畴化是硬币的两面
争论渐消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白马非马
本章概述
什么是抽象,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抽象的好处
范畴转换快得令人头晕目眩
标记的马脚
标记的好处
它们怎么撞在一起了呢?
概念的本质是如何浮现的
关于影
关于波
关于三明治
骄傲的专有名词也倒台了
神圣的范畴
普希金们、肖邦们和伽罗瓦们
我们身边的名人
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无意识滑动
基于同样名字的范畴
比喻一定是谎言吗?
比喻用法一览
数学并非一成不变
正方形是矩形吗?
专业知识的层次
从改变范畴到改变视角
职业里的窍门
祝你有个好胃口!
请喝茶!
抽象为什么对行家如此重要
另辟蹊径
瓶颈
容器与身体
关于鼠标与人
人类的智慧是什么?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任由不速之客摆布
本章概述
口误是心灵之窗
语无伦次
院长曲径通幽的思维线路
在概念的键盘上,同时敲击两个琴键
多少短语参与?
单词的词语混合
正话反说
双重计划
因概念相近而混为一谈的语误
言行一致
当局者迷
许多被叫到,但只有一个被选中
毫无目的的类比
驶向无用类比之地
无缘无故的类比
一个在转瞬即逝前被捕捉到的类比
盲点的启迪
具身与抽象
圣洁
一叶障目
驴唇不对马嘴
无意间的先入为主:范畴化的陷阱
从一个本质跳到另一个本质
北京城最好的地方是哪儿?
类比不可抗拒的能力:“10·11”事件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执念的力量
锤子与钉子
吃豆人游戏揭示的人生真理
不可抗拒的类比:它们是否有意义?
同一锅的茶叶蛋
类比的专制
类比的双刃剑
已知的牢笼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用来搅拌的小木棍变成了用来划船的标枪
漫画类比:一个有创造力的交流工具
漫画类比的慢动作回放
精心选择山脉中的最高峰
连珠炮式的漫画类比
解释型的漫画类比
令人莞尔一笑的漫画类比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他人解释事物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自己解释事物
最好的总被最先抢走
我们的重要决定背后都有类比
类比战争
类比作为战争的批判工具
人们推理时能不用类比吗?
复数化和模式
政治和与之相关的思维机制
人类真的如此肤浅吗?
我们可以深到底
本质由表象显露
微领域里的“我也是”小故事
一个事件发生时是什么被编码了?
人类不是这样感知情境的
美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左手不知右手在干什么
更多的“我也是”小故事
画蛇添足
看到的实质比存储的实质多
最捉摸不定的字母Z
柳暗花明
论眩晕
框架整合
框架整合的长处与短处
福康涅和特纳的概念整合
类比和整合不同吗?
一个童稚的框架整合
框架整合总是类比,类比有时是框架整合
机器翻译之梦
好的类比带来好的翻译
机器翻译领域可能取得的进步
是谁在操纵着谁?
7 朴素类比
三件逸事
朴素类比、形式结构和教育
熟悉感和心理固化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新颖和熟悉手拉手
你的旅行计划已经放入购物车
最好的界面是完全没有界面
朴素类比朴素的一面
计算机世界为自己生产类比
虚拟世界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
拟技术化——拟人化的类比
有些等式比其他等式更平等
广告中的朴素等式
等式与物理学家
相乘总是意味着变大吗?
加3次和加50次大不一样
那么除法呢?
为什么想出这样的应用题这么难?
除法在人们头脑里与均分没有差别吗?
思维模拟占主动地位
语言对朴素类比的影响
学校教育未触及到心灵的部分
有时情境替我们思考
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一个给心理学带来恶劣影响的朴素类比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类比在精确的数理领域里的高级作用
用实例解惑
负数出场
N维空间
类比如何推出群论
域、环、N维纽结
机械的数学操作:也是类比的果实
物理学与逻辑思维
爱因斯坦,一位作类比的奇才
低层次和高层次的爱因斯坦类比
一个疯狂的“游泳池/台球桌”类比产生了光量子
光量子备受嘲讽而声量子受到欢迎
爱因斯坦最大胆的类比终于得以正名
爱因斯坦的概念滑动不可思议
在科学中用类比扩展概念
范畴扩展是狭义相对论的来源
两头发光的手电筒失去了一点点质量
能量概念的定义
能量和质量
巴纳希·霍夫曼对爱因斯坦的特殊解读
一类新的反常质量
爱因斯坦的大脑背后隐藏着什么思维机制?
从1905年到1907年,一个小结
爱因斯坦类比和物理学范畴
相对性原理和加速参照系
通过类比把相对论运用于引力
爱因斯坦类比,一个灰飞烟灭,另一个取而代之
初始的等价原理
爱因斯坦探索并找到了一个更深刻的类比
扩展的等价原理的后果
非欧几何里的旋转木马
相交的平行
结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范畴化与作类比
范畴化是永恒的必需,作类比是难得的奢侈
范畴化是常规,作类比是创新
范畴化是无意识的,作类比是有意识的
范畴化是自动的,作类比是自主的
范畴化青睐相似,作类比偏爱不同
范畴化应用于实体,作类比涉及关系
范畴化涉及抽象的两个层次,作类比只涉及一个
范畴化是客观的,作类比是主观的
范畴化是可靠的,作类比是可疑的
注释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1 词语的召唤
2 短语的召唤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7 朴素类比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结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参考文献
总 论
引 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1 词语的召唤
2 短语的召唤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7 朴素类比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结 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致谢
译者后记
注释
更新时间:2022-01-07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