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研究成果
序 齐泽克式的戏谑与真诚
导论
第一章 意识形态批评
第一节 唯物史观反意识形态
一、唯物史观:精神/物质的革命式一体
二、唯心批判:意识形态观念论
三、意识形态语言论及实践语言论
四、商品交换机制:意识形态物质论
五、齐泽克的意识形态超物质/观念论
六、结语
第二节 “虚构的现实”及其突破
一、虚伪面具和意识形态三模式
二、符号的虚构
三、创伤硬核
四、结语
第三节 资本主义恋物癖(拜物教)
一、理性恋物VS光晕恋物
二、主奴恋物癖→商品恋物癖
三、恋物癖的行为无意识
四、信仰恋物癖:他者替我信仰
五、恋物癖的无意识形式
六、商品恋物癖之症状:无产阶级
七、结语
第四节 幻象与洞穿幻象
一、幻象的双重性:客观机制和主观快感
二、幻象的功能:意识形态的反讽
三、幻象的附属品(by-produces)状态
四、幻象的起源:他者的异化
- APP免费
五、洞穿幻象
- APP免费
六、结语
- APP免费
第五节 剩余快感及剩余价值
- APP免费
一、齐泽克对阿尔都塞的修正
- APP免费
二、快感、剩余快感
- APP免费
三、快感:意识形态的罪证
- APP免费
(一)知识分子的快感交易
- APP免费
(二)法西斯的逾越快感
- APP免费
四、快感形而上学
- APP免费
五、剩余价值形而上学
- APP免费
六、结语
- APP免费
第六节 牺牲
- APP免费
一、成就大他者的两种形式
- APP免费
二、欺骗大他者的假装牺牲
- APP免费
三、为元物牺牲VS为空无牺牲
- APP免费
四、赛西的牺牲
- APP免费
五、结语
- APP免费
第七节 无神论神学与“基督牺牲”
- APP免费
一、马西翁的三种牺牲
- APP免费
二、还债大他者or剥除大他者
- APP免费
三、宗教和革命的反转
- APP免费
四、作为“事件”的基督牺牲
- APP免费
五、基督革命的源流
- APP免费
六、结语
- APP免费
本章小结
- APP免费
第二章 法罪辩证及先验道德法
- APP免费
第一节 法罪互生和法罪统一
- APP免费
一、从康德的法罪对立到圣·保罗的法罪辩证
- APP免费
二、齐泽克的法罪统一
- APP免费
三、巴塔耶的法罪互生
- APP免费
四、法罪互生或统一的原因
- APP免费
五、巴塔耶的法罪统一
- APP免费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三个神话”
- APP免费
一、自我理想和超我
- APP免费
二、谋杀原始父亲的神话
- APP免费
三、原父的幽灵
- APP免费
四、逻各斯之父VS纯粹意志之父
- APP免费
五、道德法、死亡冲动和恶魔之恶
- APP免费
第三节 “根本恶”与“恶魔之恶”
- APP免费
一、奥古斯丁的原罪遗传说和意志堕落说
- APP免费
二、康德的“根本恶”
- APP免费
三、偷吃禁果:根本恶or道德法
- APP免费
四、“善是恶的纯粹缺席”
- APP免费
五、齐泽克的“恶魔之恶”
- APP免费
六、堕落:幸运的过错
- APP免费
七、结语
- APP免费
第四节 先验道德法:从康德到拉康
- APP免费
一、道德属天不属人
- APP免费
二、善好or超越善好
- APP免费
三、追寻“元物”的实在界法则
- APP免费
四、耶和华的十诫
- APP免费
五、爱人如己
- APP免费
六、结语
- APP免费
第五节 纯粹欲望
- APP免费
一、标杆思想者:“沉思贵族”
- APP免费
二、宗教启蒙师:俄狄浦斯
- APP免费
三、革命先驱者:安提戈涅
- APP免费
四、理想艺术家:创作中的萨德
- APP免费
五、新人本主义:变种人
- APP免费
第六节 死亡冲动
- APP免费
一、死亡冲动的理论源头
- APP免费
二、语言的暴力本质/神性暴力
- APP免费
三、反抗超我和“第二次死亡”
- APP免费
四、结语
- APP免费
第七节 康德同萨德
- APP免费
一、拉康论萨德:实践理性主体
- APP免费
二、齐泽克论“康德同或反萨德”
- APP免费
三、形式主义伦理学:超越善(good)
- APP免费
四、结语
- APP免费
本章小结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一)英文文献
- APP免费
(二)中文文献
- APP免费
后记
更新时间:2020-09-02 15:01:45